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09年卓琳逝世:遺像神采奕奕彩雲之南的才女,黃土高原的瓊英

作者:鬥逗豆同學

2009年感動中國人物的頒獎典禮上一個陌生的名字走進大衆的視野——卓琳,鄧小平同志的夫人。

2009年卓琳逝世:遺像神采奕奕彩雲之南的才女,黃土高原的瓊英

卓琳1916年4月6日出生在雲南省宣威縣榕城鎮普家山村。她出身于巨商之家,其父浦鐘傑,字在廷,是名震西南著名的民族實業家。提起浦在廷很多人并不了解,但一定知道一個很火的火腿品牌 “宣威火腿”,他就是創始人,雲南著名的“火腿大王”。作為宣威火腿百年品牌的奠基者,浦在廷引進了雲南工業史上最早的一條罐頭生産線,為的是發展實業支援民族革命事業。他資助雲南護國運動,并參加由孫中山發起的護國運動,被孫中山授予五等嘉禾獎章。他還出資助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後因北伐有功被孫中山委任為全國總商會副會長,并授予少将軍銜。孫中山曾親自提筆書“少将第”相贈,這塊匾至今還在浦在廷的故居。

有如此革命熱情的父親,浦家的兒女皆為革命英雄,都在不同的戰線上為民族的革命事業發光發熱。卓琳亦是如此,她是家中的第七個孩子,也是最小的孩子。父親給她取名浦瓊英期望她能如《水浒傳》梁山第一女将仇瓊英冰清玉潔、巾帼不讓須眉。

卓琳自幼天資聰穎,且披肝瀝膽,有着過人的膽識。1931 年土地革命戰争時期,她被挑選為雲南省體育代表團少年選手成員,并成為少年組六十米短跑的代表參加在北平舉辦的全國運動會。當從雲南出發剛剛到達香港時,“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三省淪陷,運動會隻能被取消,雲南隊隻好撤返。才走到香港就要傳回,心不甘、情不願,于是寫信給哥哥,表示不回雲南,要求去北平讀書。也正是她的這個選擇決定了她後來的人生,走上了革命事業的道路。家人同意後,經上海輾轉北平,在一個補習班學習數月。1932年考入北平第一女子中學。這是北平最好的女子中學,校風純正,學生思想活躍,馬克思主義思想在青年知識分子中傳播。活潑開朗的卓琳很快便适應了這裡的學習環境,且結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好友,著名的電影演員張瑞芳就是其中之一。

1936年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實體系學習,是西南第一個考入北京大學的人。在那個女子讀書都少見,男子大多從文的年代,卓琳選擇了理工科最難的實體系是一枚女學霸無疑。而且在那個時期,還有一位僅有的學習實體的女性則是劉少奇的夫人——“數學女王”王美光。

一見鐘情是不離不棄的58載

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争,北平淪陷。國難當頭,卓琳想走實業救國的道路俨然是行不通了。不願做亡國奴的卓琳毅然選擇了投身革命事業,經天津輾轉到青島再到濟南,最後到達西安并找到了當時駐西安的八路軍辦事處。後來又曆經千阻萬難,七天七夜的長途跋涉,終于抵達了但是中國青年都向往的革命聖地,延安。

2009年卓琳逝世:遺像神采奕奕彩雲之南的才女,黃土高原的瓊英

1938年,卓琳在陝北工學擔任了一期十二隊隊長後,被調到陝甘甯特區政府保安處的一個特别訓練學習。也正是因革命工作的特殊需要,浦瓊英自此隐姓埋名,正式改名為卓琳。此時的卓琳不再隻是當初在學校的那個有着革命熱情的青年學子而是一名真正的革命人士,一個決定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革命事業的矢志不渝的共産主義戰士。

而就是在這樣的關鍵時期,她遇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侶鄧小平。這一年,鄧小平三十五歲,卓琳二十三歲,他對她是一見鐘情,他産生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與她結婚。而當時的卓琳對鄧小平并沒有太多的了解,隻知道他是一個紅軍戰士,一位抗日前線的将領。

卓琳晚年的時候回憶說:

“他(鄧小平)是從前方回來的,和鄧發住在一個窯洞裡頭。我是在公安部工作,他們經常到公安部來,因為公安部女同志多,經常到公安部來玩。有時候也叫我們到他們住的地方去玩,他大概在那個時候就對我有意了,我不知道。他就找跟我一塊兒到延安的女朋友,讓一個女朋友來跟我談,說他想跟我結婚,問我同不同意。那個女朋友和我談了兩次,我不願意。我說我年紀還輕,不想那麼早結婚,于是我拒絕了。”

就這樣,鄧小平兩次托人說媒的事,都被她拒絕了。

然而,鄧小平同志并不放棄,他親自請到了卓琳,和她進行了兩次的神談。談他曾在法國留學又到蘇聯學習馬克思主義思想。漸漸地,卓琳意識到,原來這位革命同志雖出身貧寒卻談吐不凡,是個有理想有作為的知識分子。很快,卓琳便被鄧小平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卓琳說“反正早晚都得結婚,自己已經23歲了,算了吧,湊合吧,再說他還是很優秀的”。兩人是以結緣于1939年9月初的一個傍晚的窯洞,他們攜手新婚成為彼此一生羁絆的伴侶。當時在延安的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在毛澤東的窯洞中舉行這場格外樸素的婚禮。同時,還有另外一對新人,孔原和許明。在那個年代的婚禮,新人沒有婚紗禮服,沒有濃妝豔抹,沒有華麗的裝飾,也沒有山珍海味般的宴席,有的隻是土布八路軍軍服甚至摞着更新檔,以及粗糙的小米飯,可兩對新人是那樣的英姿飒爽,臉上洋溢着革命者特有的幸福和朝氣。

卓琳和鄧小平一攜手就是共度58載,兩人的愛情如同香醇的美酒,年份越是久遠,就越是醇香美味。無論是太行山圍剿還是至關重要的百團大戰,兩人都不離不棄,在最艱難的日子裡相濡以沫。挺進大别山的前夕,鄧小平嚴令部隊,每個人都不得帶家屬。卓琳卻不能接受自己在後方待着,她找到鄧小平,決心說什麼也要和他一起上前線,卓琳說道“我是共産黨員,你沒有權利阻止我上前線,你就是殺我的頭,也阻止不了我”。他們的愛情在生死戰場中更加堅定,終于,戰争結束,兩人結束了居無定所的日子,生活也逐漸安穩。經曆了種種生死考驗後,二人的心更加貼近,從此以後誰也離不開誰,隻有死别沒有生離。

2009年卓琳逝世:遺像神采奕奕彩雲之南的才女,黃土高原的瓊英

新中國建立,卓琳始終陪在鄧小平身邊。卓琳出身名門,北大才女,又是革命戰士,足以擔當大任,可這麼多年來她的工作隻是做鄧小平的秘書,做的不過是一件件最繁瑣、最平常的小事。1952年,鄧小平從西南局調到中央工作,卓琳帶着孩子也來到北平。期間,有好幾次機關、團體請她參與工作,她都選擇了拒絕。為的是不在外出風頭,不惹是非、不給鄧小平添亂。她從未想過參政,隻是盡心盡職做好自己分内的、力所能及的工作。

後來鄧小平幾度沉浮,文革期間鄧小平三次被打倒,卓琳始終不離不棄,她就是這樣默默地陪伴照顧鄧小平。在風雨飄搖與境遇沉浮中,卓琳是鄧小平最溫暖的港灣,她的愛與溫柔是鄧小平人生最低潮時期的最大動力。

生如夏花,死如秋葉

鄧小平同志恢複工作之後,卓琳于1973年任國務院辦公廳機要秘書,1978年1月任中央軍委辦公廳顧問直至離休。在相伴走過58個風雲多變的春秋中,卓琳同志始終和鄧小平心心相系、患難與共。1997年7月1日,為了完成鄧小平的遺願,卓琳來到香港,見證香港回歸祖國的偉大時刻。慶典上,鏡頭聚焦到這位83歲的老人身上,當她站起身來,整個大廳掌聲雷動,在場的所有人員熱淚盈眶。人生不過短暫數十載,而鄧小平和卓琳的愛情将生命延續至了永恒。鄧小平為祖國統一事業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戰略性決策,是開天辟地的大事,是史無前例的。她替他見證了香港的回歸,為他完成了最後的遺願,兩位偉人的愛情絕唱推動着中國走向和平統一。2009年7月29日12時30分,中國共産黨的優秀黨員,久經戰場考驗的忠誠的共産主義戰士,中央辦公廳顧問——卓琳同志,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3歲。巧合的是,卓琳與她的丈夫鄧小平同樣是農曆牛年逝世,逝世同樣是93歲。

她傳奇的一生走向了終點,她的靈堂低調、肅穆,不向公衆開放,遺像神采奕奕。她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結語

不動搖,一生不動搖,曆盡滄桑絕不動搖。不是因為她是誰的夫人,而是因為她是一個不可動搖的人。攜鄧小平手,硝煙裡輾轉南北,風雨中起落同随,幾經生死場考驗。她對夫妻的不離不棄,讓愛情轉變成信念,她将青春注入革命。她的愛崛起了一個民族,為之注入了女性的堅定、溫暖與攙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