天天看點

晉惠帝司馬衷:曆史上最傻的皇帝,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幸運兒

晉惠帝司馬衷:曆史上最傻的皇帝,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幸運兒

(司馬衷 形象)

司馬衷同志腦子不太好使。

那不太好使到什麼程度呢?

加減法會算,乘除法就有點難了。

基本禮儀能懂,但人情世故就全然都不了解。

封建帝制時代是無情的,對未成年人很殘酷,對傻子就更不友好。

但司馬衷有他獨特的生存技巧。

他的技巧就是命好。

是的,腦子好不如生的好。

司馬衷有一個好爸爸。

他的爸爸四海皆知,天下聞名,是西晉王朝的開國皇帝,司馬炎。

司馬炎有很多兒子。

畢竟他妃子很多,整個後宮登記在冊的嫔妃,有将近一萬名。

老婆多,自然生的也多。

這些兒子有出口成章,文采斐然的。

有悍勇無雙,天生将才的。

還有心思缜密,素有韬略的。

都是各種各樣的優秀人才,随便挑一個出來,就是人中龍鳳,翹楚之輩。

但司馬炎唯獨選擇了腦瓜子不太聰明的司馬衷。

原因還是那句話,司馬衷同志生得好。

他不僅是皇帝的兒子,還是皇帝的嫡次子。

是的,武帝司馬炎是個很傳統的人,他遵從嫡長子繼承制度。

晉惠帝司馬衷:曆史上最傻的皇帝,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幸運兒

(晉武帝 司馬炎 畫像)

皇權沉重而自私,作為帝王,他很難做到公允,是以他幹脆走了另外一條路:

選親不選德。

那有讀者可能要問了,司馬衷不是嫡次子嗎?不還有嫡長子呢嗎?

的确有,名字叫做司馬軌。

但司馬軌兩歲早夭,那麼這個嫡長子就相當于沒有了。

沒有嫡長子,司馬衷這個嫡次子就成了集皇帝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寶貝疙瘩。

皇帝對司馬衷的愛那是一點也不含糊。

泰始三年,立司馬衷為太子。

泰始八年,把心腹大臣賈充的女兒賈南風安排給司馬衷做老婆。

工作安排得妥妥的,婚姻生活也全都包辦了。

皇帝對司馬衷重點培養,那麼問題來了,晉武帝堂堂開國皇帝,文治武功,文韬武略,難道看不出來自己的兒子智力低?

皇帝當然有所察覺,甚至還親自給司馬衷出了幾道治國實踐題,限期三天作答。

司馬衷從父親手裡接過考題,兩眼發懵,以他的智商,讓他談談對治理國家的看法,實在是有些強人所難。

答不出來,就隻能交白卷。

要是交了白卷,難免暴露出自己的智商根本不夠用。

自己智商不夠用,那父親必然會把自己從太子的位子上撸下去。

司馬衷越想越擔心,越想越害怕,蹲在家裡嚎啕大哭,無奈之下,隻能求助自己的妻子,賈南風。

賈南風是一介女流,學些《四書》《五經》《女德》之類的也就到頭了,當然不可能替司馬衷作答。

她雖然不能,但是她可以叫人。

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文人儒士還是一大堆的。

魏晉時期,文化風行,滿大街随便拉兩個人一問,基本上都是搞文學的。

賈南風很快找來了幾位老學究,咔咔一頓寫,很快就把皇帝的考題給答完了。

司馬衷拿着别人的答案交給皇帝,皇帝一看,非常滿意,認為兒子司馬衷的智商就算不高,但也至少大于80。

大于80,那就夠了。

對皇帝本人來說,西晉四海升平,環宇廓清,一直被盛世所籠罩,自己的兒子隻要不是低能兒,完全可以勝任這份工作。

那西晉是盛世嗎?

很顯然不是。

這個靠篡權起家的王朝從建立之初就危機四伏,皇帝一直活在一種粉飾的太平裡。

不過就算是粉飾的太平,皇帝也活到頭了。

太熙元年,公元290年,司馬炎因病駕崩,時年五十五歲。

老皇帝一死,新皇帝司馬衷就馬不停蹄地登基了。(晉惠帝)

司馬衷當了皇帝,最先要感謝的是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他的妻子,當年幫他找槍手作弊的賈南風。

晉惠帝司馬衷:曆史上最傻的皇帝,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幸運兒

(晉惠帝司馬衷和皇後賈南風)

皇帝要感謝自己的女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給她無限的尊崇。

普天之下,帝王為尊,其次就是皇後。

是以賈南風搖身一變,成了西晉王朝的賈皇後。

我們知道,司馬衷智力很低,朝政事務很難獨自處理。

奏折一封又一封,國事一件又一件,皇帝的龍案上大臣們的奏疏都堆成山了,皇帝卻一件也辦不妥。

沒辦法,自己辦不妥,隻能找别人幫忙。

找誰呢?

皇後賈南風。

賈南風當然很樂意幫忙,替皇帝辦事兒,誰能不樂意?

但我們要注意這段曆史記載:

皇後賈南風幫皇帝處理朝政。

說的好聽是樂于助人,說的不好聽,那就是皇後擅權。

封建專治時代,想要維持一個龐大帝國的運轉,主要靠兩點。

第一,就是強而有力的中央集權制度,權力隻有高度集中在皇帝的身上,才能保證底下的人乖乖聽話,沒有造反起義的心思。

第二,皇帝本人也必須很有才幹,得有兩把刷子,才能把這幫大臣們給鎮住。

但很顯然,西晉王朝并不具備這至關重要的兩點。

老皇帝司馬炎在位時,把自己的子子孫孫在全國各地分封了個遍,導緻皇權一落千丈,各地擁兵自重的藩王反而越來越多。

新皇帝司馬衷别說精明強幹,他連個正常人的水準也達不到,就更别說協調好文武百官和朝野群臣的關系了。

那皇後賈南風呢?能不能在這關鍵的時刻,扮演好賢内助的角色?

答案是當然不能。

賈南風在中國曆史上是位響當當的人物,人送綽号:“妖後”。

妖後的意思就是,賈南風女士,很能作妖,有了實權之後,好事一件不幹,壞事做了一籮筐。

諸如在後宮殘害妃嫔,在朝堂打壓大臣,甚至對西晉王朝的皇親貴族們動手。

不過這在當時,并不算什麼大事兒。

權後嘛,幹點壞事就幹點,隻要不影響整個國家的根基,人們大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然後太宰司馬亮就被害死了。

再然後皇太後也被害死了。

最後連太子司馬遹也被害死了。

晉惠帝司馬衷:曆史上最傻的皇帝,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幸運兒

(司馬遹 形象)

這回大家夥忍不了了。

尤其是西晉的各位宗室藩王們,更是憤怒異常。

因為司馬遹的人氣和名望在西晉朝野一直很不錯。

當年司馬炎頂着兒子司馬衷是傻子的風險也要立他當太子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司馬衷雖然人傻,但卻生了一個聰慧無比的好兒子。

這個兒子就是司馬遹。

而想要讓司馬遹當皇帝,就必須先讓他的父親司馬衷當皇帝。

老皇帝苦心孤詣,結果被賈南風給搞了破壞。

司馬遹是整個司馬家族的寄托,更是整個西晉王朝的希望。

現在這麼好的苗子被賈南風害死了。

忍不了,實在是忍不了。

轟轟烈烈的八王之亂開始了。

提前預警,這段曆史人物衆多,故事複雜,情節曲折,非專業的曆史研究者,建議跳過,直接看文末。

好,故事開始。

晉惠帝司馬衷:曆史上最傻的皇帝,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幸運兒

(趙王司馬倫 形象)

趙王司馬倫率先起義,斬殺了架空皇權的賈南風。

淮南王司馬允非常不服,咋的,風頭都讓你一個人出了?我必須得收拾收拾你。

于是司馬允決定,舉兵讨伐司馬倫。

想法很沖動,後果很嚴重。

司馬允前腳舉兵,後腳就全軍覆沒了。

司馬倫一看自己挺狠,允哥都被自己按在地上捶了,自己還怕啥啊,幹脆篡位自立,把司馬衷變成了太上皇,自己當起了皇帝。

司馬衷倒是無所謂,不當皇帝正好,反正自己也不願意上班。

但别的藩王心裡很不是滋味。

大家同為藩王,你能當皇帝,為啥我不能當皇帝?

齊王司馬冏一看,你都稱帝了,我也不能閑着啊,我絕對不能讓你舒坦了,于是舉兵讨伐司馬倫。

明着是讨伐謀逆的亂臣賊子,暗着是看看自己能不能在這混亂的局面裡撈點好處。

這回司馬冏不是一個人,他準備的十分充分,聯合了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常山王司馬艾、淮陵王司馬漼,五位藩王組隊舉兵,讨伐司馬倫。

雙拳難敵十雙手,這回司馬倫涼了。

他被趕下皇位,流放外地,皇位又重新回到了司馬衷的身上。

司馬衷雖然重回皇位,但權力又落到了齊王司馬冏的手上。

晉惠帝司馬衷:曆史上最傻的皇帝,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幸運兒

(齊王司馬冏 形象)

是的,雖然我幫你趕走了司馬倫,但我不能替你白幹啊,我不當皇帝,不要你的帝位,我當個權臣,不過分吧?

不過分,當然不過分。

司馬衷還是一臉無所謂,當皇帝也是玩,不當皇帝也是閑着,差別不大。

司馬冏的權臣工作沒幹兩天,東萊王司馬蕤又不服司馬冏的統治,想要舉兵起義,沒想到事情敗露,被司馬冏先發制人,直接給弄死了。

司馬蕤同志準備不充分,但死得很充分。

司馬冏專權,勢力越來越大,之前跟他一起搭夥的隊友們不幹了。

都是一起扛過槍上過戰場的兄弟,怎麼就你自己混的這麼好?

河間王司馬颙、常山王司馬乂連夜開會,表示要把司馬冏給拉下馬來。

有了之前對付司馬倫的成功經驗,他們很快又找來了兩位仁兄:

新野王司馬歆和範陽王司馬虓。

四位藩王再度起義,讨伐司馬冏。

司馬冏表示我很囧。

這兩天忙着擅權,根本沒想到這幫藩王居然又聯合起來對付自己,結果很快就被常山王司馬乂給殺了。

司馬乂又登上權臣寶座,當上了西晉王朝權傾朝野的人物。

這實在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因為他沒有汲取司馬冏的失敗經驗,那就是:

組隊成功,取得勝利之後,是不能獨吞經驗蛋糕的。

你不分享給跟你一起賣命的兄弟,他們保不齊哪天就要反抗你。

晉惠帝司馬衷:曆史上最傻的皇帝,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幸運兒

(各路藩王交戰)

果不其然,成都王司馬穎和河間王司馬颙倆人臨時又組了個小隊,打算教育一下這位不懂分享的隊友司馬乂。

結果司馬乂又馬不停蹄的領了便當,河間王司馬颙接了他的班,成了新一任的權臣。

但西晉的曆史規律告訴我們,隻要人沒雷射,争鬥就不會結束。

他們或是兄弟,或是親族,或是長幼之輩,原本是一脈的血親。

但此時此刻,每個人都是猙獰的修羅。

在權力面前,似乎任何情感都顯得有些蒼白無力。

晉惠帝司馬衷:曆史上最傻的皇帝,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幸運兒

(八王之亂 形象)

司馬家的藩王還有不少,都在各地虎視眈眈,司馬颙必然坐不穩他的位置。

但情況到這裡又有了些細微的變化。

之前都是組隊作戰,但效果并不是很好,因為組隊就會導緻權力配置設定不均勻。

有人賺得盆滿缽滿,有人白打工。

于是大家決定,放棄組隊,單排上王者。

西晉王朝陷入了一場混戰。

老牌選手河間王司馬颙和成都王司馬穎打的不可開交,後起之秀東海孝獻王司馬越和範陽王司馬虓也打的有來有回。

是的,這段曆史就是如此的生猛,複雜,血腥。

但幸好,一切很快就要結束了。

四方勢力打來打去,相繼覆滅,司馬颙、司馬穎、司馬虓紛紛領了便當。

晉惠帝司馬衷:曆史上最傻的皇帝,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幸運兒

(東海孝獻王司馬越 形象)

最後的勝利者,是東海孝獻王司馬越。

對司馬越本人來說,這真是一段值得驕傲的過往。

過去的十六年裡,中原大地戰火連天,不是你殺我,就是我殺你。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不是你死,就是我死。

野心和理想并行,殺戮和榮耀同伴。

詭谲的朝堂,兇殘的戰場,一不留神,就會丢掉性命。

曆史上稱這段時期為“八王之亂”,但真正參與到這場戰鬥的人,又何止八王?

司馬越活了下來,他是勝利者,也是幸存者。

這十六年,西晉政權蕩然無存,統治分崩離析,山河血淚,焦土連天。

可以負責任地說,在這個時代,沒有人是幸福的。

但凡事總有例外。

我們的主人公晉惠帝司馬衷就很幸福。

他出生于公元259年,病逝于公元307年,在人間48載,每一天過的似乎都還不錯。

他總被人利用,被人裹挾,被人囚禁,被人制約。

他失去了一個正常人的心智,也失去了作為一個帝王的尊嚴。

但他吃的好,住的好,睡的好。

不會因為權力被人奪走而感到悲傷。

不會因為兄弟手足自相殘殺而感到恐懼。

也不會因為山河破碎,帝國旦夕将死而感到痛苦。

晉惠帝司馬衷:曆史上最傻的皇帝,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幸運兒

(瀕臨滅亡的西晉王朝)

他一直很平靜。

被父親司馬炎選中時,他很平靜,因為他根本不知道成為帝王意味着什麼。

八王之亂時,他很平靜,因為自己這幫兄弟姐妹叔叔大爺打來打去,一點也不影響自己每天吃飯飲食,休閑娛樂。

而現在戰亂結束,東海孝獻王司馬越脫穎而出,成為了勝利者,架空皇權,架空自己,當了起權臣,他還是很平靜。

有什麼關系呢?

反正自己不從一開始就是一個要尋求别人幫助的傻子皇帝嗎?

兜兜轉轉,一切又回到原點。

平靜的司馬衷結束了自己平靜的一生。

一個新的時代,要開始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