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到山西博物院,認識不一樣的傅山

作者:山西新聞網
到山西博物院,認識不一樣的傅山

山西的曆史名人燦若星辰,傅山首屈一指。12月29日,由山西博物院主辦,上海博物館、河南博物院、蘇州博物館、綿陽市博物館參展的“霜滿龛紅——傅山的生平、思想與學術展”,在山西博物院主館四層書畫展廳開展。

傅山(1607-1684),字青主,山西太原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本次展覽從生平、文學、思想、史學、醫學等不同次元解讀傅山,在一頁頁書卷和一幅幅書法作品中,讓廣大觀衆全方位地了解山西的這位鴻儒大家。

五個單元感覺不一樣的傅山

傅山跨越明清兩朝,身處天崩地坼的洪流之中,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有人視他為書家,有人稱他為神醫,隻有他自己知道,在明亡清興的曆史洪流中,空有學術抱負、家國情懷的他是多麼地“寂寞”。本次展覽,就是通過這些文物,來展現傅山作為文化遺民的一生。

很多人都知道晉劇《傅山進京》,但其實傅山先生曾經三次去過北京,他第一次與紫禁城有交集,是在明朝崇祯九年,也就是1636年,青年傅山曾經去北京為自己的老師上訴,謄寫揭帖。“崇祯九年,傅山先生的老師,也就是山西提學佥事袁繼鹹被巡按禦史張孫振誣告下獄,随即解往北京問罪。傅山知道後,發動山西的學子們進京告禦狀,他锲而不舍,見衙門就投狀紙,最終崇祯皇帝知道此事,勃然大怒并責令重審此案。”該展覽策展人宋濤在接受山西晚報記者采訪時介紹,本次展覽中,傅山先生的《因人私記》手稿冊,就以親曆者的身份,詳細記錄了此事。通過此事,不難看出傅山先生的熱血,彰顯了他秉持正義的情懷。“這次事件後的傅山,就對朝政心灰意冷,回鄉後不再參加科舉考試,而是過起了半隐居的生活。”

在本次展覽中,觀衆也可以通過五個單元,即“傅山的生平”“傅山的文學”“傅山的思想與學術”“傅山的醫學”“傅山的《霜紅龛集》”等内容,更好地認識傅山先生,感覺從未走遠的他。

社教活動備好節日大餐

為了讓更多山西人了解傅山,也為了激發廣大青少年對于曆史名人的認知,山西博物院針對此次展覽推出了多種社會宣傳活動。恰逢元旦小長假,去博物院裡長長知識也是極好的。

首先,是面對公衆的講座。1月2日15: 00—16:00,該展覽策展人、副研究員宋濤,将帶領公衆一起漫步在該展廳内,和你一起走近傅山。

第二,針對12周歲以上的書法愛好者,特别舉辦了“遇見——傅山書法”活動,屆時将選取兩幅傅山的代表作品,每一幅作品都通過技術手段隐去了部分内容,并将“作品”原大、精細地轉印于宣紙上,活動參與者會随機獲得一幅“作品”并完成“接力”,“接力”通過活動組織者的引導教學,參與者結合《傅山書法習字手冊》根據個人感受補全書作,最終呈現一幅傅山與活動參與者“互動”的新作。

第三是“木版印刷即時體驗活動”,活動精選出傅山《霜紅龛集》中的内容及傅山天澤潤公碑拓片中的“福”字制成木版,參與者可以體驗、印制《霜紅龛集》和“福”字。

文創産品讓傅山“活”起來

傅山書畫展在省博有過多次亮相,但此次不同,是以傅山的作品诠釋傅山的一生。是以省博人通力合作,以其人物形象設計了動态vr、人物ip、表情包等數字成品,也将傅山的書畫作品制作成了冰箱貼、鋼闆尺、杯墊等文創産品,讓傅山走進尋常百姓家。

“我們的研發元素是從傅山先生書法作品中,節選一些寓意比較好的字、詞和作品,比如說行李牌,選中了‘春日’和‘醺’這兩個字;杯墊當中,一套截取的是‘月色滿裳’,另外一套是‘春晖煙雪’,都很有意境。”山西博物院文創部呂婧表示,文創産品中還有一些文房産品,其創作元素就是國家一級文物、傅山先生的草書《壽王錫予四十韻》十二條屏。

“整個傅山書畫系列作品的文創工作可以說是對展覽的一種诠釋,我們希望用精緻典雅而且飽含博物館元素的文創産品打造博物館的最後一個展廳,弘揚三晉文化。”呂婧說。

山西晚報記者 孫轶瓊

(責編:劉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