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二藝節 | 那個說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走上了昆曲舞台

作者:文彙網
十二藝節 | 那個說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走上了昆曲舞台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聲明末清初大儒顧炎武振聾發聩的感慨,穿越數百年,在民族危難之際,屢屢激勵着無數國人,為國家之崛起而奮力拼搏。如今這句話,将以顧炎武的“鄉音”——昆曲再度演繹。

作為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參演劇目,由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山當代昆劇院聯合出品的原創昆劇《顧炎武》于今明兩晚,在複旦大學相輝堂上演。

顧炎武與黃宗羲、王夫之并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出生于明朝南直隸蘇州府昆山千燈鎮,學識淵博,涉獵極廣,在經學、史學、音韻、國小、金石考古、方志輿地以及詩文諸學上,都有較深造詣。有研究者評價,顧炎武為學以經世緻用的鮮明旨趣,樸實歸納的考據方法,創辟路徑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衆多學術領域的成就,終結了晚明空疏的學風,開啟了一代樸實學風的先路,給予清代學者以極為有益的影響。

十二藝節 | 那個說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走上了昆曲舞台

面對這樣一位大儒,為該劇執筆的編劇羅周,在受邀之初感到為難。一來昆曲一直以來擅演才子佳人,二來她的作品,也以女性視角對情感、生命的獨到诠釋而著稱,要寫一個有着家國情懷的博學碩儒,着實有難度。可當她不斷深入,嘗試去觸碰這樣一位學者的内心,越發能感受到他緻力延續中華文脈的自覺擔當,因而能直面朝代更疊,于浩渺曆史中求真求實的偉大精神。

因而,她以顧炎武人生中的“三别”為主線,借其晚年客居山西時有心還鄉,啟程時意外摔下馬背,于昏迷中回憶平生展開倒叙。首先是“别母”——母親在南明滅亡絕食殉國,令其發下“誓不仕清”的誓言。接着是“别友”——因“反清複明”身陷文字獄,卻因《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未成而不敢輕生,在餘生承受摯友死難的悲痛;三是“别妻”——北上求學問之真谛,而不得不令顧炎武與在家鄉的妻子忍受幾乎終生不得團聚的痛苦。

輿圖換稿的切膚之痛、承受了摯友死難的泣血之悲、與妻子迢迢千裡不得團聚的離别之苦,在羅周看來,看上去命運的手将他生命裡至寶貴的部分一點點拿走了,令他成為一個越發伶仃孤獨的人,可也正因如此,他轉而一頭紮進精神世界的建構與真理的追索之中。

僅僅有離别還不夠,她為顧炎武特别設定了一個戲劇情境——直至生命的最後時刻,顧炎武與少年康熙相遇,進而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十二藝節 | 那個說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走上了昆曲舞台

該劇還集結當代戲劇舞台的一種名家。導演由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主任盧昂擔任。顧炎武的飾演者則是國内文武老生第一人柯軍,青年演員施夏明在劇中飾演康熙。此外李鴻良、龔隐雷等名家也加盟其中。

同為昆山人,柯軍能夠有機會與300多年前的昆山人顧炎武心靈相遇,他感慨是自己作為當代昆曲人的福氣,因為他不僅僅是昆山的文化象征,更是中國文人家國情懷的縮影。在今天下午的媒體通氣會上,他因痛風發作未能參加,卻堅持帶病上台演出。劇中,他從武生到正末、老外,跨行當、跨家門出演,不僅年齡跨度大,而且精神層次也十分豐富。

帶病上台的經曆令施夏明想起了二人為演好生命中的一次戲劇相遇,特别一同前往明孝陵,拿着劇本一點一滴尋找與數百年前曆史人物心意相通的契機。施夏明說,“臨走前我才發現柯老師臉色不對,原來他痛風發作,卻堅持走完了全程。”

十二藝節 | 那個說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走上了昆曲舞台

作為江蘇省昆劇院院長,李鴻良此次也帶領省昆演員傾情加盟,與昆山當代昆劇院攜手奉獻一代儒學家的故事。他表示,省昆與昆昆血脈相連,今後在人才交流、劇目創作中有更深入的合作,與全國各家昆劇團一起,攜手共同發展。

據了解,今晚名家版演出過後,明晚還将上演以80、90後為主的“青年版”。通過為青年一代昆曲人提供廣闊的展示舞台,展現昆山昆曲的傳承成果和發展動力。

作者:黃啟哲

編輯:黃啟哲

責任編輯:李婷

圖檔:演出方供圖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