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熙路裡的正科甲巷,曾是學子們紮堆的地方,翼王石達開死在這裡

蠶子在桑葉上行走,小編在地球上旅遊,嗨,大家好,我們又見面了!

相信很多遊客來成都旅遊都去過春熙路。

春熙路已經成為成都的熱門打卡地,有遊客這樣說過:成都的春熙路就如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重慶的朝天門,你隻要說出後面的地名,就知道你去過什麼地方,已經成為省會城市的代名詞。

春熙路熱鬧,春熙路美女多,春熙路美食滿大街。

春熙路裡的正科甲巷,曾是學子們紮堆的地方,翼王石達開死在這裡

不錯,這是逛過春熙路的遊人的共識,成都人的驕傲。

在春熙路的巷道裡有一條“正甲科巷”,知道它的遊人就不多了。

這是一條有故事的巷子,我也是在無意之中發現的,想推薦給大家,希望友友們在遊玩春熙路時多一個看點,也來了解了解這裡曾經發生的故事。

5月27日去春熙路辦事,坐58路公交在總府路下車,過天橋後不知不覺中就走進了去春熙路的這條巷子——正甲科路。

春熙路裡的正科甲巷,曾是學子們紮堆的地方,翼王石達開死在這裡

對面不知在修建什麼,猜想不是商鋪就是寫字樓,這裡應該不會修建住宅。

看圍欄的陳舊應該圍了些日子。街道與衆不同,路面上覆寫有波紋式的鐵闆,能提高大貨車的承重力。

指路牌上标注“正甲科路”。

這個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為啥是這樣一個地名?在這裡有什麼含義?

順着小巷往裡走,可以到達春熙路路的商業核心區域。

前行不到20米,有一個通道,與另一條道路相通。

路口上立了些石碑,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科甲巷的由來

春熙路裡的正科甲巷,曾是學子們紮堆的地方,翼王石達開死在這裡

成都春熙路科甲巷包括正科甲巷(我們走的這條巷子)、大科甲巷(春熙路以東)和小科甲巷(如今早已不複存在,僅留其名)。

科甲巷得名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源于科舉考試“登科中甲”。

明、清時各縣學子赴省城應試,都會在這裡的客棧下榻。為什麼都住宿在這裡呢?

因為1879年,朱熹(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最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的裔孫們以朱祖文之名曾在此地建立宗祠,學子們來此朝拜先賢,以求取得功名。

辛亥革命後,科舉制被廢除,但街名沿用至今。

在儲存下來的《杜賣文契》中有科甲巷的記載。

石達開被殺害

春熙路裡的正科甲巷,曾是學子們紮堆的地方,翼王石達開死在這裡

在街口,一塊漢白玉的石碑靜靜地聳立在那裡,上面刻有石達開的《入川題壁》:大盜亦有道,詩書所不屑。黃金若糞土,肝膽硬如鐵。策馬渡懸崖,彎弓射胡月。

石達開,太平天國的翼王,一下就把我拉回到曾經讀過的課文書裡。

而這裡的故事更加讓人感到凄楚。

清鹹豐八年,太平天國發生“天京之變”,輔佐天王洪秀全屢3戰功的翼王石達開帶領十萬大軍西征四川,在石棉大渡河邊被清軍圍困,形勢危急。

為了保證全軍的安全,石達開親自帶領小兒子到清營議和,結果父子倆被清軍扣留,被押赴省城,就關押在科甲巷裡的衙門裡。

本是要押回京城,但清廷怕在押解途中生變,指令“就地正法”。又恐有人打劫法場,不敢公開行刑,便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在科甲巷的監獄裡将石達開父子秘密殺害。

這在李劫人先生《暴風雨前》《死水微瀾》等作品中都有說到,應該不是杜撰。

兵敗大渡河,死在科甲巷,一代英雄豪傑就這樣流星般而去,讓人歎惜。

巷子裡還有些老式建築,雖然進行了修葺,但建築風格并沒有改變多少。

春熙路裡的正科甲巷,曾是學子們紮堆的地方,翼王石達開死在這裡

青磚、灰瓦這是年代的象征。

融入在春熙路繁華的大街上,它已經不再寂寞。鐵門上挂有“成都基督教青年會”的牌子,也是青年會文化藝術教育訓練中心。

再往裡探究是一個樓洞,穿過樓洞就是春熙路的另一條巷子。

春熙路裡的正科甲巷,曾是學子們紮堆的地方,翼王石達開死在這裡

這條百十米的小巷,在數十年前是專門經營兒童玩具的店鋪,當時科甲巷被戲稱為“玩具一條街”。

後來又成了賣時裝的熱鬧地,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引領着成都最新的時裝潮流,并以“這是科甲巷買的”來顯示自己的口味。

幾十年來科甲巷的熱鬧與繁華來有增無減。由于地處特殊位置,這裡的鋪面租金十分昂貴,對入住者來說也十分挑剔,形成了專營高端品牌的商圈。

春熙路裡的正科甲巷,曾是學子們紮堆的地方,翼王石達開死在這裡

如今的科甲巷,曆史和現實同存。走在這條巷子裡,有對曆史的感歎,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果你來春熙路,不妨走進正科甲巷,走進這條曆史塵封的小巷,會有另外的收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