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襄城縣颍陽鎮,夏源之地,鄭莊公“掘地見母”,發生在這裡

襄城縣颍陽鎮,地跨颍河兩岸,曆史悠久,古迹衆多。四千多年前,大禹活動在颍河兩岸,這裡是華夏文明的源頭,稱作夏源之地。

襄城縣颍陽鎮,夏源之地,鄭莊公“掘地見母”,發生在這裡

古代著名編年體曆史典籍《左傳》開篇記載的東周列國中的第一個曆史故事——鄭莊公“掘地見母”,就發生在這裡。

襄城縣颍陽鎮,夏源之地,鄭莊公“掘地見母”,發生在這裡

2700多年前,春秋小霸鄭莊公把鄭國疆域擴充到颍河兩岸,并在颍河岸邊築起一座城,稱“城颍”或“颍邑”,又叫鄭莊公城。《左傳》載:“(鄭莊公)遂置姜氏于城颍。”這是至今發現古籍對“城颍”的最早記載。

《辭海》載:“城颍,古邑名,春秋鄭地,今河南襄城東北。”

下圖為春秋“城颍”遺址,位于今天颍陽鎮小河村西北、邢廟村南的颍河西岸。

秦時,這裡設定颍陽縣,屬颍川郡。颍陽縣經秦、西漢、東漢、三國魏時期,前後500多年。西晉廢颍陽縣。

下圖為颍陽縣故城遺址,位于今天颍陽鎮大河村、古城周村。

縱觀曆史,有五個成語典故源自颍陽鎮,當地的曆史文化,牛也!下面,我逐一講述五個成語的來曆。

【多行不義必自斃】

此成語意思是壞事幹多了,結果是自己找死,語出春秋·左丘明《左傳·隐公元年》。

春秋初期,鄭國君王鄭武公有兩個兒子,一個稱“莊公”,一個稱“共叔段”。鄭武公死後,由他的大兒子鄭莊公繼位。可是莊公的弟弟共叔段受母親姜氏的偏愛和支援,竭力擴充自己的封地,進行奪取王位的準備。

鄭莊公的大臣祭仲知道後,力勸鄭莊公,說:“君王要及早安排啊,共叔段的勢力已經很強了,再這樣下去,您的王位會被他篡取的!”

鄭莊公聽了,卻說道:“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意指:一個人若不仁義的事情做多了,必定會自取滅亡,你就等着看吧!

鄭莊公對弟弟的所作所為很生氣,幹脆離開國都,躲避共叔段的鋒芒,到城颍駐防練兵,等待共叔段的動靜。

果然,共叔段的勢力在不斷擴大,将鄭國的西、北部邊境地盤劃為自己的勢力範圍。同時,還在不停修築城池,屯田積兵,并讓其母親姜氏裡應外合,攻取鄭國都城。

鄭莊公早有防備,趁共叔段進軍鄭都時,出奇兵攻其窩穴。長久受共叔段壓迫的群眾也參與戰鬥,使共叔段兵敗,逃亡他處。鄭莊公派兵追殺,共叔段走投無路而自殺。結果應了鄭莊公的話,共叔段自己找死。

【其樂融融】

此成語形容十分歡樂、和睦,語出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隐公元年》:“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春秋初期,鄭國國君鄭莊公對母親偏護、支援弟弟共叔段篡奪王位的做法非常惱怒,把母親逐放到城颍,并發下誓言說:咱娘倆以後永不見面,要見面,除非死後在“黃泉”碰見!

鄭莊公說了這絕情的話,後來後悔了。

在城颍駐防的大臣颍考叔知道後,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派人在城颍外挖了一條冒泉水的道地,當做“黃泉”處,也就是今天小河村南的陰司溝。

北宋大文豪蘇轼曾來憑吊過,并留下一首詩,其中一句為:“古隧有殘坎。”

颍考叔安排鄭莊公與母親在道地中相見,母子二人和好如初,鄭莊公高興地說,這是多麼歡樂、和睦的事情啊!

【暗箭傷人】

此成語比喻暗地裡用某種手段傷害人。

春秋時,鄭國的鄭莊公得到魯國和齊國的支援,準備讨伐許國。許國是一個小國,在今許昌市區東部一帶。

這件事情在《左傳·隐公十一年》裡有記載。出兵前,鄭莊公檢閱部隊,發派戰車。老将颍叔考和一個青年将軍公孫子都為了争奪一輛高規格的戰車互不相讓。颍叔考駕上戰車轉身就跑,公孫子都向來瞧不起人,拔起長戟飛奔追趕沒有追上,是以懷恨在心。

攻許國都城的時候,颍叔考奮勇當先,殺死許國戰将許貅,率先登上城牆。

公孫子都眼看颍叔考要奪頭功,心裡更加忌妒,便對準颍叔考後背射出一箭,正中颍考叔後心,颍叔考跌落城下而亡。

許國都城攻下後,鄭莊公檢驗颍考叔屍身,懷疑冷箭為自己人所為。班師回國後,鄭莊公令士卒們咒罵射死颍考叔之人。公孫子都内心不安,跪訴暗射之事後,自殺身亡。

鄭莊公将颍考叔厚葬在生前曾長期駐守的颍地,立廟壇常年祭祀。

“暗箭傷人”作為成語并不限于指以暗箭為兇器,凡是采取任何不光明手段暗地裡伺機傷害别人的,都可叫做“暗箭傷人”。

襄城縣颍陽鎮,夏源之地,鄭莊公“掘地見母”,發生在這裡

下圖為颍河岸邊的颍考叔墓。

襄城縣颍陽鎮,夏源之地,鄭莊公“掘地見母”,發生在這裡

【克己奉公】

曆史上王莽新政時,颍川郡颍陽縣(今颍陽鎮大河村)有一名士叫祭(zhai)遵,字弟孫。祭遵少年時熱愛讀書,雖然家庭很富有,但祭遵從小就很節儉樸素、明事理。劉秀昆陽大戰後北上路過颍陽,祭遵投奔劉秀。後來,祭遵随劉秀征戰南北,曾任軍市令(軍中的執法官)。祭遵執法嚴明,不徇私情,劉秀身邊有個小郎深受劉秀寵愛,但因為犯了法,被祭遵處死,軍士們都很敬重祭遵,不敢胡亂作為。

祭遵戰功卓著,成為東漢有名的二十八位開國元勳(史稱“雲台二十八将”),拜為征虜将軍,封為颍陽侯。

祭遵一生節儉,不斂私财,立功所得的賞賜都分給部下。祭遵一生沒有後代,死後薄葬洛陽。光武帝劉秀親臨祭遵葬禮現場,感歎曰:“安得憂國奉公之臣如祭征虜者乎!”“克己奉公”一詞就出于此,指供職以國家為重,廉潔自律,不謀私利。

襄城縣颍陽鎮,夏源之地,鄭莊公“掘地見母”,發生在這裡

【疾風知勁草】

東漢開國二十八功将(史稱“雲台二十八将”)之一的淮陵侯王霸,字元伯,颍川颍陽(今颍陽鎮)人。劉秀起兵反莽路過颍陽,王霸敬慕劉秀威德,率自家賓客家仆跟随劉秀征戰天下。後來義軍進駐洛陽後,劉秀受到更始政權的排擠,被派往作戰險惡的河北,前途暗淡。原來與王霸一起投奔劉秀的颍川賓客十幾個人,相繼離去,投靠新主,唯有王霸一直跟随劉秀。

此時,劉秀感慨地對王霸說:“原來跟随我的颍川将士都離我而去,而隻有你留了下來,真是疾風中方知勁草啊!”“疾風知勁草”一詞就出于此,說明在猛烈的大風中,隻有堅韌的草才不會被吹倒。比喻在艱難困苦的特殊情況下,隻有立場堅定、意志堅決的人才經得起考驗。

襄城縣颍陽鎮,夏源之地,鄭莊公“掘地見母”,發生在這裡

怎麼樣,牛氣吧,颍陽鎮曾出了五個成語!

襄城縣颍陽鎮,夏源之地,鄭莊公“掘地見母”,發生在這裡

【作者簡介】鄧軍,男,生于1969年,襄城縣颍陽鎮陳劉侯村人。喜愛文史,醉心寫作,癡迷攝影,系許昌市作協會員,出版有《颍河散記》一書。

來源襄城新文化

1.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襄城縣”今日頭條号立場。

2.文中圖檔由“老家襄城縣””提供,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

本文所用圖檔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襄城縣”今日頭條号立即删除。

3.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4.“老家襄城縣”愛襄城縣老家,看“老家襄城縣”。

5.老家襄城縣,首山、紫雲山、誠信、開放、包容、創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