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顧炎武:從一介匹夫到一代大儒,他經曆了什麼顧炎武上戰場顧炎武下監獄顧炎武北遊

作者:眯眼看霓虹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日知錄·正始》顧炎武

顧炎武:從一介匹夫到一代大儒,他經曆了什麼顧炎武上戰場顧炎武下監獄顧炎武北遊

顧炎武

1613年,顧炎武出生在江蘇省昆山市千燈鎮,一個吳淞江畔的千年古鎮。小鎮中央矗立着始建于南朝的方塔,它是千燈鎮人1500年來安甯和富足的見證。

顧炎武:從一介匹夫到一代大儒,他經曆了什麼顧炎武上戰場顧炎武下監獄顧炎武北遊

顧炎武故鄉:千燈鎮

顧炎武出生于一個官宦世家,他的高祖、曾祖、祖父三代在明代晚期出過四位進士。今天我們在千燈鎮看到的顧炎武故居,是當地政府在原址上恢複擴建的,這個占地60餘畝的江南庭院式建築,讓我們看到了古代世家大族富貴氣象,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顧炎武似乎注定可以擁有優渥而圓滿的生活。但是這座大宅原本屬于他的堂叔顧同吉,但由于作為家中獨子的顧同吉英年早逝沒有子嗣,是以顧同吉的妻子王氏就抱養了侄兒顧炎武。

顧炎武:從一介匹夫到一代大儒,他經曆了什麼顧炎武上戰場顧炎武下監獄顧炎武北遊

顧炎武故居

在王氏的悉心教導下,顧炎武14歲就考上了秀才。但是當時明朝政權岌岌可危,顧炎武的祖父也看到了明朝的局勢,是以就讓顧炎武閱讀當時的政府公報《邸報》,教育他了解國家局勢,關心國家命運。

在這樣的教育下,顧炎武毅然放棄科舉。

1644年,清軍入關,清王朝開始統治中國。1645年,順治帝頒布了《剃發令》,“留頭不留發”的《剃發令》在江南引發大規模起義,顧炎武參加了蘇州起義。這一年6月,清軍攻破昆山城,顧炎武失去了兩個胞弟,養母王氏也絕食殉國。

顧炎武:從一介匹夫到一代大儒,他經曆了什麼顧炎武上戰場顧炎武下監獄顧炎武北遊

明清發型

此後多年,顧炎武一直在為南明朝廷效力,但是他意識到恢複明朝就像“精衛填海”一樣艱難,于是他寫下了著名的《精衛》詩,他以“精衛”自喻,表達了自己深深救國,不想屈服于清王朝的決心。

我願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精衛》

1656年,顧炎武專程到南京拜谒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為了紀念朱元璋,顧炎武在陵前寫了一首詩,他把複明事業比作若隐若現的月光,雖然希望渺茫,但一定會讓曆史銘記。

顧炎武:從一介匹夫到一代大儒,他經曆了什麼顧炎武上戰場顧炎武下監獄顧炎武北遊

南京明孝陵

寥落存王事,依稀奉月遊。尚餘歌頌在,長此侑春秋——《閏五月十日恭詣孝陵》

随後,他傳回家鄉千燈鎮,卻迎來了離死亡最近的時刻。跟随顧炎武多年的仆人受顧炎武妻子舅舅葉方恒的指使,截獲他與南明朝廷往來的密信要向清政府告發他謀反。顧炎武當機立斷把仆人溺死在池塘中。但是他并沒有安全逃走。葉方恒派人把顧炎武抓了起來,送進了監獄。

1657年春天,因為謀反的罪名死無對證,顧炎武才死裡逃生,躲過一劫。

此時,清朝的統治日漸鞏固,群眾又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顧炎武也經曆了複明失敗,牢獄之災。

此後,他變賣全部家産,離鄉北遊。

顧炎武來到康成書院,鄭康成這位生于亂世的大儒似乎為他指明了未來的方向,他寫了一首詩,表達了想要成為下一個鄭康成的想法。

顧炎武:從一介匹夫到一代大儒,他經曆了什麼顧炎武上戰場顧炎武下監獄顧炎武北遊

青島康成書院

深山書院有人耕,不問山名與縣名。為問黃巾滿天下,可能容得鄭康成——《遊不其山》

後來他離開了不其山,開始了漫長的遊學生活。

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辯?曰:易姓改号,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将相食,謂之亡天下……

“亡國”與“亡天下”的分辨,這是顧炎武在中國思想史上的重要貢獻。

此後的顧炎武,尋訪各地的史志圖書,檢視民生風俗,與各地讀書人交流,探究有李旭國計民生的實學(經世濟民之學)。顧炎武由此開啟了樸學的先河,被清代文人稱為開國大儒。

離家20年考察遊學,他也時常思念家鄉。他希望死的時候能夠面朝家鄉。

傳說故園荊棘長,此生能得首丘時——《顧炎武詩選》

從一介匹夫到一代大儒,他一生颠沛流離,沒有名師指導,沒有安靜的書桌,卻成為我國七十二大儒之一,在曆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1682年,顧炎武于山西曲沃去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