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易》的蔔筮到底有沒有道理?

《周易·系辭傳》中說:“《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蔔筮者尚其占。”可見“蔔筮”是《周易》的重要功能之一。“蔔筮”也就是老百姓平常所說的“算卦”。首先要說的是“蔔”和“筮”不是一碼事。“蔔”就是用龜甲或獸骨在火上燒,燒裂以後觀察所産生的紋路來進行預測。那意思,其實就跟咱們現在的看手相差不多。那位“大師”說了:“美女,把手伸出來給你看個手相吧。”看的是什麼?也是手掌的紋路。這其實就是在“蔔”,你看這個“蔔”字,不是就像是你“事業線”(龜裂紋,龜裂啊)的形狀嗎?而《周易》這種算法不一樣。它是用50根蓍草來進行演算的,是以叫做“筮”法。《周易》的“筮”法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在《易傳》中就有記載,有興趣的話,在網上能找到詳細的操作方法,甚至是真人示範的視訊,這裡我就不再贅述。觀察蓍草演算後得出來的卦象,再結合卦、爻辭的意思,然後進行預測。說實話,像看龜裂、看手相那樣的算法,我實在想不出它有什麼實際意義來。而《周易》的“筮”法難道也是在故弄玄虛,愚弄“善男信女”嗎?它到底有沒有道理,能不能說出個是以然來?

《周易》的蔔筮到底有沒有道理?

我們知道,研究《周易》的,一般分為兩個派系:義理派和象數派。在人們印象當中“義理派”是說“理”的,目的是要闡發卦、爻辭背後所蘊含的哲理。而“象數派”是通過卦象與算術來推算未來、預測吉兇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算卦”。按理說兩派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線,有點像金庸先生筆下的華山派劍、氣二宗,應該互相争個你死我活才對。但事實卻并非如此。學習“象數”的都知道這樣一句話:“習蔔之功,先須讀《易》。”不把《易》讀熟了、讀透了,你這個“命”是算不準的。而“易理派”那些大師們,按說是非常有理性的,凡事都講究一個“理”字,但奇怪的是,他們也經常“算卦”。難道這個“算卦”當中,真有理性可言嗎?還是說他們的理學,也不外乎就是“算命”,故弄玄虛罷了?

《周易》的蔔筮到底有沒有道理?

咱們先來看一看“易理派”的“鼻祖”孔子,據說深刻闡發了易理的《易傳》就是他寫的,而且他老人家可是說過要“敬鬼神而遠之”的。但他卻經常“算卦”。最有名的,要數他“自筮得《贲》”,“愀然不樂”的那一次。而《論衡·蔔筮》中也記載了他一次有趣的“算卦”經曆:魯将伐越,筮之(這個“筮”字就用的很準),得“鼎折足”(《鼎》卦九四爻)。子貢占之以為兇。何則?鼎則折足,行用足,故謂之兇。孔子占之以為吉,曰:“越人水居,行用舟不用足,故謂之吉。”魯伐越,果克之。看看,打仗這麼大的事,也要靠“算命”,一點都不像他老人家嚴謹的作風,而且不光自己算,還領着弟子們一起當學術一樣來研讨。不過,從這個事情上我們也看到,他那“算卦”全憑着對爻辭的深刻了解,居然貌似很有“道理”。

《周易》的蔔筮到底有沒有道理?

在他身上,所謂“易理”與“象數”的界限就顯得很模糊了。朱熹這樣一個“易理派”的大咖,堂堂一代理學宗師,不好好說“理”,卻認為“《易》本是蔔筮之書”,于是在他那部義理巨著《周易本義》中,開篇第一章便弄出一整套蔔筮的儀式,稱為“筮儀”,其中包括蓍室的選擇與布置,蓍具的放置與規格,筮者的穿着與站位等等,甚至是裝蓍草袋子的顔色都有講究,嘴裡還要煞有介事地念叨着:“假爾泰筮有常,假爾泰筮有常……。”簡直讓人有“細思極恐”的感覺。在他這裡,把個一本正經的“理學”,搞的很不嚴肅。

《周易》的蔔筮到底有沒有道理?

與此同時,“象數派”那些“參天兩地、人謀鬼謀”的大師們,也一刻沒落下對思想政治(哲理)的學習。三國時期著名的易蔔專家,“神蔔”管辂在《三國演義》中就有一段精彩的表現:管辂還是個孩童之時,琅琊太守單子春就聽聞管辂大名,在府中召他相見,與百餘名能言之士清談,講論易理,據說管辂安時飲酒三升這後亹亹(wěi)而談,言言精奧。子春反覆辨難,辂對答如流,從曉至暮,酒食不行。”最終折服了衆人。可見“神蔔”管辂易理造詣之深。還有那位相傳寫出了《皇極經世》與《梅花易數》的兩部“象數”巨著的康節先生邵雍,既是一位易數大師,更北宋理學大師。

《周易》的蔔筮到底有沒有道理?
《周易》的蔔筮到底有沒有道理?

舉了這麼多的例子,就是要讓大家知道,《周易》的蔔筮,是要以易理為基礎的。所謂的“命理”,終究還是要歸結到“義理”上。就像上次我們舉的那個例子“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一樣,看似命理,終歸還是“義理”。正如《說卦傳》中所說的那樣“和順于道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于命”。而現在有些所謂的“易理派”與“象數派”的大師們,互不溝通,老死不相往來。“學理”的,認為象數是封建迷信,非易學正宗。“象數派”的,則認為理學的人隻懂尋章摘句,未窺《周易》之玄奧。搞的真成了“劍、氣之争”,孰不知都是膚淺與狹隘。是以算卦算的準的大師也就越來越少了!

《周易》的蔔筮到底有沒有道理?

華山派

那麼,如何來正确看待《周易》的蔔筮?它的道理在哪裡,又怎麼才能算的準呢?我們下一期再談。

最後希望關注我的朋友們能夠諒解。由于原創的東西本來就費時間,恰好又趕上電腦出了故障,手機上劃拉一篇文章,速度更慢,劃的我是頭暈眼花。是以好多天沒有更新内容了。本來說好要跟大家逐一探讨六十四卦的,也隻能往後推了,先來澄清一些概念上的東西。然後咱們再慢慢來。總之,《周易》這個東西得慢慢品,急不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