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說: 西施之沉,其美也。
意思是說西施沉入江底是因為她的美貌。我以前隻知道西施是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美到“沉魚落雁”,卻不知道西施自己也沉入江底了。
墨子沒說西施是自己跳江自殺還是被人陷害推入江中而死。我瞎猜一下,西施是被殺的,而且可能是死于自己人(越國人)之手。 因為春秋戰國時期出現諸子百家,百家争鳴的文化氛圍,說明當時人的思想是自由的,連同女人在内,思想都沒有被封建禮教束縛。那西施就可能不會為夫差跳江殉情。(我個人并不認為殉情是多麼高尚的節操),後來有讨厭的文人政客利用儒家思想宣揚貞潔烈女節操。說真的孔子他老人家也沒這麼操蛋去給後人這樣洗腦的。
西施被有心機的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讓夫差沉溺女色而誤國,自己好趁機打敗吳國,結果勾踐成功了。曆史由最後的成功者書寫,是以都認為夫差丢了江山是因為受了西施的蠱惑。
西施是政治犧牲品,吳王夫差的成敗一個弱女子起不了根本作用,但曆史總是喜歡拿女人說事,這點真不太好,就如兒子不孝了,婆婆會拿兒媳是問一樣。越王勾踐自己也被打敗過,也沒見他把自己的失敗歸咎于越夫人哪, 但越人會擔心自己的越王勾踐勝利後會像夫差那樣沉溺西施而誤國,是以趁早了解了西施,這主意可能是勾踐本人出的更可能是他底下的冷血謀士謀殺了西施。拿女人去做擋箭牌的勾當都幹得出來,還有啥幹不出來。
但,公道自在人心,後人對卧薪嘗膽的越王勾踐并不全是溢美之詞。
人内心往往是同情弱者。
聽聽勾踐這名字就“夠賤“的了,是以越王勾踐本名應該不是勾踐。後人起名罵他而已。
這難道也是在警示後人: 做人别太勾踐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