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蚬子炖茄子

茄子本身味道不是很重,多與五花肉結合賦予香味。我們搭配黃蚬子,讓茄子吸收蚬子的鮮美味道,出鍋時加點文蛤精調味,很是鮮美。
砧闆:
茄子600克去皮,拍散,撕成小塊;黃蚬子200克将泥沙清洗幹淨;粉條100克泡軟。
爐頭:
1.鍋内入色拉油燒熱,下茄子過油,撈出。
2.鍋留底油燒熱,下蔥末、姜末各5克煸香,烹天邑一品鮮醬油5克,倒入高湯200克燒開,下茄子、黃蚬子、粉條,加文蛤精、味精、白糖各3克,鹽4克調味,小火慢慢炖至入味,出鍋裝盤,用青椒絲、紅椒絲、蔥絲各4克調味即可。
金牌鐵闆烤蛏
蛏子是很多人都愛吃的食材之一,其肉質鮮嫩,我們先将肉、殼分離腌制,加入天邑蒜蓉辣醬、蒜蓉、蒜油三種調料調味,賦予蛏子很濃的蒜香味,經過烤制入味,同時保留其完整形狀。這道菜,一天能賣蛏子三十多斤。
1.小蛏子500克洗幹淨,焯水,将肉和外殼分開,蛏子肉加天邑蒜蓉辣醬、蒜蓉各30克,天邑蚝油10克,蒜油、鹽、味精、白糖各5克腌制30分鐘。
2.将蛏子肉帶腌料一一放回蛏子殼,擺放在鐵闆上,入烤箱(面火210℃、底火200℃),烤5—6分鐘,取出撒蔥花,上桌即可。
媽媽蒸菜卷
白菜卷肉,能解除肉的部分油膩,肉吸收白菜的清香,加上自制的剁椒,有一種特殊的風味。
豬肉蓉500克加鹽5克,白糖、禦家康廚雞汁各3克,老湯50克拌勻調味,加入蝦仁100克拌勻。
1.白菜葉600克焯水,沖涼。
2.将白菜葉包入肉餡,擺放在盤内,澆上自制剁椒80克。
蒸箱:
将白菜肉卷放入蒸箱蒸10分鐘,倒入天邑一品鮮醬油4克,撒蔥花3克即可。
自制剁椒:
剁椒2.5千克,泡姜末、野山椒末各500克,白酒、蒜蓉、白醋各300克拌勻,澆燒熱的熟豬油300克即可。
包心菜炒墨魚幹
以往我們店都是把包心菜拿來與蛤蜊肉或者其他海鮮同炒,味道雖然鮮美,但口感似乎有一點缺陷,于是我改用幹墨魚幹炒,不但口感好,而且鮮味足,更具特色了。
原料:
薄皮軟包心菜500克,幹墨魚300克。
調料:
土榨花生油30克,精鹽8克,蔥末、姜末各4克,釀造醬油3克,小磨芝麻油5克。
制作:
1.将墨魚幹用冷水泡發,洗淨切成粗絲,焯水;薄皮包心菜洗淨,切成粗絲。
2.鍋内倒入自榨花生油燒熱,下入蔥末、姜末爆香,倒入包心菜,用小火煸炒至變色,再下入墨魚幹稍炒,調入精鹽、釀造醬油炒勻,淋入小磨芝麻油出鍋擺盤即可。
關鍵:
包心菜一定選用薄皮較軟的那種;墨魚幹不能用溫水浸泡,否則口感會很差。
碎碎下飯菜
豬脆骨脆韌、黃豆芽鮮嫩,這種口感的享受讓人們産生回歸自然的意境。選擇簡單、樸素的下飯菜則更像一種生活态度,一杯老酒,幾碟小菜,越是簡單的,越是好的。這道菜毛利率65%,每天能賣出30多份。
豬脆骨300克,黃豆芽200克,香幹條30克、大蒜葉5克。
辣妹子醬50克,鹽2克,味精1克,紹酒、鮮醬油各15克,白胡椒粉0.5克,老陳醋5克,蔥絲、姜絲各10克,花生油20克。
1.豬脆骨整塊飛水5分鐘,撈出改刀成丁;黃豆芽飛水1分鐘,撈出控水。
2.炒鍋入色拉油燒熱,下入脆骨塊煸炒出油,下入蔥絲、姜絲炒香,然後放入香幹條煸炒,炒透後倒入黃豆芽煸炒,烹入紹酒,倒入鮮醬油炒勻,加蓋稍焖1分鐘。
3.将豆芽焖至斷生後開始調味,先入鹽,再入味精、胡椒粉、辣妹子醬,大火翻炒均勻,烹入陳醋,出鍋前放入青椒條,用大火翻炒數下,出鍋。
調料的下入順序很重要,入味有主次,味道會比較均勻、厚重、柔和,切記順序不可亂。
茶油大米蒸肥腸
肥腸、大米各200克,外婆菜300克,茶葉50克,小米辣2個。
a料(桂皮、八角、辣椒各5克)
茶油20克、鹽2克、雞粉3克。
1.把鍋燒熱,放入a料、肥腸、大米、茶葉炒制40分鐘,取出。
2.将外婆菜和炒好的大米、肥腸攪拌均勻,倒入茶油10克再次攪拌,倒入小米椒2克,入蒸箱一起蒸制15分鐘,裝盤,上桌即可。
肥腸簡單一洗就可以,要帶着部分腸裡的油,與大米、茶葉一起炒成淡黃色(異味會在長時間的加熱炒制中揮發,茶葉也有祛腥的作用),這時大腸的香味也會滲入到米粒,香氣四溢。
雪菜撈排骨
此菜中的排骨選用豬小排,經過與雪菜的共同烹制,雪菜加上了肉香味,排骨也吸取了雪菜的鮮香,成菜肉軟嫩,雪菜爽口,鹹鮮微辣,符合大多數人口味。
雪菜150克,排骨300克。
桂皮、生姜各15克,八角5克,香葉、醋各2克,醬油、料酒、紅辣椒各3克,大蒜10克,花生油20克。
1.排骨洗幹淨,入沸水中焯水,去血水,反複撇直到沒有血沫冒出,撈出排骨瀝幹。
2.将排骨放入大碗中,放料酒、醬油、醋與生姜、大蒜一起腌制20分鐘左右。
3.鍋燒熱,放花生油,八成熱時下排骨翻炒,炒至排骨變色入味時倒入适量熱水,以沒過排骨為宜,然後大火煮至翻滾,轉小火慢炖至排骨軟爛,放雪菜,繼續小火慢炖,炖至鍋底剩下少許湯即可出鍋,裝盤,上桌。
排骨一定要經過充分祛腥,不然後期會影響整個菜品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