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古代“抗日”第一名将,海戰170艘大勝日本1000多艘

中國古代“抗日”第一名将,海戰170艘大勝日本1000多艘

我們來說一說中國古代第一抗日名将劉仁軌的威風史,尤其是堪稱“中國曆史上第一次抗日戰争”的白江口海戰。是以役劉仁軌也被譽為“中國抗倭第一人”。

中國古代“抗日”第一名将,海戰170艘大勝日本1000多艘

其實,劉仁軌出道還蠻早的,他在李淵朝就當過參軍之類的芝麻綠豆官,總是原地踏步的樣子,直到貞觀十四年打死一個狂傲無禮、侮辱上司、豪縱不軌的都尉,才名聞天下。當時怒氣沖沖的李世民要辦了這個“無法無天”的縣尉,老劉面對屠刀毫無懼色,還和偉大領袖當面對質,幸得天下第一谏官魏征的出手相救,才留下了後來的這個抗日名将。還由此因禍得福升了官,正是時來鐵似金也。

後來,可能是為了感謝千古谏官魏老頭的知遇之恩吧,于是也學魏老頭一樣上“萬言書”勸谏李世民放棄同州狩獵不擾百姓,居然讓喜谏的李世民也眼前一亮,并下诏表彰,官位一升再升,成了中央政府要員。當年他任陳倉尉還沒發達,神棍袁天罡一見到他就驚為天人,對他說:“君終當位鄰台輔,年将九十。”(《舊唐書·劉仁軌列傳》)而且居然還有點應驗,雖然他隻活了85歲,也八九不離十了。

中國古代“抗日”第一名将,海戰170艘大勝日本1000多艘

後來曆經幾朝的劉仁軌因為在辦理李義府打撈“獄花”案時得罪了老李,差點兒被整死(因他跟随李劫出兵高句麗時做海軍統帥,當時氣候不宜渡海,李義府卻催促他渡海,結果風高浪急船翻了,所部傷亡慘重差點兒被砍了),後來他以60高齡帶兵打仗,所向披靡,成了唐朝著名軍事家、海軍統帥。

現在我們綜合相關史料,重點講講唐朝海戰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白江口之戰。此戰是中國唐朝、新羅聯軍與日本、百濟聯軍于公元663年發生的一次著名海戰,戰役以唐、新羅聯軍的徹底勝利和百濟的滅亡告終。

中國古代“抗日”第一名将,海戰170艘大勝日本1000多艘

8月27日上午,倭軍戰船首先開戰,沖向唐軍水陣。當時唐朝水軍為7000餘人,戰船170艘;倭國水軍萬餘,戰船1000多艘。倭軍雖在數量上多于唐軍,但唐朝海船以形體高大、性能良好著稱于世,據說當時唐朝已經能建造具有五層甲闆大噸位的大帆船,抗風浪能力很強。此外唐朝水軍戰船的種類繁多,是以唐朝水軍的戰船在數量上雖處于劣勢,但在品質上卻遠勝倭國戰船(兵貴精不在多也)。加上倭軍“無厘頭”地妄自尊大,驕傲輕敵,認為唐軍一見到英勇倭軍立馬腳軟要撤退,由于唐軍船高艦堅利于防守,倭軍船小不利于攻堅,雙方戰船一接觸,倭軍立刻處于劣勢。倭軍的指揮員高估了自己實力,争先恐後毫無次序地沖向早已布成陣勢的唐海軍,進了唐軍的埋伏圈。唐軍統帥見倭軍軍形不整,蜂擁而至.如無頭蒼蠅般亂竄,便指揮船隊變換陣形,分為左右兩隊,将倭軍圍在陣中。倭軍被圍,艦隻互相碰撞無法回旋,士兵大亂。倭軍将士雖然奮勇擊殺也無濟于事,落海者衆,唐軍還擊斃倭将樸市田來津。《新唐書》載:“四戰皆克,焚四百船,海水為丹。”海水都染紅了,百濟軍不戰自敗。最後取得了中日戰争史上第一次大規模作戰的勝利,這是劉仁軌作為海軍統帥指揮下取得的。中日第一戰倭國的慘敗給予日本的狂傲以極大的打擊和教育,日本也由此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打開國門,派出遣唐使,積極向唐朝學習先進的政治文化制度,拜唐朝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