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介紹了市集廣場,市集廣場往西不遠,就是城堡廣場(burg square),其實這裡才是布魯日的曆史發源地,比市集廣場還要早。

先說說為什麼叫城堡廣場。
公元前一世紀,凱撒征服高盧後,就在這一帶設立了要塞,主要是防範來自海峽對面的不列颠的海盜,當時的居民主要是羅馬人和同化了的高盧人。4世紀時,西羅馬帝國開始衰敗,法蘭克人來到了這裡。9世紀時,為了防範來自北方維京人(海盜)的侵擾,當時的弗蘭德斯伯爵阿爾努夫一世修建了一座封閉的城堡,随後以城堡為中心發展成了日後的城市-布魯日,後來布魯日有了城牆,城堡也被後續的建築所取代,但城堡原來的位置及周邊建築就組成了城堡廣場。
廣場南面的這座後哥特式建築是布魯日市政廳(stadhuis van brugge),建于1376-1421年,主要是市議會辦公的地方,也是整個尼德蘭地區最早的市政廳。
市政廳的一部分做為博物館可以參觀,我沒時間細看。不過從這座六百多年建築本身也能看出當時布魯日的繁榮富足。
市政廳的屋頂
緊挨着市政廳的,曾經是個登記機關,大概辦理與市民有關的登記事宜。
市政廳的另一邊,有個非常重要的教堂。
教堂叫做聖血教堂(basilica of the holy blood,illig-bloedbasiliek)。初建于12世紀,弗蘭德斯伯爵西奧多裡克的私家小教堂,十字軍東征時,帶隊參加十字軍是每個貴族騎士必須要做的,弗蘭德斯伯爵自然也不例外。1148年,他參加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曾協助他的妹夫鮑德溫三世圍攻過大馬士革(失敗)。1156年,他到達聖地耶路撒冷,1159年回到布魯日時,從聖地帶回了耶稣的“聖血”(據說是鮑德溫三世送的)。所謂聖血,我想可能是被朗基努斯的長槍紮到耶稣的肋骨後流出的血。聖經中并沒有細節,很多都是中世紀的傳說故事。至于是不是真的,就像歐洲很多教堂内供奉的耶稣十字架的碎片,據說能湊成一片森林。
教堂正面,圖中右側下方手持寶劍的鍍金人物就是從聖地帶回聖血的弗蘭德斯伯爵西奧多裡克。教堂雖不大,但被梵蒂岡封為乙級宗座聖殿(minor basilica)。
教堂内部不大,但裝飾的非常驚豔漂亮。因為限制拍照,是以隻随便拍了一張。裝有聖血的小瓶就供在主祭壇前。
教堂有上下兩層,下層是聖巴西流小堂,據說供奉着聖巴西流的部分遺骨。聖巴西流是四世紀時東方的一位神學家,基督教聖人,東方四大聖師之一。
下圖中的建築是布魯日的皇冠假日酒店,是個現代建築。
不過酒店原來的位置則是布魯日一座已經消失的著名大教堂,聖多納廷主教座堂(st. donatian's cathedral),當然酒店的位置隻是大教堂的一小部分。
大教堂建于950年,用來供奉基督教聖人聖多納廷的遺骨,聖多納廷是公元4世紀亞眠的大主教,在法國和弗蘭德斯一帶影響較大,公元863年,弗蘭德斯伯爵鮑德溫一世将聖多納廷的遺骨從亞眠帶到布魯日,後供奉在這裡的教堂。當時的聖多納廷教堂是布魯日規模最大的教堂,而且是教區的主教座堂。
1799年,法國第一共和的軍隊占領了比利時,解散了教區,并将大教堂夷為平地。
曆史上布魯日的數百名領主、貴族和名人都曾葬在這個大教堂内,1441年,著名的畫家揚.凡.艾克也是葬在這裡。
20世紀,在修建皇冠假日酒店的時候,發掘出原大教堂的地基,現在酒店的地下部分還保留有教堂的地基遺址。
下圖右側的巴洛克式建築,是聖多納廷教長樓(sint-donaasproosdij),也就是原大教堂的配套建築,大主教的官邸和教會的辦公場所。教長樓與皇冠酒店之間的空場,就是原大教堂主體位置。圖中能看出布魯日鐘樓離的很近。
現在的教長樓建于1665年,其典型的巴洛克風格就是為了對抗宗教改革。
教長樓前的布雷德爾街,連接配接着城堡廣場和市集廣場。
街上的巧克力店。
來一個嘗嘗。
馬車成為主要遊覽交通工具。
女車夫兼導遊
街頭賣藝的,不知這是什麼樂器。
廣場東側的一座18世紀的新古典主義建築,brugse vrije,不知稱作布魯日自由大廈是不是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