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主席提名李繼申為副主席,有人不相信,周總理:聽他不用長征,年輕人決心同蔣介石的邪惡事件作鬥争

作者:中國小康網絡

1949年9月,解放戰争的三大戰役圓滿結束,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已經崩潰,共産黨奪取世界成為大勢所趨。許多民主黨派開始北上,争先恐後地與新政權建立良好關系,以赢得政協席位。

在政協人事審議中,毛主席親自提名李繼申當選。

李繼深擔任黨副主席一職在黨内頗具争議,因為他不僅是老軍閥,而且是加入紅軍圍攻的國民黨進階官員。這個昔日的敵人竟然變成該國的副總統,這顯然是不能接受的。

為此,周恩來總理回應争議時說:"如果你聽了他的話,紅軍就不用行軍了。"

毛主席提名李繼申為副主席,有人不相信,周總理:聽他不用長征,年輕人決心同蔣介石的邪惡事件作鬥争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5">年的年輕抱負</h1>

李繼申1885年出生于廣西蒼谷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童年自然是曆經艱辛,也是磨練了自己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品格。在清朝末期動蕩不安的形勢下,也是一個大洗牌時代,想要進入紙牌遊戲,進入上層,參軍是最好、最快的方式。

他首先參加了黃埔軍高中的速成班,1909年他被送到軍事學院,畢業後被重新任命。随着李繼申與人與物的接觸不斷增加,視野也更加開闊,現在他作為軍人的目的除了原來鯉魚跳龍門的夢想,還具有一絲社會責任感。

參軍以來,他見過太多的生死存亡,看到國家被太多的屈辱,早已對清政府失望,革命的種子在心中生根發芽。

毛主席提名李繼申為副主席,有人不相信,周總理:聽他不用長征,年輕人決心同蔣介石的邪惡事件作鬥争

1911年,他的機會來了,那一年,四川保祿運動引發的一系列反應在辛亥爆發了革命。

面對"叛亂",清政府立即作出反應,動員附近的清軍到武昌鎮壓起義。而一旦清政府完成部隊部署,剛剛點燃的希望之火就可能被撲滅,這一事件也将引起清政府的恐慌,未來的起義将是天日夜。

為了保衛革命之火,李濟深聯合學校的師生們,一夜之間摧毀了保定附近的橋梁,成功阻止了清軍南下,為革命争取了時間。

然後才去了上海,找到了廣州軍政府的北伐軍總司令姚玉平,希望加入反清的洪流,當時北伐軍缺少軍長,李繼申的到來解決了急需,立即任命為參戰參謀。

毛主席提名李繼申為副主席,有人不相信,周總理:聽他不用長征,年輕人決心同蔣介石的邪惡事件作鬥争

多年的軍校沉澱,讓李繼申在戰場上越來越勇敢,面對腐朽的清軍,他一再帶着微弱的勝利,一路如竹子,沿着金浦鐵路北上。

前線戰場的勝利,使革命黨對談判非常有信心,最終迫使皇帝俞儀退位。他還在戰鬥中聲名鵲起,并被提升為第22師的參謀長。

然後進入陸軍大學學習,畢業後留在學校任教,在他手中培養了一大批軍事人才,使李繼申在軍隊中的政治地位非常高,甚至有"國軍都是放學後,兩位廣東将軍都會是學生"的美譽。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9">邪惡的蔣介石</h1>

孫中山在廣州建立軍政府後,李繼申選擇南下擔任第一師團長。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由孫中山先生親自提拔黃埔軍校教練部少将。

毛主席提名李繼申為副主席,有人不相信,周總理:聽他不用長征,年輕人決心同蔣介石的邪惡事件作鬥争

同年,國民黨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完成了國民黨的改組任務,建立了統一的俄國、聯合共産黨,支援農業勞工的三大政策,中國共産黨就此首次合作,北伐戰争也迫在眉睫。

突飛猛進的北伐戰争再次為擔任第四任軍長的李繼申創造了機會,他負責廣東的軍事和政治事務,并在部隊北上時守衛大學營。

其兩個師和葉廷獨立團在他的遠端指揮下,進攻必須攻堅,戰鬥必須取勝,讓沿途的軍閥聞風,全都躲避自己的實力,并赢得了鐵軍的稱号。

但在1927年4月初,李繼申被蔣介石指令秘密前往南京,傳回廣州,選擇服從蔣介石的排程,發動"415"反革命政變,派兵包圍軍政機關,逮捕了2000多名共産黨員和革命群衆。

毛主席提名李繼申為副主席,有人不相信,周總理:聽他不用長征,年輕人決心同蔣介石的邪惡事件作鬥争

李繼申在這次此行和全國司法面前無疑選擇了前者,甘為蔣介石鷹狗,導緻我們黨陷入低潮。

但對李繼申來說,蔣介石一直心存疑慮。中原戰争期間,蔣介石因與桂民貴的軍閥密謀,剝奪了他的軍事力量,并将他開除出黨而被軟禁。直到1931年,他才被釋放,以安撫李繼申的舊事工,他們的關系惡化了。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13">福建事件</h1>

蔣介石為了排擠李繼申,任命他為鄂玉共産黨副總司令員,想把他逐出中央。作為回應,李繼申組織了抗日軍聯,借助抗日的名義,将大批反蔣人士關在籠子裡,迫使蔣介石在野,支援胡漢民掌權。

毛主席提名李繼申為副主席,有人不相信,周總理:聽他不用長征,年輕人決心同蔣介石的邪惡事件作鬥争

上海抗日戰争結束後,蔣介石不僅沒有獎勵第19路軍,反而将其調往蘇區,與包圍紅軍的李繼申合作。

在圍攻過程中,紅軍的作戰能力令人大開眼界,雖然裝備極其落後,但在組織紀律和戰鬥精神方面甚至遠遠領先于日軍,導緻19路軍戰敗,被拖入了戰争的泥潭。

中國共産黨的失敗,加上日軍在北方的推進,大大導緻了中國向南吞并,第19路軍上司人蔡廷婷開始動搖,懷疑蔣介石必須首先奪取國家的政策。他意識到共産黨沒有出路,現在隻有一個始終如一的槍口才能解決目前的危機。

毛主席提名李繼申為副主席,有人不相信,周總理:聽他不用長征,年輕人決心同蔣介石的邪惡事件作鬥争

蔡英文立即聯系反蔣勢力李繼申,兩人一起被擊斃,以十九路軍為主力,成立了中華民國人民革命政府(又稱福建政府),确立了對外抗日、反江的政策。

李繼申立即與紅軍取得聯系,雙方甚至簽署了《抗日将領初步協定》,但當時中共上司人王明認為李繼申是軍閥,福建政府投機取巧,拒絕與之合作。

失去共産黨幫助的福建政府在蔣介石的進攻下,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突然被孤立和失敗。毛主席感歎"錯失了機會"。

毛主席提名李繼申為副主席,有人不相信,周總理:聽他不用長征,年輕人決心同蔣介石的邪惡事件作鬥争

失權後,李繼申開始遠離各大民族政黨,積極支援抗日戰争。1948年,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立,宋慶齡為名譽主席,李繼申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譴責蔣介石。直到1949年,我黨才受邀到北京參加政協。

李繼申的前半生充滿了沖突,在道路和民族義之間不斷徘徊,但在後半生卻是站在民族義面前,反江抗日。

如果到那時我們黨能抓住機會,同它合作,發展基礎,等到第五次反圍攻,我們黨就會長成一個龐然大物,何必害怕國民黨,哪裡就需要長征。

但曆史是這樣一個偶然和機遇并存的,誰能想到當初蔣介石被稱為我們黨的共産黨土匪,會是他的掘墓人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