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寒和姜楠是北京市朝陽區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支隊的兩朵“警花”。正所謂人如其名,就像她們的名字一樣,這兩個人在工作中也有着截然不同的風格。一個總是跟着男民警出去抓捕,打擊涉外籍人員的違法犯罪,雷厲風行,彰顯中國法律尊嚴;另一個則細緻、婉約如沐江南春雨,在服務視窗,接待過的外籍人士來自全世界将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在每一次執法中,姜楠對外國人講的第一句話都是中文的:“我是中國警察”。

栗寒
警花•栗寒
挂着“彩”回到機關,她說心裡“倍兒美”
上個周六,正好趕上栗寒值班。在大多數警察崗位,“值班”的意思就意味着24小時在崗。
記者走進朝陽分局出入境管理支隊時,栗寒正在辦公區接電話。來電話的是朝外派出所的民警。
2月初,朝外派出所抓獲兩名外籍小偷,當場起獲2部手機。因嫌疑人不承認盜竊,警方根據手機裡存儲的内容,經過比對發現,其中一部手機的事主是一名擁有特殊身份的外國人。
于是,朝外派出所的民警一大早就給栗寒打來電話,讓她協助尋找這名外籍事主,因辦案時限問題,非常緊急。找到人後,栗寒還要陪同對方到派出所協助辦案民警做筆錄。因事主身份特殊,栗寒根據流程,迅速将線索轉給了市局。此時,支隊裡還有兩名涉嫌非法居留的外籍人在等待處理。
這兩名外籍人是他們根據群衆舉報在燕郊地區抓獲的,已經在國内非法居留了一段不短的時間,2人将面臨行政拘留的處罰。栗寒告訴記者,2人接受處罰拘留期滿後,會被遣送回國,而且會視情節嚴重程度在1至5年内被限制入境。
趁着栗寒忙着處理手頭的要緊事,記者到有空仔細打量起她來。眼前這名女警,個子大概1米6出頭,屬于身材嬌小的類型,人長得也好看,不施脂粉,卻幹淨整潔,稱之為“警花”一點都不為過。但看人的性格,說話辦事爽快、利落,與身材、長相倒是形成了些許反差,反而更貼近她的名字——栗寒。
聽栗寒的同僚講,栗寒2002年就進入了公安隊伍。由于她大學學的就是英語專業,而且到了專業八級水準,2007年她被安排到了出入境管理部門,成為一名外事民警,專門負責跟外籍人有關的打擊、管理等工作,有時也幫忙調解糾紛,處理求助。
栗寒負責的建外地區和三裡屯地區都是外籍人相對集中的地區,兩個地區在特點上卻又各自不同。建外地區寫字樓林立,在這裡工作、學習的外籍人非常多;而三裡屯地區除了使館多,更有著名的酒吧街,以及太古裡、三裡屯soho等商業,來這裡娛樂、消費的外籍人較多。是以,這兩個地區都是打擊外籍人違法犯罪活動的重點地區,栗寒在三裡屯還處理過不少因喝酒引發的糾紛。
栗寒的性格很外向,喜歡往外跑,經常跟着男民警參與抓捕行動。給她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次抓捕就發生在去年,她跟着兩名男民警去抓捕一名非法居留人員。
那是一個周日,他們得到線索,三人便衣前往涉嫌違法人員所在地。那是一處平房,他們在一間屋裡發現了這名外籍人,對方雖然有1米9的身高,但看上去比較瘦弱,誰也沒想到此人這麼有勁兒。
實施抓捕時,嫌疑人反抗,一心想逃,被三人拽回來,一起摔倒在地;他爬起來繼續要跑,再被拽回來。就這樣,四個人開始了長時間的肉搏。
因體力透支嚴重,栗寒有好一陣腦袋裡幾乎一片空白。“我就記得當時被反複摔到地上,一直在地上爬,眼前看到的都是某個場景的局部,根本不知道其他兩名搭檔在哪兒。”栗寒說,因為久拿不下,當時自己心裡甚至升起了一絲絕望感。而此時,嫌疑人的體力也到了臨界點,最終三人合力将其制服。
肉博時,栗寒完全感覺不到身上已經受傷,抓完人松弛下來後,疼痛感突然遍布四肢百骸。她低頭一看,自己渾身上下全是土,身上到處是挫傷。
因三名抓捕民警都受了傷,原本隻是涉嫌非法居留的這名外籍人,卻因妨害公務罪最終受到了刑事審判。抓捕後的第二天,栗寒挂着“彩”回到了機關,她說,當時自己心裡“倍兒美”。
栗寒和夫妻屬于雙警家庭,丈夫也是一名警察,他們還有一個小孩。她告訴記者,雖然工作辛苦,但卻是她喜歡的,隻不過因為太忙,有時會感覺愧對孩子。在她看來,打擊外籍違法犯罪人員,更能維護國民利益,展現我國法律尊嚴。
姜楠
警花•姜楠
最意外的事:外國小朋友送她頂雷鋒帽
姜楠,音同“江南”。比起栗寒,人更顯得内向、婉約和細緻,她的工作内容也更側重于服務。
姜楠,畢業于北京語言大學阿拉伯語專業,第二外語是英語。去年5月,位于酒仙橋的朝陽分局外國人出入境服務大廳正式落成,姜楠便成了這裡工作上标杆式的人物,平均每天都要接待十餘名外籍人。
姜楠接待的外籍人中有很多因為誤讀簽證或者因為疏忽導緻簽證過期,他們不知道該找哪個部門,怎麼解決。就在不久前,她就遇到一個俄羅斯女孩。女孩都到機場準備回國了才發現自己的簽證逾期而上不了飛機,正着急不知該怎麼辦的時候剛巧碰到一個俄羅斯阿姨。經過交談,俄羅斯阿姨了解到女孩的情況,便把自己在中國工作的兒子的電話留給了女孩。
兩人取得聯系後,男孩将女孩帶到了外國人出入境服務大廳,姜楠接待了他們。了解情況後,姜楠教會女孩如何看簽證日期,并詳細告知了相關事項。之後,姜楠給這名俄羅斯女孩制作了正式的詢問筆錄,處以罰款後,給她做了短期續簽。
就在3月2日,姜楠接待了一對外籍母子。母親帶着兒子是來中國找在中國工作的丈夫探親的。根據優惠政策,母子倆隻要在入境後30天内辦理居留許可證,即可在國内停留一年,且出入境不受次數限制。
但入境後,母子倆把在派出所辦理的住宿登記當作了居留許可證,以為可以長時間停留了。在北京住了2個多月準備回國時,在機場被發現簽證逾期。後來也是詢問朋友,母子倆找到外國人出入境服務大廳接受了罰款。
姜楠說,她在執法的同時也是中國法律的一名宣傳員。從警十幾年來,姜楠接待的外籍人士來自全世界将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她不僅将中國的法律法規詳細講解給他們聽,還收到過幾百封外國人褒獎中國警察的“e-mail”,充分展現了中國警察的形象。
有一年冬天,意大利教師馬裡諾有急事要乘淩晨班機回國,因貨物和書籍超大、超重,隻能郵寄,但此時大部分郵局都已下班。老教師非常着急,“我喜愛中國的文化,這些書不好買到。”姜楠被老人的中國情結感動了,她打了不下30個電話,為老人協調聯系了一家郵局,幫他拉書并辦理了郵遞手續。
在送老人離境一個月後,一首《憶姜楠·姜楠好》從同樣具有古老文化的意大利通過“e-mail”郵寄過來:“姜楠好,女警舊曾谙。北京熱心紅勝火,東方質韻靜如蘭。能不憶姜楠?”而讓姜楠感到最溫馨和意外的是,一位外國小朋友給她送來了一頂雷鋒帽。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姜楠曾經榮獲市政府外事辦評選的北京市“外國人眼中的活雷鋒”榮譽稱号。十幾年來,她在每一次執法中,對外國人講的第一句話都是中文的:“我是中國警察”。姜楠曾在日記裡寫道:“我最愛的是母語,如果對方能流利講中文,我更願意用中文和他交流,因為我是中國警察。”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