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資料現象到因果探索: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回歸科學臨床證據

溫/李光鬥

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結果如期公布,與抽獎前預測的流行方向和經濟學大師不同,瑞典皇家科學院将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經濟學家David Card和Joshua J. D. Angrist以及Guido G. W. Ibbens(Guido W. Imbens)。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1000萬瑞典克朗(114萬美元),其中一半授予大衛·卡德,以表彰他"對勞動經濟學實證研究的貢獻";D. Angrist和Guido J. W. Ibbens因其"對因果分析的方法學貢獻"而獲得了該獎項的另一半。

從資料現象到因果探索: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回歸科學臨床證據

對此,諾貝爾經濟學委員會主席彼得·弗雷德裡克松(Peter Fredriksson)表示:"這位2021年經濟科學獎獲得者的工作徹底改變了社會科學的實證研究,大大提高了學術界回答對所有人都很重要的問題的能力。卡德對社會核心問題的研究,以及安格裡斯特和因本斯的方法論貢獻,表明自然實驗是豐富的知識來源。他們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我們回答關鍵因果問題的能力,這對社會大有裨益。

這三位新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都是世界著名的教授,1956年出生于加拿大圭爾夫,現在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從資料現象到因果探索: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回歸科學臨床證據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同一天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表示,三位獲獎者的發現為勞動力市場提供了新的見解,并表明可以通過自然實驗得出有關因果關系的結論。相關研究方法已擴充到其他領域,并徹底改變了實證研究。聲明說,社會科學的許多重大問題都涉及因果關系,今年的獎項表明,自然實驗可以用來回答問題,類似于"醫學臨床試驗"。

近年來,諾貝爾經濟學獎越來越偏向于經濟學的細分研究領域,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計量經濟學、博弈論、金融經濟學、監管經濟學、計量經濟學、行為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公司治理、發展經濟學等。例如,今年的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是計量經濟學的偉大之神大衛·卡德(david Card),他于1991年至1995年擔任《計量經濟學》的聯合編輯,并于2007年被計量經濟學研究所授予弗裡施獎章。Joshua J. D. Anglester是勞動經濟學,城市經濟學和教育經濟學方面的世界領先經濟專家,專注于使用準實驗研究設計(如工具變量)來研究公共政策的影響和經濟或社會環境的變化。Guido Williams Ibbens還專門研究計量經濟學,特别是繪制因果推理的方法。他們在1990年代初的貢獻表明,自然實驗可以用來回答關于因果關系的重要問題。在此之前或之前的原因之前需要資料和經驗測試。現在,這三人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這是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的獎項,以表彰他們對資料和實證研究的關注。

從資料現象到因果探索: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回歸科學臨床證據

附:曆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1969年:Jane Timbergen(荷蘭)和Ragner Frisch(挪威)開發了動态模型來分析經濟過程。Ragnar Frisch是計量經濟學的創始人,Jane Timbergen是計量經濟學模型建構者的父親。

2. 1970年:Paul Ann Summerson(美國)發展了數學和動态經濟理論,将經濟科學提升到一個新的水準。他的研究涵蓋了經濟學的所有領域。

1971年3月:西蒙·庫茲萊茨(美國)對研究與經濟增長和收入配置設定有關的人口趨勢和人口結構作出了重大貢獻。

4, 1972: John Hicks(英國)和Kenneth Joseph Arro(美國)深入研究了經濟均衡和福利理論。

5,1973年:瓦西裡·列昂采夫(前蘇聯)開發了一種投入産出法,應用于許多重要的經濟問題。

1974年6月6日:F. von Hayek(澳洲)和Janner Muddar(瑞典)深入研究了貨币理論和經濟波動,并分析了經濟,社會和制度現象的互相依存關系。

1975年7月7日:列昂尼德·康托羅維奇(前蘇聯)建立了世界著名的線性規劃點,Jalin Kupmans(美國)成功地将數理統計應用于計量經濟學,為資源優化配置理論做出了貢獻。

8, 1976: Milton Friedman (Usa) 創立了貨币主義理論,并提出了永久收入假說。

1977年9月9日:聖哥達·貝蒂·奧林(瑞典)和詹姆斯·愛德華·米德(聯合王國)對國際貿易和國際資本流動理論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

10. 1978年:Herbott Ya Simon(美國)研究了經濟組織中的決策過程,這種決策程式的基本理論被認為是對企業實際決策的洞察。

1979年11月11日:威廉·阿瑟·劉易斯(美國)和西奧多·舒爾茨(美國)對經濟發展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深入研究開發中國家在經濟發展中應給予特别考慮。

12, 1980: Lawrence Rowe Klein(美國)基于經濟理論,基于對現實世界經濟資料的實證估計,建立了經濟體系的數學模型。

1981年13月13日:詹姆斯·托賓(美國)闡述和發展了凱恩斯的一系列财政和貨币政策理論和宏觀模型,為金融市場和相關支出決策、就業、産品和價格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2年:喬治·斯蒂格勒(美國)對産業結構、市場的作用以及公共經濟法規的作用和影響作出了創造性的重大貢獻。

15、1983年:Rollar de Bru(美國)總結了Pare drag的最優理論,并建立了相關商品的經濟和社會均衡定理。

16、1984年:理查德·約翰·斯通(英國)國家經濟統計之父為國民賬戶體系的發展做出了根本性的貢獻,大大提高了經濟實踐分析的基礎。

1985年17月17日:Franco Modiliani(意大利)是第一個提出儲蓄生命周期假說的人,該假說被廣泛用于家庭和企業儲蓄的研究。

18、1986年: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美國)将政治決策分析與經濟理論相結合,使經濟分析可以擴充并應用于社會政治法規的選擇。

19. 1987年:羅伯特·索洛(美國)為增長理論做出了貢獻,認為長期經濟增長主要取決于技術進步,而不是資本和勞動力投入。

1988年20月20日:莫裡斯·艾爾斯(法國)對市場理論和資源的有效利用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并重申了一般均衡理論。

1989年21月21日:Triff Havimer(挪威)制定了現代計量經濟學的基本指導原則。

1990年:默頓·米勒(美國)哈裡·馬科維茨(美國)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美國)在金融經濟學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工作。

1991年23日:羅納德·科斯(聯合王國)揭示并澄清了交易成本和财産權在經濟體系結構和功能中的重要性。

1992年24日:加裡·貝克(美國)将微觀經濟理論擴充到對人類互動的分析,包括市場行為。

1993年25日:道格拉斯·諾斯(美國)建立了制度變革理論,包括産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态理論,羅伯特·福格爾(美國)用經濟史的新理論和數學工具重新诠釋了過去的經濟發展過程。

1994年26日:John Nash(美國)和John Hesani(美國)以及Reinhard Zelteng(德國)對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論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對博弈論和經濟學産生了重大影響。

1995年27月27日:羅伯特·盧卡斯(美國)倡導和發展了理性預期理論和宏觀經濟研究的應用,加深了人們對經濟政策的了解,對經濟周期理論提出了獨特的觀點。

1996年28日:詹姆斯·莫裡斯(英國)在資訊經濟學理論領域,特别是資訊不對稱條件下的經濟激勵理論做出了巨大貢獻,威廉·維克裡(美國)在資訊經濟學、激勵理論、博弈論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1997年29日:羅伯特·默頓(美國)進一步削弱了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所依賴的假設,并以多種方式推動了它;

1970年30日:阿馬蒂亞·森(印度)為福利經濟學的幾個重要問題做出了貢獻,包括社會選擇理論,福利和貧困标準的定義以及對貧困的研究。

1999年31月31日:羅伯特·孟德爾(加拿大)因其對不同匯率制度下的貨币和财政政策以及最合适的貨币流通領域的分析而獲得該獎項。

2000年32月32日:James B. J. Heckman(美國),Daniel J. L. McFadden(美國)發展了經濟學和其他社會科學中個人和家庭行為統計分析的理論和方法。特别是赫克曼分析選擇性樣本的理論和方法,以及麥克法登分析離散選擇的理論和方法。

2001年33日:邁克爾·斯賓塞(美國),喬治·阿克洛夫(美國)Joseph Stiglitz(美國)在"分析不對稱資訊市場"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2年34月34日:Daniel Kahneman(美國)和Vernon Smith(美國)在心理和實驗經濟學方面做了開創性的工作。

2003年35日:Robert Engel(美國)和Clive Granger(英國)在處理經濟時間序列的兩個關鍵屬性時率先進行了統計分析:時移波動性和非穩定性。

2004年36月36日: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挪威經濟學家芬恩·基德蘭和美國經濟學家愛德華·普雷斯科特,以表彰他們對動态宏觀經濟學領域的貢獻。

2005年37月37日: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擁有以色列和美國雙重國籍的羅伯特·奧爾曼和美國人托馬斯·謝林。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這兩位經濟學家之是以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是因為"他們通過對博弈論的分析加深了我們對沖突與合作的了解"。

2006年38月38日:埃德蒙·菲爾普斯,美國經濟學家。菲爾普斯在1960年代後期挑戰了盛行的"菲利普斯曲線"理論。

39, 2007: 美國經濟學家列昂尼德·休伊特,埃裡克·馬斯金和羅傑·邁爾森。他們為"機制設計理論"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2008年第40頁:保羅·克魯格曼,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格曼整合了以前關于國際貿易和地緣經濟的經濟研究,形成了關于自由貿易、全球化和全球城市化驅動因素的理論。

41, 2009: 美國經濟學家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和奧利弗·威廉姆森.奧斯特羅姆因"經濟管理分析,特别是公共資源管理"而獲獎,而威廉姆森則因"經濟管理分析,特别是公司邊界分析"而獲獎。

2010年42月42日:美國經濟學家彼得·戴蒙德(Peter Diamond)和戴爾·莫滕森(Dale Mortensen)以及克裡斯托弗·皮薩裡迪斯(Christopher Pisaridis),具有英國和塞普勒斯雙重國籍的經濟學家。這三位經濟學家因進一步分析"經濟政策如何影響失業"理論而獲得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43, 2011: 普林斯頓大學的克裡斯托弗·西姆斯和紐約大學的托馬斯·薩金特."經濟危機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場政策危機,是以有必要研究政策變量在宏觀經濟運作中發揮的作用。

2012年4月44日:美國經濟學家阿爾文·羅斯(Alvin Roth)和勞埃德·沙普利(Lloyd Shapley)因其"穩定分布和市場設計實踐理論"而獲得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2013年45日:美國經濟學家尤金·法默(Eugene Farmer)、芝加哥大學教授拉爾斯·皮特·漢森(Lars Pitt Hansen)和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李(Robert E. Lee)。J. Schiller在金融市場,資産價格和行為經濟學方面的開創性工作。

2014年46月46日: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法國經濟學家讓·蒂羅爾(Jean Tirole),以表彰他"對市場力量和監管的分析"。

2015年4月47日:英國經濟學家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因其對消費、貧困和福利的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48,2016:美國經濟學家奧利弗·哈特(Oliver Hart)和本特·霍姆斯特羅姆(Bengt Holmstrom)因其對契約理論的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49,2017: 美國經濟學家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因其對行為經濟學的貢獻而獲得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2018年50月50日:美國經濟學家威廉·諾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和保羅·羅默(Paul Romer)分别因将氣候變化和綜合技術創新納入長期宏觀經濟分析而獲得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2019 年 51 月 51 日: Abigail Banerjee,美國經濟學家,麻省理工學院福特基金會國際經濟學教授,法國經濟學家,安利捷貧困行動實驗室 (J-PAL) 聯合創始人,以及美國發展經濟學家 Michael Kramer(現為哈佛大學發展協會教授)因其減少全球貧困的實驗方法而獲得 2019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52,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保羅·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B。

53,2021:美國經濟學家David Card,Joshua J. D. Angrist和Guido J. W. Ibbence因其在勞動經濟學和實證方法論領域的傑出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部分圖檔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