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的結局很慘。
武則天的慘,并不是說她下台後沒有過好日子。其實,就算武則天沒當皇帝了,她也是被好好伺候着。就算張易之張昌宗這兩個面首不在她身邊了,她的身邊也有一大幫奴仆為她服務。而且,李顯每隔10天,都會帶着文武百官前往看她,朝拜她。是以說,她生活上是不用擔心的。
武則天的慘,是她的尊嚴受到了挑戰。好不容易奮鬥到人生的最高位,當了皇帝,而且還建立了一個武周王朝。本想把這個王朝傳下去,把王位傳下去,結果卻被人掀翻下台。她標明的繼承人李顯,根本就對她給予的繼承權不屑一顧。
最終,武則天不得不表态說:她所建立的武周王朝不作數,江山還是李家的;她這個皇帝也不作數,她還隻能是高宗皇後;甚至她這個太上皇也不作數,而隻能當一個太後。武則天否認了自己一生功業,顯然,這就是對武則天尊嚴的極大傷害。一個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要面子,要尊嚴。尊嚴和面子是一個人活着的基本保障,有這個,人活着才會精神。沒有這個,哪怕錦衣玉食,也覺得沒滋沒味。

(武則天畫像)
武則天被從台上拉下來後,整天連梳妝打扮這件事也懶得幹了。可見,她是完全放棄了自己,整個人都垮了。
武則天本來走上了人生巅峰。而且她也已經把一切都擺平了,四海是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先前剛當皇帝那會兒,到處都在造反的情況沒了,李唐宗室也不敢反抗了。朝中大臣都很擁護她,接班人也標明了。本來,她覺得可以躺平了,稍微休息一下了。哪曉得,一夜之間,神龍事變就爆發了。此後一切都變了。
發生這樣的事情,估計連武則天自己都有點發蒙。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
其實,事情恰恰出在她最信任的三方面的人身上。
第一方面的人,就是她的面首張易之張昌宗。
張易之張昌宗兩位面首,在武則天眼裡,就是小朋友小玩具。們也就是陪着武則天玩兒。他們有時候也會向武則天要一些東西,武則天也覺得這事兒無傷大雅,也就随口答應了他們。
但是沒想到,由于這時候武則天常年住在深宮,深居簡出。是以,這兩個原本隻是小玩具的人,卻成為武則天的發言人。既然成了武則天的代言人,是以就可以代武則天傳話。至于那個話,究竟是不是武則天說的?由于武則天身居宮中,大臣們平常也見不到她,是以也沒辦法找她求證。是以,基本上就是這兩個面首說了算。
久而久之,這個兩個面首就在朝廷中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武則天自己是沒有預料到這一點的,以至于後來,當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殺掉張易之張昌宗的時候,武則天還說,這也就是兩個小玩具,你們殺他們幹什麼呢?可見,武則天确實沒有料到這兩個她非常信任的面首,給她帶來了多麼壞的影響,對她的政治造成了多麼大的破壞。
(狄仁傑畫像)
造成武則天失敗的第二方面的人,其實是她最信任的大臣狄仁傑。
狄仁傑是武則天一生最信任的宰相。武則天用過非常多的宰相,最讓武則天滿意的,就是狄仁傑。在經過和武則天反複不斷地磨合之後,狄仁傑成了武則天的心腹,還起到了決定并改變武則天的政治走向的作用。
比如,武則天一度想把自己的侄兒立為繼承人。但最終在狄仁傑的勸說之下,武則天改變了态度,改立自己兒子李顯為皇位繼承人。這些都是狄仁傑能發揮大作用的證明。
可能武則天根本就沒有想到,狄仁傑其實是把武則天掀下台來的一股重要的力量。也不是說狄仁傑親自做,而是他推薦了張柬之。張柬之本身是一個反對武則天的力量,當年他是蕭淑妃兒子李素節的一個幕僚,還試圖幫助李素節取得李治的信任,讓李治立李素節為繼承人。狄仁傑明明知道這一點,還多次推薦張柬之,希望武則天能夠讓張柬之當宰相。
最後,恰恰是張柬之組織發動了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下台。
我們不知道狄仁傑是不是和張柬之讨論過恢複李唐江山的事情?是不是因為讨論過要恢複李唐江山,是以狄仁傑才極力推薦張柬之?
但不管怎麼說,狄仁傑和張柬之在感情上,是更傾向于李唐江山的。隻不過由于武則天政治已經穩定,同時還很有能力,是以狄仁傑才選擇支援她。但最終,狄仁傑還是背叛了武則天,選擇了李唐江山。
(張柬之畫像)
造成武則天失敗的第三方面的人,是武則天最信任的兒子李顯。
武則天一開始是不信任李顯的。李顯當了皇帝以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提拔自己的嶽父當宰相,而且還說,我就算把江山給他,我也願意。這使得武則天看出了李顯的不成熟,是以,武則天才廢掉李顯,後來又經曆了讓李旦當皇帝又廢掉他的過程。但是,在經過了很多年以後,李顯也被磨砺得失去了脾性,對武則天言聽計從。再加上武則天經過了一系列的殺伐,政局也穩定了,是以武則天才決定重新把李顯立為太子,将來把皇位傳給他。
但也正是李顯提早奪她的權。
當然了,李顯在這件事情上,并不是主動的,而是張柬之等人主動發起。不過,李顯并沒有拒絕,而是順從了張柬之等人。由此也可以看出,李顯其實也是迫不得已想當皇帝的。
總之,武則天的失敗,竟然來自于她最信任的三方面的人。不得不說,這是武則天的悲哀。
不過話又說回來,武則天的失敗,其實也是她自己造成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武則天信賴面首,卻放松了對他們的限制;武則天信賴狄仁傑,但是不能改變狄仁傑的價值觀;武則天信任李顯,但李顯也是有野心的。
再一次,武則天被早早地推翻下台,也是必然的。什麼是政治?政治就是一種權力。誰的權力強,誰就掌控了政治。當武則天身體變弱,常年身居宮中,沒辦法親臨朝政的時候,她的權力自然就變弱。當她權力變弱以後,别人的權力自然就增強了。
當别人的權力增強的時候,沖突就出現了,比如就出現了張易之、張昌宗與朝中大臣張柬之之間的沖突。誰都想掌控權力,是以鬥争就産生了。最終,張柬之依靠李顯這塊金字招牌,很容易就殺掉張易之、張昌宗,掌控了權力。
相信武則天最後是明白這一點的。她去掉帝号,雖然心有不甘,但是她肯定是認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