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姓名:沈葆桢
别名:沈振宗、沈幼丹、沈翰宇
谥号:文肅
國籍:中國
民族:漢
所處朝代:清朝
出生地:福建省侯官縣
出生時間:公元1820年
去世地點:江蘇省江甯
去世時間:公元1879年
職業:兩江總督、南洋大臣
封爵:一等輕車都尉
追贈:太子太保
主要成就:主持福州船政局,創辦南洋海軍;建設台灣,擊退日本侵台陰謀

沈葆桢
沈葆桢是晚清時期重臣,為封疆大吏,民族英雄林則徐的女婿,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
沈葆桢生于公元1820年,去世于公元1879年,原名沈振宗,字幼丹,清朝道光二十七年進士,籍貫福建侯官。沈葆桢進士及第後,選庶吉士,授編修之職,後升為監察禦史。鹹豐五年,外派為官,任江西九江之父,次年任廣信知府。晚清之時太平天國起義影響甚大,沈葆桢因為在太平軍起義的時候,儲存了廣信而為天下人所知。後因為此功,升任為廣饒九南道道台。
鹹豐十年,原本因為得罪上司而離職的沈葆桢被重新啟用,授其贛南道道台之職。沈葆桢最後以父母年老為由婉辭。
鹹豐十一年,受曾國藩的邀請,前往安慶大營,幫助曾國藩辦地方團練,受到曾國藩重用。後來出任江西巡撫,後捕殺了太平天國幼天王、洪仁軒等人,立下大功。
公元1867年接替左宗棠任福建船政大臣,主辦福州船政局。因為左宗棠離去的死後,造船廠還沒有建成功。是以他一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修建船塢和機器廠,同時開設藝童學堂,培養專業人才。後來在沈葆桢的帶領下,此船塢造船二十艘,分布在各個海口。
同治十三年,日本人以琉球船員被山胞所殺為理由,發動侵台戰争。沈葆桢被任命為欽差大臣,趕赴台灣督促海防建設,兼理各國事務大臣,與日本交涉,要求其撤兵。
沈葆桢一到台灣,便向日本軍事當局交涉撤軍,與此同時也不忘加強海上防務工作。在府城與澎湖增建炮台,安放西洋巨炮;在安平廈門間裝置海底電線;增調淮軍精銳入台。更是調來諸多戰艦,鎮壓澎湖、台灣,以防止日本的突然進攻。
全台人民齊心協力抗日的情緒,以及嚴陣以待的防務,充沛的彈藥糧饷,都讓日本軍忌憚不已。剛好台灣南部開始流行瘧疾,而侵台日軍因為不适應台灣炎熱的天氣,水土不服導緻疫病流行。每天都有不少的日軍死亡,士氣低落。
最終在日軍士氣低落,不能保證此戰勝利的日軍,最終選擇了外交解決的途徑。最後在英美法三國的調停下,日軍撤出台灣。
這次事件,讓清政府認識到了國家海防的薄弱。于是派李鴻章督辦北洋海防事宜,沈葆桢督辦南洋海防事宜,中國近代海軍的建設從此走上軌道。
光緒元五年,升任江西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督辦南洋海防,擴充南洋水師,并參與經營輪船招商局。五年之後,沈葆桢在任上去世,享年五十九歲。清政府為其上谥号文嚴肅,追贈太子太保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