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下午,以“全球經貿變局下:航運之變及應對”為主題的首屆“北外灘國際海運論壇”舉行。國際航運業及産業鍊各方的150位代表出席了現場活動。
全球化與逆全球化并存,貿易摩擦不确定性增加,同時中國經濟在疫情中率先恢複,成為全球經濟複蘇增長的重要引擎。上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顧金山認為,面對全球經貿的新變化,港口企業需要通過設施提升和智慧港口建設,提升碼頭作業效率,壓縮船舶在港裝卸時間。
其次要在資料連通上更新,在有關資料上“聚點成鍊,組鍊成網”,共同打造“數字港航”,壓縮船舶在港的非裝卸作業時間。
第三要在合作上深化,形成樞紐港與支線港的合理分工布局,合理使用幹線、支線船舶,提升船舶利用效率。
疫情之下,傳統航運周期被打斷,新周期正在醞釀,“确定的不确定性”成為流行語。中遠海運董事長、黨組書記萬敏認為,航運市場的長期趨勢将取決于以下三種關系的變化。
一是貿易格局,重點關注全球化與區域化之變。從海運需求角度考察,反映全球化的長距離集裝箱海運需求增長加快,2020和2021年,東西幹線貿易增速比亞洲區内航線分别高出0.1和1個百分點。這表明,全球化仍是大勢所趨,也說明區域化與全球化并不沖突,區域化的發展不僅将提升區域内的合作水準和産業競争力,也有利于全球化的深入。
二是數字轉型,重點關注内部驅動與外部驅動之變。随着數字化的不斷深入和客戶需求标準的大幅提高,企業需要延伸資源鍊條,整合更多的外部節點,以打造全程解決能力。
三是綠色環保,重點關注局部改善與深度創新之變。以往,綠色航運更多聚焦于單一問題、突出問題,但随着全球經濟脫碳等目标的進一步強化,航運的環保要求也進一步拓寬和加深,不僅包括航運業,也涉及制造、能源等方方面面。是以,作為航運及相關節點,應及早進行全面規劃,重點開發新領域、研發新技術、探求新能源。
國際航運公會秘書長普拉滕則主要關注應對氣候危機,全球航運業所需要的轉變。他表示,現在已經有一些很有前景的零排放船舶技術,但是要真正實作零排放還有長期的路要走,全球航運界需要增加投資。現在零排放技術上的投資額有所下降,這是危險的信号。希望未來有個公共的基金可以增加在技術上的投資。
本次論壇是首屆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的平行論壇之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交通運輸部主辦,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政府、中遠海運集團、上港集團承辦。
論壇上釋出的三大報告——《航運低碳發展展望2021》《全球航運景氣指數》以及預釋出《世界一流港口綜合評價報告(2021)》成為會議的一大亮點。
三份成果展現了對國際航運業低碳發展的趨勢判斷、對全球航運企業生産經營狀況的評估、對世界一流港口客觀公正的綜合評價。同時,這三大報告也是中國船級社、上海海事大學、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中國經濟資訊社、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等機構的最新研究成果。
欄目主編:李晔 文字編輯:王力 題圖來源:ic photo 圖檔編輯:邵競
來源:作者: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