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列印機産業的中場戰事:首台全自主A3影印機上市

中國列印機産業的中場戰事:首台全自主A3影印機上市

36氪

2024-05-18 18:00釋出于北京36氪官方賬号

中國列印機産業的中場戰事:首台全自主A3影印機上市

中國汽車出口總量登頂全球第一,已經沒有懸念。

在英國,比亞迪ATTO3車型被評為2023年度最佳電動汽車,在西班牙、巴西、盧旺達等國家和地區,長城、吉利等中國新能源汽車同樣受到追捧。

此時,距離誕生于1900年代初的奔馳,這被稱為世界上第一個汽車品牌,已經超過了100年的時間。所幸,邁過一道道技術關口,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産業走出了一條堪稱完美的彎道超車之路,産業鍊的完備程度可以說全球領先,既有傳統汽車的零部件生産供應網絡,也有電池、電控、電驅動系統以及軟體、電池回收等供應和配套服務體系。

而在列印機産業,一個最新的消息是,國内列印機領軍品牌——奔圖,成功研制出全新的A3影印機,标志着中國列印機産業完全實作自主化。奔圖之于中國列印機産業,正如比亞迪之于中國汽車産業,填補了中國列印機高端化發展的最後一塊空白,也為中國列印産業自主化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中國創新制造後發趕超的故事再一次上演。

中國列印機産業的中場戰事:首台全自主A3影印機上市

從40年到14年,A3影印機憑什麼?

同樣作為技術密集型的列印機産業,所面臨的技術壁壘可能更高深、更堅硬,其特殊性與技術密集度,絲毫不亞于汽車制造,集合雷射成像、微電子、精細化工、精密自動控制和精密機械等關鍵技術。雖然有中國的制造業發展作為基礎,但打破這道壁壘,也花費了超過40年的時間。

1970年代,美國企業施樂開發出了第一台雷射列印機,十幾年之後,日本企業撕開了這道口子,以佳能為代表的列印機崛起。為了壟斷市場,美國、日本列印機廠商們聯手築起的技術專利高牆超過20萬,并通過技術、專利、人才、供應鍊封鎖,使得列印機産業突圍之路被徹底鎖死。中國企業要想發展,才邁步就已經被“卡脖子”。

實際上,早于1965年國家相關部門便在天津成立了影印機技術研究所,開始了對影印機和耗材的研發及制造,但破局之路何其艱難。很長一段時間内,國内采用“市場換技術”的方式,才有列印機廠商從耗材等産業鍊上下遊的自主研發開始入局、不斷擴寬邊界、強化自主研發的技術能力。

率先突圍的,是位于珠海的奔圖。2010年,奔圖經過3年多研發攻堅,在人民大會堂成功釋出了國内第一台具有完全核心技術和知識産權的A4雷射列印機。這不僅是奔圖,更是中國列印産業的孤勇破壁,回望來時路,這個領域已經被國外壟斷超過40年的時間。

中國列印機産業的中場戰事:首台全自主A3影印機上市

而後,奔圖又将目光鎖定在彩色雷射列印機領域,相比黑白列印,彩色成像引擎難度更高,它是由CMYK四種顔色碳粉疊加合成的,疊加位置的精度誤差要求控制在0.08毫米以内,零部件加工精度、組裝精度以及列印過程中紙張運動的控制精度都要精準。為了確定列印機生命周期内各種環境下使用者列印出來的畫像的色彩保持一緻,光是這樣一個過程,需要調整的參數就超過了600個。

如果類比馬拉松世界紀錄,每一次突破,都是對人類極限的挑戰。A3影印機的誕生就是在這樣一個産業和技術背景之下,是中國列印機産業的創新,也是對世界級列印機技術的突破。

而越是頂尖技術範疇,想要突圍,所面臨的困難越是加倍。A3處理幅面雖隻比A4大2倍,但僅零部件就比A4多了2000多個。A3影印機主要面向大中型企事業機關,要同時滿足使用者高負荷、高品質、高可靠、易維護、低成本的要求,在巨大的差異和變化疊加之下,所需要的零部件、成像引擎等,甚至是碳粉等耗材,也需要做出調整與适配,這其中的技術邏輯和實作難度是指數增長,這又是一個全新的“技術無人區”!

而正是有了這一個個難以用言語簡單描述的技術突破,才有了A3影印機完全自主可控的實作,産業創新突圍的同時也加上了一道“安全之鎖”,更進一步拓寬資訊安全防線。

頂峰相見,再突圍難上加難,但創新的步伐沒有放緩。從0到1的突破,中國列印機産業用了超過40年時間,而從第一台自主研發列印機到今天的A3影印機,才剛剛過去短短的14年。

40年、14年,兩個數字的鮮明對比,背後是整個中國列印機産業鍊齊心協力打破技術壟斷、筚路藍縷的突圍之路。

至此,中國列印機産業鍊才稱得上“完備”,涵蓋從A4及A3、黑白及彩色列印機核心部件與整機研制的産業化技術。“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全球銷量第一”——類似這樣的高光時刻,對于中國列印機産業來說,如果說曾經隻是仰望的夢想,那麼今天終于有了企及的可能性與現實基礎,更有了足夠的技術儲備與産品實力。

當護城河被擴寬之後,全球列印機市場新一輪市場格局的洗牌與變化,隻剩下時間與市場問題了。

列印機産業下半場:規模化與超越

提及新能源汽車産業的突圍,一定繞不開比亞迪,中國通信與手機産業一定繞不開華為,中國列印機産業,則繞不開位于珠江邊的奔圖——這些企業的共同特征都是,懷抱最樸素的初心,借力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和全産業鍊比較優勢,長達數十年不計回報的堅守與技術研發投入,扛起了産業自主創新的大旗,激發了整個産業鍊的活力與競争力。

在第一台全自主研發列印機面世之前,奔圖母公司納思達成立于2000年,相繼突破耗材晶片、雷射列印硒鼓等領域的技術壁壘,才有了邁向列印機研發制造的決心和底氣。

研發投入可以說明一切:2024年第一季度,比亞迪的研發投入占總營收約8%,總費用上也高于同期的特斯拉。而整個2023年度,奔圖研發投入占總營收接近12%,其對研發投入的決心可見一斑。

比亞迪向來以大手筆投入研發著稱,相比之下,奔圖的決心更顯得不計代價。相比汽車産業,列印機行業的投入更高、回報周期也更長,奔圖為此背負了長達10餘年的連續虧損,直到2018年才首度扭虧為盈。沒有退路,隻能負重前行,如果連奔圖都做不到,那麼中國列印機産業的突圍更難有成功可言。

和汽車行業一樣,列印機也不是“一款産品打天下”的模式,更完善的産品矩陣,除了讓産業更有競争力之外,使用者也有了更豐富的選擇。與此同時,得益于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使用者至上、體驗為先”的理念,也融入了産業發展和産品設計當中,為行業的彎道超車注入了更多優勢。

這種使用者理念和勢能所帶來的變化,也是國産自研列印機與國際品牌之間的差異化優勢。在2016年巨資并購利盟,加速産業發展程序之後,奔圖開始與微信、釘釘、作業幫、全品等多家網際網路公司建立功能合作,幫助使用者不斷提升列印體驗。比如在微信裡,奔圖支援聊天框内檔案的一鍵列印,不用在多個APP之間來回跳轉,而遠端也可以列印,在辦公室就能手機操控家裡的列印機。此外,還開發了藍牙配網和熱點直連技術,實作10秒快速配網,以及沒有網絡也能列印等更多差異化功能。憑借技術的全面掌握與産品競争力的持續提升,2022年,奔圖的出貨量已經跻身全球前三、中國市場第二。

中國列印機産業的中場戰事:首台全自主A3影印機上市

如今,伴随A3的釋出,奔圖作為“鍊主”的地位與引領作用也更加凸顯,産品矩陣之外,也已經覆寫列印機全産業鍊,完成了從零部件,到列印機整機,到列印機管理服務的全産業鍊布局。奔圖憑借整機制造、生産和全球化銷售所帶來的規模化效應,讓更多有潛力的産業鍊上下遊廠商,能夠有更多走向市場的機會。

正如中國汽車産業,苦練内功數十年,一朝出擊,則是面向全球市場的閃電式擴張。當技術突破和産品能力提升完成之後,中國列印機産業的戰事行至此,已經走到了“中場”,下半場的主線将是産業鍊生态協同、抱團發展和規模化擴張。挑戰并超越國際廠商的下半場,号角已經正式吹響,邁向了成為下一個“中國汽車産業”的加速道。

列印機産業和汽車産業鍊的這種變化,正是中國産業當下發展的縮影:企業不再單打獨鬥,也不僅靠生産貼牌、低價的商品搶占市場。反之,産業鍊生态經過數十年的培育與蓄力、全球市場的考驗,已經具備了更為蓬勃的生命力,誕生了一個個的世界級品牌,與國際巨頭同台PK直至超越,取勝隻待時間與耐心。

檢視原圖 661K

  • 中國列印機産業的中場戰事:首台全自主A3影印機上市
  • 中國列印機産業的中場戰事:首台全自主A3影印機上市
  • 中國列印機産業的中場戰事:首台全自主A3影印機上市
  • 中國列印機産業的中場戰事:首台全自主A3影印機上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