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平陵政變夏侯玄為何見死不救?這四個細節不容忽視

高平陵政變夏侯玄為何見死不救?這四個細節不容忽視

景王似見銅駝禍,究極根源殺太初。公元234年,蟄伏十年之久的司馬懿突然發動高平陵之變,以郭太後名義免去曹爽大将軍之職。此時遠在高平陵陪曹芳掃墓的曹爽得到消息的曹爽思考了一夜,棄刀,決定向司馬懿投降,做一個富家翁。

最終,曹爽不但沒達成富家翁的願望,還連累自己的三族被誅。此時,遠在長安的曹爽表弟夏侯玄手握十萬精兵,卻沒有清君側,乖乖交出兵權,入朝任大鴻胪,不久改任太常,根據《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相關内容,結合自己的見解,簡要分析如下。

高平陵政變夏侯玄為何見死不救?這四個細節不容忽視

首先,夏侯玄不善用兵,偏愛玄學。夏侯玄,字泰初,他是玄學的代表人物,是當時的“四聰”之一。玄學名家,講究的是一種風度,即使在大災大難面前,也臨危不懼。當年,打雷擊中了柱子,把他的衣服都燒焦了,但他依然談笑自若,在那兒寫字。像夏侯玄這麼具有名士風度的人,是不懈于做出起兵造反之類的事情來。

夏侯玄的軍事造詣有限,不善于用兵,如正始五年(244年),他與曹爽一起策劃了失敗的駱谷之役,被蜀漢王平擊退,損失慘重。《三國志·卷九·魏書九·諸夏侯曹傳第九》中記載:

(夏侯玄)與曹爽共興駱谷之役,時人譏之。
高平陵政變夏侯玄為何見死不救?這四個細節不容忽視

其次,夏侯玄和司馬師是親戚兼摯友,存在僥幸心理。夏侯玄的親妹妹夏侯徽嫁給了司馬師,雖然已經早亡,也否定不了夏侯玄和司馬師表舅哥的關系。早年,夏侯玄和司馬師關系密切,在戰場上共同對抗蜀漢。夏侯玄放棄兵權,回到中樞,憑着自己和司馬家的裙帶關系,有很大機會活命,為什麼要冒險起兵呢?

他認為自己和曹爽不同,并沒有架空司馬懿,沒有得罪司馬家,不會步曹爽後塵。況且,夏侯玄與曹魏宗室和司馬家都有密切關系,可以作為兩派之間的橋梁,調和兩派之間的緊張關系。

高平陵政變夏侯玄為何見死不救?這四個細節不容忽視

人算不如天算,具有紳士風度的夏侯玄不懂得政治鬥争的殘酷,更錯誤估計自己的能力和司馬家的野心。他犯了和曹爽一樣的錯誤,将曹操披荊斬棘開創的大好基業斷送。古代為了權力,父子反目、兄弟相殘的事情比比皆是。如秦二世胡亥将自己的30多個兄弟姐妹賜死,隋炀帝弑父殺兄,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等等。

高平陵政變夏侯玄為何見死不救?這四個細節不容忽視

再次,夏侯玄是曹魏宗室,深受皇恩,為了魏國安定。夏侯玄,征南大将軍、荊州牧夏侯尚之子,大将軍曹爽表弟。他是正宗的曹魏宗親,深受皇恩,忠君愛國。如果夏侯玄起兵讨伐司馬懿,不論成功與否,都會造成魏國的内耗。

蜀漢和曹魏在一邊虎視眈眈,魏國内部相殘,實力下降,就會給蜀國和吳國可乘之機。當時他的叔叔夏侯霸勸其起兵對抗司馬懿,實在不可為,便去投奔蜀漢。夏侯玄都言正詞嚴地拒絕了,說:身為魏國宗室,豈能為了苟活,而投敵叛國呢。

高平陵政變夏侯玄為何見死不救?這四個細節不容忽視

夏侯玄聽從司馬懿的征召,放棄兵權,回到京城 ,他還有一種考慮,就是想在洛陽和權臣司馬懿針鋒相對,做皇帝曹芳的堅強後盾。他想的是雖然司馬家暫權傾朝野,可皇帝還姓曹,還有很多忠于曹家的文武大臣,自己去了京城,集合所有忠于曹家的大臣同司馬家做鬥争。

高平陵政變夏侯玄為何見死不救?這四個細節不容忽視

上天沒有眷顧曹家,夏侯玄、中書令李豐和皇後父光祿大夫張緝接受曹芳的密诏,密謀除掉司馬師,不慎洩露,被滿門抄斬。《三國演義》中記載:

夏侯玄知事已洩,乃厲聲大罵曰:“吾等所哭者,為汝威震其主,将謀篡逆耳!”師大怒,叱武士捉夏侯玄。
高平陵政變夏侯玄為何見死不救?這四個細節不容忽視

最後,夏侯玄即使舉起讨伐司馬懿大旗,也無濟于事。夏侯玄雖然是雍涼都督,手下十萬大軍,其中一大半乃是雍州刺史郭淮的軍隊。郭淮是司馬懿的親信,多半不會聽從夏侯玄的指令讨伐司馬懿,還有可能反戈一擊。司馬懿在雍州經營多年,門生故吏遍布全軍,如果讓他們抵抗蜀國的進攻,自然會聽從夏侯玄的,如果率領他們讨伐司馬懿,那就很難說了。

高平陵政變夏侯玄為何見死不救?這四個細節不容忽視

皇帝在洛陽,跟随夏侯玄起兵,就是叛亂,成功率還很低,又是讨伐自己的老上級。這給誰頭上,都會衡量一二的。夏侯霸也在征召之列,沒有聽從指令,領着本部3000兵馬造反,被雍州刺史郭淮鎮壓,逃往蜀漢。《三國演義》中記載:

玄叔夏侯霸聽知大驚,便引本部三千兵造反。有鎮守雍州刺史郭淮,聽知夏侯霸反,即率本部兵來,與夏侯霸交戰。

用一句話概括手握十萬大軍的夏侯玄為啥們沒有起兵讨伐司馬懿,他主觀上沒有動機,客觀上沒有條件,還師出無名,即使起兵讨伐司馬懿,也無濟于事。

你們是怎麼看待夏侯玄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曆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