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風播種所業務旺伊塔氣象新

作者:晨益陽
東風播種所業務旺伊塔氣象新

高标準農田建設,夯實了農村農業基礎。

益陽日報 大益洋客戶記者 陳浩軍 記者 王偉元靜

秋九月,進入淘江、田間收獲景象:稻波波覆寫着金色,無望,收割機來回穿梭,留下一首歡樂的歌聲。更令人陶醉的是簡單的人們面對燦爛的笑容。他們高興地數着一年中的豐收。

随意走進一個小農舍,果實裡種滿了樹枝,更是鮮豔的紅雞冠花,一團怒火,導緻蝴蝶蜂流淌,小院子裡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這幅美麗的圖景,是桃江縣農鄉工作蓬勃發展最生動的畫面。近年來,桃江縣堅持以優質農業、綠色農業為主,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實作綠色、優質、特色、品牌發展,促進産業強,帶動農民緻富...

強農行動:樹品牌、興業

9月27日,桃花江竹海度假區成為歡樂之海,桃江縣在這裡慶祝了中國農民的第四屆豐收節。新鮮美味的茶、美味的火烤魚、純手工制作的蕃薯扇等,到處傳遞着收獲的喜悅。還有精彩的文藝節目,讓現場嘉賓不知所措。

近年來,淘江縣委、縣政府大力推進"六強農業行動",全縣農業綜合實力得到極大提升。

品牌強農,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推進品種培育、品質提升、品牌建設和标準化生産。全縣共有72種農産品獲得綠色有機認證,桃江竹筍、桃江竹葉(綠茶)被評為國家農産品地理标志。桃江竹泉米、桃江"竹"富能特産品9月強勢一線。"竹子"福侬特産,以桃江竹筍、"桃河竹葉"茶葉和山面等三大桃江地理标志和非遺物産品,加上當地傳統創意産品,形成禮品盒,成為送給朋友和親戚的禮品最好的産品。

特色農戶強勢,大力發展特色竹産業,去年全縣竹産業産值突破120億元,占全省竹子總産值的近三分之一。全縣擁有各類竹子企業近500家,其中全國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1家,省級6家。大理港國家工業強鎮建設可于今年11月竣工,省現代農業産業園、桃江竹鎮建設今年獲得省廳支援,國家南竹産業園落戶淘江通過開放區。

産業融合強農戶,積極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大力推進桃江民族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建設,成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和全省旅遊示範縣。

在科技方面,先後與國際竹藤組織、中國農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等達成合作協定,開展産、研、開發合作,國家竹子研究中心落戶桃江。大力推廣新型農業機械,培育和發展全縣227個農業社會服務機構,農業全過程機械化率達到83.4%。

人才雄厚的農民,積極開展職業農民教育訓練,成為全國農村創新創業G20成員機關。正在縣鄉形成三級鄉鎮和人才庫,逐漸解決農業人才問題。

在開放強農方面,共建設了2萬立方米農産品冷鍊倉儲設施,正在部署農村郵政等物流網絡設施建設。組織"竹緣連結"等3家企業參加2020中國國際出口食品飲料博覽會,組織"震撼農業"等15家企業,參加第22屆中國中央農業博覽會。

鄉村建設:地基雄厚,環境優美

在淘江縣馬什塘鎮九倉山村,數千畝高規格農田、天城坊、道路通道、大小溝相連,呈現出現代農業的新圖景。

高标準的農田建設項目是農民可以看到和感受到的項目。桃江縣按照與糧食生産相結合的原則,産業結構調整,與美麗村莊建設相結合,結合人居環境的修複,科學合理地布局項目範圍,高标準推進項目建設。2020年獲得省農業和農村廳獎,今年,64.4萬畝高标準農田已全面開工建設。

為增強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桃江縣狠抓人居環境的修複工作,全面開展"六一"美麗庭院的建立,全區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排。2020年,桃江縣被評為全省生活環境管理先進縣。

狠抓示範試點建設。全縣建成省級美麗村10個,市級美村10個,省精品村1個,澀江鎮成為省内美麗鄉鎮。全縣16個省級鄉村振興示範營建村全部進駐工作組指導,全縣兩個鄉村振興示範片規劃已經啟動。同時,鄉村是美麗的,通過制定村規和人民盟約,廣泛的文藝活動等形式,文化為農村文明的靈魂。

此外,淘江縣大力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登記認證工作,這項工作被評為全國先進。

放壩:保護河湖,優良生态

從職業漁民到守衛江湖的志願者,吳心月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吳心月是桃江縣玉溪鎮白沙洲社群的居民。過去,乘坐小船在河裡釣魚是維持家庭生計的主要方式。桃江開展了"清河行動"推進逮捕返鄉工作,他主動将船放上岸,并積極參與河上巡邏,在當地據說是一句好話。

為確定長江"十年禁漁"到實處,桃江縣委、縣政府要提高政治地位,推進禁漁。經過反複核實,桃江準許遣返813名漁民。漁民很難依靠水來養活他們,讓他們退縮。

但是,困難的事情,也要做好。桃江縣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幫助漁民轉變觀念。為加強返鄉工作的指導和聯系,該縣設立了縣直屬部門寶珍寶村、鄉包村"雙包機制",還通過媒體推動典型的漁民返工就業,發揮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讓退休漁民掌握一項技能并迅速融入他們的新生活,是政府最深思熟慮的問題。針對漁民的實際需求,縣委委托專業高校開展技能教育訓練和創業教育訓練,涵蓋家政服務、保姆、清潔按摩師、茶藝師、老年護理人員、耕種者等10餘種工作。

政府一直在努力幫助漁民重返工作崗位。舉辦了5個漁漁民招聘會,提供了3500多個工作崗位,退休漁民達到意向185人。先後組織近30人到開放區企業對接面試,提高就業成功率。成立三名退休漁民微信群,共有700多名退休漁民,通過微信群釋出就業資訊、回複漁民建議、推送教育訓練資訊等,在微信平台上實作零距離服務。該縣還出台了相關優惠政策,引導企業在使用工作時間上更傾向于返鄉漁民。此外,積極引導漁民創業,提供社保補貼、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貼現貸款等政策支援。截至2021年7月底,437名願意工作的人中有100%已經轉為就業,其中49人是自營職業者。

此外,桃江縣紮實開展智慧漁業與政府建設,實作人文防禦與技術防禦相結合。全縣102公裡的紫江水域共安裝了21台高清攝像頭,通過這個監管平台,實作了全天候、全覆寫、全過程監管,不僅降低了漁業監管成本,而且對非法捕撈具有強大的威懾力。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被評為全國示範視窗。

一切過去,一切井然有序。面向未來,桃江縣農鄉局局長薛虎軍充滿激情,清晰思考:緊緊圍繞"服務百億産業,促進鄉村振興"這一中心,突出"現代農改試點、農業園區建設(優先建設馬武現代農業核心示範區,逐漸建成國家級農業園區)、農村生活環境整治(開展美麗農村三級共創)" 三個關鍵點,全力以赴建設一個争資項目,牢牢把握"雙穩",穩步推進農業和農村改革等11項具體工作,讓産業更加繁榮,農村更加美麗,農民更加富裕。

來源:益陽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緻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