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田疇織錦繡 沃野譜華章—全國少數民族地區報業社長總編輯巴彥淖爾行見聞

作者:呼倫貝爾新聞

行走在河套大地萬頃沃野,到處激蕩着現代農牧業發展的澎湃春潮:現代農業産業園内有機蔬果新鮮可人,标準化現代養殖基地裡的牛羊肉及乳制品訂單紛至沓來,集觀光、農事體驗、娛樂、度假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休閑觀光農業産業園内洋溢着遊人的歡聲笑語。

這是在建成現代化生态田園城市道路上奮力奔跑的巴彥淖爾。近年來,内蒙古巴彥淖爾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内蒙古考察重要講話重要訓示批示精神化作推進各項工作的強大動力,大膽探索、積極實踐,深入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延伸農業産業鍊,促進了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農牧區增綠,激發了農牧業、農村牧區經濟發展新動能,現代農牧業發展全面起勢。

讓我們走進塞上江南的巴彥淖爾,共同感受這片土地上現代農牧業發展律動的“脈搏”。

理念先行 系統觀念全面建構新發展格局

2017年以來,巴彥淖爾市委順應時代發展,立足市情實際,大膽創新、超前謀劃,強化頂層設計,提出建設河套全域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産品生産加工服務輸出基地的戰略構想,加快建設現代化生态田園城市。

這一戰略有着豐富的内涵——河套全域是地域範圍,就是在整個套區發展綠色産業;綠色有機高端是品質标準,起步就是綠色有機,面向的是高端市場、高端人群;生産加工服務輸出基地就是用系統化的思維把一二三産業聯起來做,抓好現代農牧業生産、精深加工、品牌建設、電商物流、農田建設和服務保障等工作,延長産業鍊、價值鍊,讓更多的企業、合作社和農牧民受益。

圍繞這個戰略,巴彥淖爾現代農牧業的“作戰圖”得以明晰——

明确了現代農牧業的發展理念,就是堅持系統思維,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創新性提出“畝均效益論英雄”,全力推動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力争用3年時間使全市三分之一的優質耕地畝均産值達到2萬元;

明确了發展導向,就是堅持生态産業化、産業生态化,正确處理生态保護和産業發展的關系,把保護生态環境作為綠色發展的根基和命脈,把推動綠色發展作為保護生态環境的治本之策,堅定不移走以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路子;

明确了發展路徑,就是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通過品牌引領、示範帶動,充分發揮“天賦河套”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統領整合作用,推動優質特色農畜産品走向高端市場,倒逼農牧業生産方式轉變,促進農牧民增收緻富;

明确了發展支撐,就是堅持創新驅動、要素內建,以國際視野和一流标準搭建平台載體,整合資金、科技、人才等各方資源,引領帶動全市現代農牧業發展。

……

一石激起千層浪,越來越多的幹部和企業家開始思索,如何提升“畝均效益”,并進行了一系列大膽嘗試,湧現出一批畝均綜合效益超過2萬元,甚至達到10萬元的典型。

在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座談會一周年之際,巴彥淖爾市還發起舉辦了黃河流域河套灌區、汾渭平原生态保護和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交流協作會,牽頭建立了交流協作機制,開啟了共抓黃河生态大保護、攜手現代農業大發展的新征程。

經過3年多的努力,巴彥淖爾現代農牧業發展全面起勢,現代農牧業蓬勃激昂的奏鳴曲已然奏響。

品牌帶動

“天賦河套”前程自此赴錦繡

2020年12月20日,巴彥淖爾“天賦河套”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在2020中國品牌年會上大放異彩,榮獲2020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指數排行區域農業形象品牌榜位第一等5項大獎。

經過3年多的打造與建設,“天賦河套”以更加成熟、更加堅定、更加自信的姿态,再度将世人的關注焦點聚集在巴彥淖爾。

在巴彥淖爾,品牌的帶動效應不僅僅是一種理論上的研究,更是實實在在轉化為消費者的高度認可,李佳琦、薇娅等超人氣主播一場場關注度極高的帶貨中都有“天賦河套”授權産品的身影,讓巴彥淖爾綠色優質農畜産品特别是授權使用“天賦河套”品牌的優質農産,端上更多全國百姓的餐桌,“天賦河套”品牌正在叫響全國。

道阻且長,行之将至。逐頁翻閱“天賦河套”品牌建設的檔案,巴彥淖爾的每一步都走得紮實穩健且富有力量。

如今,“天賦河套”授權的53款優質産品實作溢價30%以上,帶動全市農産品整體溢價15%以上。“天賦河套”品牌已成為帶動優質農産品進入高端市場、實作企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的重要引擎。

生态優先

讓綠水青山轉化成為金山銀山

每到春季,随着天氣轉暖,在烏梁素海流域,大批北遷候鳥停歇覓食,讓沉寂了一個冬天的烏梁素海熱鬧了起來。目前遷徙經過烏梁素海和在烏梁素海繁殖的鳥類已經達到了260多種,總數量突破了600萬隻。

烏梁素海再現昔日美景,是巴彥淖爾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以發展理念轉變引領發展方式轉變、以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發展品質和效益提升的生動實踐。

治理好烏梁素海,是總書記交給巴彥淖爾的一項重大任務,也是綠色高品質發展的基礎。

近年來,巴彥淖爾在推進重點區域生态治理的同時,争取并實施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護修複國家試點工程,在全流域同步實施點源、面源、内源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如今,流域生态環境持續好轉,烏梁素海湖區水質穩定在五類、局部達到四類,治理做法入選全國“社會資本參與國土空間生态修複”十大典型案例,烏梁素海流域烏蘭布和沙漠治理區被生态環境部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科技引領

創新驅動現代農牧業轉型更新

漫步黃河水利文化博物館,了解河套灌區波瀾壯闊的水利建設曆史和與時俱進的灌溉技術創新;來到火熱建設中的黃河流域西北地區種質基因庫,存儲豐富、造型新穎的植物标本群、懸挂錯落有緻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拟态小環境營造出飛躍未來的“穿越”感……

在巴彥淖爾,衆多“高大上”的科技創新成果“走出”實驗室,專家學者們的論文寫在了田間地頭,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牧民正在成為現代農牧業的主力軍。

堅持高起點規劃,做強六大優勢特色産業。巴彥淖爾市委制定了《關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套灌區發展現代農業提升農産品品質重要訓示精神的實施意見》,明确了現代農牧業發展方向和重點。聘請國内權威農業專家與本地實踐經驗豐富的本土專家編制了糧油、果蔬、肉乳絨、蒙中藥材、飼草、生物質能六大産業發展規劃,推動形成區域化、專業化産業布局。主動擔當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糧食産量穩定在60億斤以上,牲畜飼養量2268萬頭(隻),已成為全國地級市中唯一能夠四季均衡出欄的肉羊養殖加工基地,全國最大的有機原奶、葵花籽、脫水蔬菜生産基地和番茄出口基地。

加快高标準農田建設,全面提升耕地品質。與清華大學等17家科研院所合作,引進73家企業,進行21項改鹽新技術試驗并推廣,5萬畝鹽堿地改良試驗示範項目成為全國樣闆區。制定涉農涉牧資金統籌整合實施辦法,整合涉農資金,形成多元化投入機制,提高畝均投入标準,同步實施土地整治、土壤改良、節水灌溉等項目,逐漸達到現代農業生産要求。河套灌區高标準農田全部改造完成後,可新增糧食産量60億斤以上。

加強平台載體建設,科技支撐、示範帶動現代農牧業發展。引進整合國内外先進技術和生産模式,建設5個中外合作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成國家有機食品原料标準化生産基地200萬畝、農牧業示範園區130個、田園綜合體29個,正在建設黃河流域西北地區種質基因庫,積極建立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示範帶動和倒逼農牧業經營主體轉變生産方式,直接與先進生産技術和模式接軌。加強與中科院、農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成立了傅伯傑院士生态治理與綠色發展院士專家工作站,柔性引進30多位知名院士和權威專家,為巴彥淖爾市生态治理和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援。

鄉村是大有可為的廣闊天地。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新藍圖振奮人心、新征程催人奮進。塞上江南、綠色崛起,巴彥淖爾正在向着建設現代化生态田園城市的目标邁進。( 王紫丁/文 高曉龍/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