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末義士田疇生平探究:為什麼曹操一定要封賞他?

作者:秉筆春秋呂書生
漢末義士田疇生平探究:為什麼曹操一定要封賞他?

馀生漫後須臾死,泣向西風孰可論。每個人對于未來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規劃,放在古代也是一樣,有人征戰沙場,有人醉心農事,也有人隐逸山林。本篇就來聊聊田疇chóu,字子泰。

田疇是幽州右北平無終人,他的表字存在争議,《三國志·田疇傳》中記載的是“子泰”,《後漢書·劉虞傳》引注的是“子春”。他年輕時不僅喜歡讀書,還擅長擊劍,初平元年(190年)幽州牧劉虞想找個人出使朝廷,身邊衆人就強烈推薦了年僅22歲的田疇。

劉虞與田疇相見時做足了禮儀,他對田疇很滿意,不僅任命田疇為從事還準備好了車馬。但是田疇表示路上賊寇太多,還是以個人身份前往更友善,是以田疇帶着自家賓客以及仰慕他的鄉勇就出發了,除了這20人可能還要算上鮮于銀。

“于是選掾右北平田疇、從事鮮于銀蒙險閑行,奉使長安。”——《後漢書·劉虞傳》

當時漢獻帝劉協正琢磨東遷呢,見到田疇很高興,能在這種動蕩時期出使也說明劉虞還是心向漢室的。随後田疇接連拒絕了劉協任命的騎都尉,以及三公府的同時征辟,這也讓人們高看他一眼。田疇就公孫瓒的問題勸過劉虞,事實上明眼人誰看不出來公孫瓒的野心呢?但結局是劉虞命喪公孫瓒之手。

漢末義士田疇生平探究:為什麼曹操一定要封賞他?

田疇出使歸來時劉虞已經遇害,對于田疇來說已經沒什麼好複命的了,他在劉虞墓前讀了朝廷回複的文書,哭拜一番後離去。公孫瓒對此很生氣,他認為幽州現在是自己做主,田疇也應該回來向他複命,是以他把抓來田疇質問,田疇也說得很明白“漢室傾頹,唯有劉公不失忠義,這文書對于您沒有什麼贊美之詞,就沒有獻給将軍。”

言下之意,不是寫給你的湊什麼熱鬧,同時對于公孫瓒的所作所為,田疇還表示燕趙之士甯死不從。公孫瓒一開始還想囚禁田疇,在旁人的勸說下才釋放了田疇,本來誅殺劉虞就對公孫瓒的名聲影響極大,再苛待田疇這種義士隻會進一步增加百姓對他的不滿,當然公孫瓒始終沒能挽回自己的名聲。

田疇回家後立誓要為劉虞複仇,帶着田氏宗族以及願意追随他的人進入了徐無山,他們在這裡發展得很快,幾年時間裡人口就增長到了五千餘家。田疇等人在這裡不是簡簡單單的隐居,而是試圖與公孫瓒抗争,田疇作為被推舉出來的上司者,還制定了20多條律法,甚至能達到“路不拾遺”這種效果。

“又制為婚姻嫁娶之禮,興舉學校講授之業,班行其衆,衆皆便之,至道不拾遺”——《三國志·田疇傳》

漢末義士田疇生平探究:為什麼曹操一定要封賞他?

田疇在北地頗有威信,烏丸、鮮卑都派人向他贈送禮物,袁紹還派人送來将軍印,但田疇都沒有接受。後來袁紹之子袁尚也試圖征辟過田疇,同樣被拒絕了。從袁紹授予将軍印這個行為來看,田疇的勢力在當時也不容小觑。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準備北征烏丸時也征辟了田疇,與以往不同的是,田疇這次不僅響應了征召,還督促手下感覺收拾行裝,對于門客的不解田疇隻回了一句“這你就不明白咯”。田疇對于烏丸寇掠邊境一直心懷不滿,他被任用為蓚tiáo令後沒有赴任,反而随軍出征了,作為無終本地人他擔任向導再合适不過。

曹操收拾完烏丸後論功行賞,本來要封田疇為亭侯的,但是田疇堅持辭讓封賞,曹操明白他的心意也就沒強迫。田疇還頂着曹操“三軍敢有哭之者斬”的軍令為袁尚哭喪,與他行為類似的還有王脩為袁譚哭喪,不過曹操都沒有計較。

田疇不願意将自己為故主複仇的行為與利益挂鈎,是以他不願意接受曹操的封賞,但他很知趣地把宗族都送到了邺城,這是為了表示自己沒有反意。在田疇随軍征讨荊州歸來後,曹操就開始追究當年田疇拒絕封賞的事了,拒絕封賞不能用來故作灑脫,這其實是是違背朝廷律法的。

“是成一人之志,而虧王法大制也”——《三國志·田疇傳》

漢末義士田疇生平探究:為什麼曹操一定要封賞他?

是以曹操舊事重提,他要求田疇接受以前的封賞,但田疇為了拒絕封賞願意以死明志,就這樣反複了4次,田疇始終沒有接受。是以田疇被人彈劾了,不僅封賞沒了還要免官接受刑罰,曹操還是很看重田疇的,也就放任他繼續違命了。

“疇上疏陳誠,以死自誓”——《三國志·田疇傳》

曹丕、荀彧都站出來為田疇求情了,他們都不希望曹操強迫田疇,這樣會毀了田疇堅持多年的氣節。而鐘繇的勸谏有點變味,他纂改了子貢、子路的事迹,表面支援田疇,實則指出田疇應該像先賢那樣接受封賞。

此外,曹操對于封田疇為侯這事一直不死心,他派出了與田疇交好夏侯惇,準備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田疇也明白夏侯惇的來意,但他始終沒有松口。夏侯惇直到離開時還在勸田疇,但是田疇哭着說自己真的不想靠出賣盧龍塞獲得封賞,再次表示願意以死明志。至此,曹操終于不再堅持了,田疇被任用為議郎,終年46歲。

“将軍雅知疇者,猶複如此,若必不得已,請願效死刎首於前”——《三國志·田疇傳》

注意,田疇不是沒有出仕,隻是一直拒絕封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