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羑裡之囚、河圖洛書——揭開《周易》蔔筮之書的真面目

前文已論《周易》之書名及作者,今天我們繼續談談《周易》這部書最初的性質。對于這個問題,曆來諸家都基本認其首為蔔筮之書。即在上古時代,人們出于對大自然的未知與敬畏,用蓍草、龜蓍、結繩等形式對即将發生的事情做推算預測,以預知吉兇禍福,應而變之。這便是《周易》這部書最初的性質。在此給大家分享三點理由。

一、羑裡之囚。

“羑裡之囚”說的是周文王,也就是開創八百年周朝的姬昌。史傳商朝時期,姬昌被分封在岐周,岐周在姬昌的治理下,國力日漸強大,于是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商纣王的聽信讒言,恐岐周的興盛不利于于商王朝,于是下令将姬昌拘于羑裡(今河南湯陰縣)。文王在囚禁中,即包羲氏所畫之卦,立大衍之法,推七八九六之數,以生卦爻辭,于是《周易》始成,與《連山》《歸藏》并列于蔔筮之官。誠然,文王通過岐周人士努力營救,後來一舉推翻商朝,這是後話。

在這個典故裡,最為值得注意的是兩點,一是文王演易,二是“蔔筮之官”。所謂“立大衍之法,推七八九六之數”,是一種蔔筮方法,七九為陽,六八為陰,按照古代用蓍草占筮的方法,“四營三變”而成一數,這個數一定是24、28、32、36當中的一個,這四個數除以四,最後一定是七八九六當中的一個。然後按照天數奇,地數偶的原則,七九便是陽,六八便是陰,最後可以通過十八變而成一卦。這便是文王之前的蔔筮方法。那麼在這裡就有個問題了,占筮過程中,每一爻是陰是陽,可以确定,最後占的是六十卦當中的什麼卦也可以确定。但每一爻的爻性有兩種情況,每一卦的卦性便有六十四種情況,六十四卦有三百八十四爻,總而言之,這就導緻占筮結果充滿了不确定性。為了使占筮結果更為準确,文王即制定了“老變少不變”的蔔筮原則,進而在各卦之下系了爻辭。在這裡,七八九六,七為少陽,八為少陰,六為老陰,九為老陽。舉例,如果占卦,初爻為九,第三至上爻均為七,則用初爻爻辭作為占筮結果。以上就是關于占筮的簡單介紹。後期,本号将繼續另辟筮法專題。易友可參照朱熹的《周易啟蒙》。所謂“蔔筮之官”,指的是夏商周各代設立的專職機關,這個機關的職責就是“即畫觀象,以事揆理,而遂知休吝”。在我看來,相當于現在的政策研究室,現代文明發達,搜羅資料手段高明,是以制定政策起來準确。古代不然,他們可供參考的資料和資料不多,隻能結合經驗主義的觀象以及神秘主義的揆理,才能制定出最為合理的政策。但不管如何,《周易》就是在這種占筮的背景下産生,而且深深烙上了占筮的色彩。

羑裡之囚、河圖洛書——揭開《周易》蔔筮之書的真面目

二、《河圖》《洛書》

《易傳》有雲:“河出圖,洛出書”。河,黃河。洛,洛水。這裡其實說的是以下兩幅圖。

羑裡之囚、河圖洛書——揭開《周易》蔔筮之書的真面目

這副圖最早出自于《尚書》的《洪範篇》。河圖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蘊含了深奧的宇宙星象之理,被譽為"宇宙魔方",是中華文化、陰陽五行術數之源。應當講,這兩幅圖有着非常深刻的《周易》原理。首先來簡單地分析一下洛書,洛書有九個數字,各自位置可以概括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右上下斜相加皆為十五。且陽數居于主位,陰數居于角位,五為中數居中位,陰陽相隔,錯落有緻。再來簡單分析河圖,河圖有十數,一二三四五為生數,六七八九十為成數。每一方位均為生數與成數的結合,東南西北中,北以一為生五成六,南以二為生成七,東以三為生成八,西以四為生成九,中以五為生成十。分别代表天地十數,也蘊含了陰陽、五行之理。古人“仰觀天象,俯察地理”、“占筮推理”皆以此為參考。

三、元亨利貞,吉兇悔吝

《周易》為蔔筮之書,還可以通過經文中的一些占辭窺見。首先:“元亨利貞”合讀為“大亨利于守正”的意思,分讀起來,“元亨”代表大亨,“利貞”代表“利于貞前,利于守正”的意思,“元吉”代表大吉,“利艱貞意為在困難時堅守貞正等等,這些都大量出現在《周易》經文當中,意思都表示了占得某卦或者某爻的結果。其次是“吉兇悔吝”,吉便是大好,兇便是不好,悔的意思就是由兇變吉,吝的意義就是由吉變兇。再者,就是“元亨利貞”會與“吉兇悔吝”相結合,也代表占筮的結果。例如“貞吝”,“貞吉”,“貞兇”,“悔亡”等。三百八十四爻,每一爻基本都由象與占構成,一半說象,一半說占。當然,有時象在前,有時象在後,有時有象無占,需要讀者去推,有時有兩個象,有兩種占筮結果。但大抵不出占筮的範疇。

羑裡之囚、河圖洛書——揭開《周易》蔔筮之書的真面目

今天關于《周易》這本書最初的性質就說到這裡。限于篇幅有限,沒能講他的演變,明日更新,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