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享譽全球的粵菜

享譽全球的粵菜

粵菜是中國四大菜系之一,是嶺南地區代表菜系。廣義的粵菜菜系包括廣府菜、潮州菜和客家菜。狹義的粵菜指的是廣府菜,俗稱廣州菜,它盛行珠江三角洲地區。廣州菜具有清、鮮、爽、嫩、滑等特色,“五滋”、“六味”俱佳,金牌菜、特色菜、名菜廣為流傳,而新菜層出不窮。孫中山先生曾自豪地說:“飲食一道之進步,至今尚為文明各國所不及。”中國在國際上被譽為“烹饪王國”,而廣府飲食則是“烹饪王國中的皇冠”,“食在廣州”一直是廣州的一張重要名片。

享譽全球的粵菜

粵式飲食源自中原,經曆了兩千多年的發展曆程後,到了晚清時期已漸成熟。這個時期,粵菜熔潮州風味、東江風味、鳳城炒賣、佛山柱侯食品、北方野味和西餐煎焗法為一爐,菜味清新,風格獨異。外國人稱粵菜的“龍虎燴”是天下第一肴。20世紀30年代粵菜名廚梁賢,在巴拿馬國際烹饪比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号稱“世界廚王”,“食在廣州”,風靡一時,聲譽鵲起。

享譽全球的粵菜

粵菜的崛起,以酒樓興盛、名菜疊出為标志,尤以20世紀30年代陳濟棠主粵時期為極盛。清末廣州久負盛名的酒家有福來居、貴聯升、品連升等大字号。稍晚的是當時聞名中外的四大酒家:文園、南園、谟觞、西園。茶樓有陶陶居、惠如樓、蓮香樓等,主要分布在十八甫、财廳前和長堤一帶。其他小食店則數不勝數,遍布全城。此外,各酒樓食肆都有自已的名牌菜點。這些名牌菜點不僅集中顯示了粵菜的特色,而且反映了粵菜享譽的盛況。貴聯升的“滿漢全席(共108款);大三元名廚吳銮的傑作“紅燒大群翅”,名噪海内外;文園的江南百花雞,具有清香爽滑的特點;頤苑酒家的生炒排骨,是當時宴客必備的菜肴;聚豐園的金華玉樹雞,被同行争相仿制;蛇王滿的龍虎燴,被海内外譽為中華珍品。還有福來居的酥鲫魚和手撕雞、南園的紅燒鮑片和白灼響螺片、西園的鼎湖上素、谟觞的香滑鲈魚球、太平館的西汁焗乳鴿、陶陶居的炒蟹、陸羽居的化皮乳豬和白雲豬腳、西南酒家的文昌雞等等,争奇鬥麗,相映生輝,至今還是粵菜中的珍品。

享譽全球的粵菜

粵菜的烹調技藝主要有以下幾個共同特征:選料廣博奇異,品種花樣繁多,飛禽走獸、魚蝦鳌蟹,幾乎都能上席。用量精而細,配料多而巧,裝飾美而豔,而且善于在模仿中創新,品種繁多。風味注重質和味,口味比較清淡,力求清中求鮮、淡中求美。廣州菜的烹調方法有二十種之多,主要有炒、煎、焗、煀、炆、炸、煲、炖、扣等。口味以清鮮、嫩脆為主,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脆而不焦、油而不膩。有所謂五滋(香、松、軟、肥、濃),六味(酸、甜、苦、辣、鹹、鮮)之别。時令性強,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郁,尤其有喜愛雜食的癬好。潮菜的烹調方法較廣州菜少些,主要以炆、炖見長。“紅燒大群翅”、“佛跳牆”、“明爐燒響螺”、“潮州豆醬雞”、“冷翠燒雁鵝”、“潮州鹵鵝”、“佛手排骨”、“酥香果肉”、“雲腿護國菜”、“香滑芋泥”等,都是馳名中外的名菜佳品。東江菜烹制主料突出,講究香濃,下油重,味偏鹹,注重火功,造型古樸,以炖、烤、焗見稱,尤以沙鍋菜和“釀”制技藝擅長。東江菜至今仍保留一些很有古代中州風貌的奇巧烹饪技藝。如酒焗法的菜肴“玫瑰焗雙鴿”,其用料制法風味與别地不同、均顯示出東江菜獨有的韻味。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東江菜為繁榮廣東烹饪文化做出了貢獻。

享譽全球的粵菜

粵菜的菜式有博、精、鮮、潤等特點。即:取材廣博無所不吃;制作精巧追求享受;食材新鮮口味清淡;講究制湯粥水不斷。尤其是湯品,經營粵菜的任何一家酒店、飯店,在菜單上必有“老火靓湯”一項。這種“老火湯”在嶺南深入人心,演變成一種文化。

享譽全球的粵菜

經曆市場的風風雨雨,廣州餐飲業始終一枝獨秀。飯店餐飲、特色餐館、餐飲食品等多種業态按各自的市場定位快速增長,傳統的中式正餐型服務方式仍占主要地位,“食在廣州”的飲食文化仍然得到了充分展現。

享譽全球的粵菜
享譽全球的粵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