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郎才盡”的背後」江淹:容易滿足的人,一定經曆了很多失去序清貧士族 沉靜少年劉宋時代:仕途進退,文思泉湧蕭齊時代:從指點江山,到江郎才盡齊梁之際:才盡江郎如炬眼 亂世老翁得善終燕過評

作者:燕過紫禁城

人,總要留下點什麼。

帝王,留下功過,不論如何裝扮,都任後世悠悠衆口評說;

将相,留下聲名,不論來路艱辛與身後累累白骨,終列名于史冊;

普通人,碌碌一生,生養後代已是幸福,若再留下因緣際會得來的傳家寶,便是極好的。

對于文人呢?三者:

上者,留下功業。指點江山、平步青雲,跻身将相;

中者,留不下功業留才華。文章千古名,也是過瘾的。知崔護者寥寥,但“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誰沒聽過?

下者,最不濟要留個與自己有關的典故。即便沒幾個人背得出賈島的完整詩句,“推敲”卻任誰都挂在嘴邊。

有這樣一個人,

他曾是兩個朝代的重臣,留下功業;

他又才華橫溢,詩賦為一時翹楚,留下才華;

他還留下了一個家喻戶曉、但卻略顯尴尬的成語典故。

而當我們仔細了解此人,卻發現,他留下的這個尴尬的典故背後,其實隐藏着一個傳統文人知足、智慧、逐夢的心。

他就是,江淹。

「“江郎才盡”的背後」江淹:容易滿足的人,一定經曆了很多失去序清貧士族 沉靜少年劉宋時代:仕途進退,文思泉湧蕭齊時代:從指點江山,到江郎才盡齊梁之際:才盡江郎如炬眼 亂世老翁得善終燕過評

江淹像

南朝宋元嘉21年(公元444年),濟陽江氏誕生了一個男嬰。

江淹從小家境清貧,父親在他13歲時就去世了。而比清貧的家境給小江淹帶來更大壓力的,是他的家族與使命。

江淹出生的南朝劉宋時期,政治生态孕育着劇變:

:門閥政治在魏晉時期達到高潮,而晉室南渡後,“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更使高門大族獲得了幾乎與皇室并駕齊驅的地位;

:規則改變了。伴随貧家子劉裕的橫空出世,出身普通的寒族得以在皇室與高門的夾縫中覓得了一絲曙光;

:同樣嗅到機會的,還有另一群體,這就是高門與寒族之間的普通士族。而濟陽江氏,正是這樣一個普通士族。

「“江郎才盡”的背後」江淹:容易滿足的人,一定經曆了很多失去序清貧士族 沉靜少年劉宋時代:仕途進退,文思泉湧蕭齊時代:從指點江山,到江郎才盡齊梁之際:才盡江郎如炬眼 亂世老翁得善終燕過評

劉裕

位于中間的普通士族,機遇與挑戰并存:

雖無法獲得王謝桓庾等高門大姓的強大資源,卻也可以避免首當其沖遭清算和沖擊;

雖無法做到如寒門子弟一樣一步登天,卻也無需把腦袋綁在褲腰帶上,孤注一擲。

江淹,正是出生于這樣一個士族。在那個高門寒族地位利益沖撞、政治階層瞬息萬變的時代,小江淹如同肩負龍族重托的敖丙一樣,肩負起了保全和振興濟陽江氏的責任。史書中記載了江母對少年江淹的一段對話,從一個側面顯示了他所承載的期望。

李延壽《南史·江淹傳》:“初,淹年十三時,孤貧,常采薪以養母,曾于樵所得貂蟬一具,将鬻以供養。其母曰:‘此故汝之休征也,汝才行若此,豈長貧賤也?可留待得侍中着之。’”

“貂蟬”指的是貂尾、蟬羽,是侍中的官帽。侍中是南朝時期事實上的宰相,13歲的砍柴少年江淹得到貂蟬,被母親理所當然的看作吉兆:兒子有才有德,未來可期。

當然,少年江淹的确有才,史書記載他不但“好學”,而且性格低調沉穩。事實無數次地告訴我們,清貧+低調+好讀書的青年,未來的成材率是不低的。

姚思廉《梁書·江淹傳》:“少孤貧好學,沉靜少交遊。”

自古王室高門之人有兩大特點,有錢、有閑。他們往往不滿足物質享受,而追求形而上的精神世界。南朝宋雖然起于寒門,但王朝建立後,劉宋子弟對精神世界的追求也是極高的。

6歲就能作詩的江淹,以才華被當時的“大人物”們注意。20歲,他教孝武帝劉駿的第十一子、始安王劉子真“五經”,并曾在劉駿第八子、新安王劉子鸾手下任職。22歲時,他又被宋文帝孫子、建平王劉景素賞識,擔任起幕僚。

在為劉景素工作初期,江淹因事牽連入獄,他上書陳冤。《梁書》、《南史》均罕見地全文記載了他所寫的這篇引經據典、洋洋灑灑的精彩文章。不知道是其文采過于突出,還是内容打動人心,劉景素看後當即釋放了他。

劉宋時期,宗室内讧不斷。宋少帝劉義符即位後,作為劉宋第四代宗室中威信最高的劉景素,大權在握,周圍的人都勸他造反。隻有江淹苦口婆心反複勸說,要劉景素以團結為重,不要聽信左右之言,禍起蕭牆。但後來劉景素的謀劃愈加深入,和心腹日夜策劃,江淹知道自己難以阻擋,還是寫了多達15首詩進行勸谏。

我們可以想見當時江淹焦急沖突的心理。巧的是,東海郡太守父喪,劉景素用柳世隆代理郡守,而江淹表現出了他一生中少有的為自己利益的堅持,反複堅持要求自己擔任,劉景素終于被觸怒,把江淹貶到建安吳興為縣令。

李延壽《南史·江淹傳》:“淹固求之,景素大怒,言于選部,黜為建安吳興令。”

我們無法得知江淹當時的心态。但從事後來看,劉景素很快失敗,不僅他自己,也連累全家和部下被殺,而江淹的“固求”則起到了以退為進、自保免禍的良好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被貶為吳興令的三年,也是江淹以“有才江郎”身份出現的三年,他人生中的許多為後世驚豔的作品,都創作于這個時期。作為南朝的頂級詩賦作家,這階段的江淹妙筆生花,為中國文學寶庫貢獻了許多優美抒情的文字,特别是《恨賦》、《别賦》兩篇,文筆驚豔、情真意切,流傳至今,是中國賦文學的代表作品之一。

如果沒有一個叫做蕭道成的人,江淹的人生将會定格在“南朝傑出文學家”的身份上。然而,曆史給了他更多的空間和可能,卻也最終成就了“江郎才盡”這個典故。

「“江郎才盡”的背後」江淹:容易滿足的人,一定經曆了很多失去序清貧士族 沉靜少年劉宋時代:仕途進退,文思泉湧蕭齊時代:從指點江山,到江郎才盡齊梁之際:才盡江郎如炬眼 亂世老翁得善終燕過評

蕭道成

劉宋政權在内讧中日薄西山,劉宋宗室的力量也日漸衰落。權臣蕭道成執政,此時正處于創作高峰期的江淹,才華盛名自然吸引了蕭道成,被召為尚書駕部郎、骠騎參軍事。

打仗,打的是士氣,是信心。著名的“十勝十敗”論,就是郭嘉以分析敵我優劣的形式,為曹操打氣的經典勵志催眠文。

而江淹也曾經為蕭道成貢獻了類似的激勵話語。在面對荊州刺史沈攸之的反叛時,江淹從人心、形勢等方面,向蕭道成論述了“五勝五敗”,極大了鼓舞了蕭道成的信心。從内容上看,江淹的分析談不上具體,但聰明人之間的對決,勝敗往往不在一念之謀,而在一心之恒。江淹的“五勝五敗”論打動了蕭道成,他也讓江淹負責軍隊的檄文撰寫;而最終沈攸之也兵敗自殺。

李延壽《南史·江淹傳》:“俄而荊州刺史沈攸之作亂,高帝謂淹曰:‘天下紛紛若是,君謂何如?’……淹曰:‘公雄武有奇略,一勝也;寬容而仁恕,二勝也;賢能畢力,三勝也;人望所歸,四勝也;奉天子而伐叛逆,五勝也。彼志銳而器小,一敗也;有恩無威,二敗也;士卒解體,三敗也;搢紳不懷,四敗也;懸兵數千裡、而無同惡相濟,五敗也。雖豺狼十萬,而終為我獲焉。’帝笑曰:‘君談過矣。’”

少年時“沉靜少交遊”的江淹,到成年後依然保持了這一良好的特質。

公元474年,劉宋宗室折騰的步伐依然在持續。宋文帝第18子、桂陽王劉休範反叛,當時朝廷人心惶惶,連檄文都沒人完成。蕭道成推薦江淹進入中書省,在喝了數升酒、吃了一隻燒鵝後,文告完成。

江淹的才能,讓他成為蕭道成的心腹。蕭道成在代宋篡權過程中,江淹起到了獨特的作用,“高帝(蕭道成)讓九錫及諸章表,皆(江)淹制也。”

蕭道成建立南齊後,江淹擔任中書侍郎,終于實作了少年時母親的“着貂蟬之期”。

公元494年,江淹兼任掌管監察的禦史中丞。恰逢此時蕭道成之侄,當時擔任宰相(不久自立)的蕭鸾當權,為整頓吏治,更為未來的登頂掃平障礙,他要求江淹“振肅百僚”。江淹也十分賣力,以貪贓、渎職等罪名彈劾了包括中書令、司徒左長史等在内的衆多大官,“内外肅然”。蕭鸾為此大為贊許:

李延壽《南史·江淹傳》:“明帝(蕭鸾)謂曰:‘自宋以來,不複有嚴明中丞,君今日可謂近世獨步。’”

“振肅百僚”當然是有代價的。蕭鸾稱帝後不久,江淹因事受到牽連,外放為宣城太守,長達四年。

在作宣城郡守期間的四年,江淹不複當年在吳興之才,沒有什麼文章作品,卻在離開時,宣傳了他的夢,于是成就了最為後人記住的一個成語。

關于這個夢,有兩個版本:

:與江淹幾乎同時代的鐘嵘所做的詩論專著《詩品》,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江淹在宣城時做了一個夢,夢到郭璞向江淹收回從前留在江淹那裡的“五色筆”。五色筆的收回,也導緻自此以後江淹詩才盡喪,這就是“江郎才盡”的來曆。

鐘嵘《詩品》:“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一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淹探懷中,得五色筆以授之。爾後為詩,不複成語,故世傳江淹才盡。”
「“江郎才盡”的背後」江淹:容易滿足的人,一定經曆了很多失去序清貧士族 沉靜少年劉宋時代:仕途進退,文思泉湧蕭齊時代:從指點江山,到江郎才盡齊梁之際:才盡江郎如炬眼 亂世老翁得善終燕過評

鐘嵘《詩品》

:唐代李延壽所著《南史》,在記載了上面版本1的郭璞故事的同時,還記載了江淹另一個十分類似的夢。也是在宣城時,江淹做了另一個夢,夢到張協(西晉文學家)說我把一匹錦放在你那裡,現在要拿回去。江淹還錦,張協發現錦隻剩一點了,就把剩下的幾尺送給了丘遲。從此,江淹的文章也就大不如前了。

李延壽《南史·江淹傳》:“雲為宣城太守時罷歸,始泊禅靈寺渚,夜夢一人自稱張景陽(張協),謂曰:‘前以一匹錦相寄,今可見還。’淹探懷中得數尺與之,此人大恚曰:‘那得割截都盡。’顧見丘遲謂曰:‘餘此數尺既無所用,以遺君。’自爾淹文章踬矣。”

夢的内容,除了做夢者自己說,别人恐怕無從得知。不管江淹夢到的是郭璞、張協,還是做了兩個夢,内容是相似的,結局更是一樣的——江淹自此自我宣示:與自己賴以成名的“才華”,訣别了。

作為南四朝中最乏善可陳的朝代,南齊的政權穩定的時間更短。蕭鸾即位後,著名昏君蕭寶卷即位。

此時,江淹剛宣布“江郎才盡”,回到京城不久。公元500年,被蕭寶卷折騰的難以忍受的大将崔慧景,反叛圍困都城,當官員們都迫不及待投靠時,江淹選擇稱病不出。崔慧景不久被殺,江淹的先見之明成為了“正确的少數人”。

本來隻報“自保之心”的江淹,因在崔慧景之亂中的表現,陰錯陽差的獲得了蕭寶卷的垂青。盡管堅辭,但面對不按常理出牌的蕭寶卷,江淹最終同意為官,負責守衛宮城,去抵禦最新反叛的蕭衍。然而,在到達新林時,江淹此時一改之前面對崔慧景的保守态度,主動微服投奔了蕭衍。

「“江郎才盡”的背後」江淹:容易滿足的人,一定經曆了很多失去序清貧士族 沉靜少年劉宋時代:仕途進退,文思泉湧蕭齊時代:從指點江山,到江郎才盡齊梁之際:才盡江郎如炬眼 亂世老翁得善終燕過評

蕭衍

晚年的兩次選擇,讓江淹成為那個動蕩時代少有的幸存者。

而倒戈于蕭衍的決定,更使他成為新興的梁朝的開國功臣。

公元505年,在新王朝生活了4年時間後,江淹去世,享年62歲。梁武帝蕭衍“素服舉哀”。

一個人容易知足,是因為他曾經失去過更多。

在亂世,才華不過是權勢利用的工具、附庸風雅的噱頭。太多人因抱負無法滿足而失去理智,因才華太盛招緻更快的劫難。

可以想象,當作出“江郎才盡”決定時,幾經沉浮的江淹經曆了多久的掙紮與失落,才能與自己進入上流社會的敲門磚、平步青雲的登天梯——“才華”訣别,坦然接受自己“淪為平庸”的境地。而這樣的知足,卻最終換來了長久的安定。

得與失,又有誰知?

相比于一生“懷才不遇”,最終含恨而終的才子,江淹的選擇無疑是明智的。經曆了太多皇室内讧、邊将反叛、以及朝廷内部的傾軋攻讦,失去了太多施展抱負的可能,江淹卻獲得了驚人的政治洞察力、以及難能可貴的平和心态,這讓他在眼花缭亂的亂局中始終泰然。

江淹《别賦》:“黯然銷魂者,唯别而已矣”。

能寫出如此細膩文字的江郎,心中一定始終有一份夢想。那個夢想,與亂世中濟陽江氏的家族榮耀有關,與母親“可留待得侍中着之”有關,與文人成就功名的夢想有關。

公元505年,即将與世訣别的江淹對子弟說:

“吾本素宦,不求富貴,今之忝竊,遂至于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備矣。人生行樂,須富貴何時。吾功名既立,正欲歸身草萊耳。”

他,知足了。

的确,“功名既立”,又兼文章傳世,他應該無憾了。

即便隻留下尴尬的“江郎才盡”,又有何妨?

那份自我選擇的“平庸”,不正是他曆經榮辱、洗盡鉛華後,最好的勳章?

「“江郎才盡”的背後」江淹:容易滿足的人,一定經曆了很多失去序清貧士族 沉靜少年劉宋時代:仕途進退,文思泉湧蕭齊時代:從指點江山,到江郎才盡齊梁之際:才盡江郎如炬眼 亂世老翁得善終燕過評

感謝您觀看燕過紫禁城的原創文章。歡迎您關注燕過紫禁城的頭條号,浏覽更多原創的文史類文章。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