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道蔥油淋雞,守住老廣的味覺記憶〡老店新活力·菜單變遷

去年底,廣州市商務局聯合美團推出“老店煥新”活動,通過網際網路數字化技術幫助餐飲老店上線外賣,并進行線上線下更新改造,進而提高老店“自我造血”能力。

如今一年過去了,經過疫情的“洗禮”,這些觸網的老店過得如何?老廣兒時的記憶還在嗎?

就請跟随我們的鏡頭,在一張張菜單中,在一個個老店新二代身上,去尋找熟悉的味道,去品味幾十年歲月變遷下,老店如何煥發新活力。

視訊加載中...

一道蔥油淋雞,守住老廣的味覺記憶。

◎70後80後記憶中的“家庭飯堂”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在廣州,什麼是真正的“人間煙火味”?當然,非老西關美食莫屬。

自古以來,西關美食就是傳統粵菜的集中代表,向群飯店合夥人曾慶儉說“不少老西關至今還記得‘百步之内必有小吃’的盛況”。

改革開放之後,餐飲業興起,“百步之内必有小吃”的盛況再現,向群飯店就在那時應運而生,至今已有30年曆史。

在很多70後80後的記憶中向群就是“家庭飯堂”:阿媽生日去向群、阿爸生日去向群、阿爺大壽都係向群,就連同學聚會劈酒都要係向群!

一道蔥油淋雞,守住老廣的味覺記憶〡老店新活力·菜單變遷

曾慶儉介紹,早期向群是一家國營冰室,80年代最流行冰室,什麼紅豆冰、鳳梨冰、冰棍……都是這家冰室的出品。後來因為經營不善,便在1992年由私人承包了。期間屢次更改經營方向,向群最終從小炒開始,确定為飯店。

◎蔥油淋雞背後是一份堅守

難得的是,在曆經風雨後,向群還能堅守住自己的門面,守那一份味道。

因為幾十年如一日專注傳統粵菜,向群飯店還登上了米其林“必比登美食榜”。

雖然很多老廣表示“我們的粵菜不一定需要老外的評價”,但米其林對于向群飯店堅守傳統的認可,也算是對嘴刁老廣們的認同。

一道蔥油淋雞,守住老廣的味覺記憶〡老店新活力·菜單變遷
一道蔥油淋雞,守住老廣的味覺記憶〡老店新活力·菜單變遷

曾慶儉介紹,在向群菜單上,傳統的粵菜都能找到,例如蔥油淋鲈魚、 豉油碌鵝、豉油皇煎釀尖椒、鹹蛋黃焗蝦等等,最經典的當屬蔥油淋雞,雖說向群飯店不是這一道菜的始祖,但将它做成了自家招牌菜。

堅持選用清遠雞、堅持傳統白鹵水烹制,每天限量供應、保證出品,幾十年來這道菜是到餐廳的每一位必點菜。

一道蔥油淋雞,守住老廣的味覺記憶〡老店新活力·菜單變遷

◎加入辣椒的蔥油淋雞還是那個廣式雞嗎?

幾十年過去了,向群跟随食客需求、四季變化、物價升降,菜單更新了一份又一份,傳統粵菜始終是“保留劇目”。

一道蔥油淋雞,守住老廣的味覺記憶〡老店新活力·菜單變遷

其實,向群也曾動搖過,曾慶儉說,為了吸引外地遊客和迎合年輕人,我們曾經上新川菜、辣味重口味,但發現效果很差,為什麼?

“向群是傳統粵菜的代表,是一塊招牌,人們走進餐廳,為的是吃到老廣州的味道,加入辣椒的蔥油淋雞,還是那個廣式雞嗎?”

走過彎路的向群,被老街坊們又喚了回來。

◎上線外賣讓老西關味道随時送達

近幾年,随着城市發展,老西關的一些住宅改造成商鋪,老街坊陸續搬走,遷到天河區、番禺區。望着門口匆匆走過的陌生人,曾慶儉話語間有些傷感。“沒有這些食客,向群還能堅持多久?”

上線外賣給向群帶來新思路,曾經有一位搬到天河區的老顧客為了吃到向群的雞,在美團上點了一份“全城送”,雖然味道與堂食不能相比,但熟悉的感覺回來了。“去年剛上外賣,還有很多不适應,我們根據外賣的特點,正在調整菜式烹制時間、菜品和外賣盒。”曾慶儉說,希望搬走的老街坊以及年輕消費者,也能随時享用到老西關的味道。

【記者】李劼

【攝影】張迪

【剪輯】周鑫宇 葉倩

【策劃】葉丹 李劼 蔡華鋒

【作者】 李劼;張迪;周鑫宇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