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傅雷夫婦自盡前稱兒子傅聰為“叛徒”,傅聰到底做了啥?

作者:文史之新

在上海某局存放着這樣一份檔案:

案别,上吊; 傅雷,男58歲,上海南彙人,作家; 朱梅馥(傅雷之妻),女53歲,上海南彙人,家務; 發現:1966年9月3日……
傅雷夫婦自盡前稱兒子傅聰為“叛徒”,傅聰到底做了啥?

根據保姆周菊娣的回憶,前一天晚上吃晚飯時,女主人朱梅馥曾交代她明天小菜少買一點,并讓她早點休息。他們神色非常平靜,沒有絲毫異常,沒想到第二天自己一打開房門,就發現他們雙雙離開了人世。去世前的他們,不僅從容寫好了遺囑,還特意在地闆上墊了一床棉被,為了不使踢倒凳子的聲音吵到鄰居……

傅雷夫婦自盡前稱兒子傅聰為“叛徒”,傅聰到底做了啥?

當然,周菊娣永遠不會忘記,幾天之前她曾聽見傅雷曾在書房内大吼:音樂學院可能要來砸,要砸讓他們砸,最多大不了兩條命。她更不會忘記,在臨終前的幾天裡傅雷遭受了怎樣的屈辱。

從8月底到傅雷夫婦逝世的那幾天裡,一波又一波上海音樂學院的人沖入傅雷家中,翻箱倒櫃拼命找傅雷的“罪證”。他們找到了傅雷給傅聰寫的信,卻發現字裡行間盡是對國家、對民族的赤子之心。但狂熱的他們并沒有就此作罷,而是揪着兩件他人寄存在傅雷家中的“罪證”,罰跪、變着花樣的辱罵毆打傅雷。

傅雷夫婦自盡前稱兒子傅聰為“叛徒”,傅聰到底做了啥?

傅雷是偉大的翻譯家,曾翻譯大量的法國文學作品,包括巴爾紮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的著作。他所翻譯的《高老頭》、《約翰克裡斯多夫》,可謂是影響了數代中國人的經典之作。按照當時的情形,應當是文學院、中文系的人來找傅雷麻煩,可為什麼是音樂學院的人呢?

這是因為傅聰是一位音樂家,而且是加入了英國國籍的音樂家。傅聰,就是《傅雷家書》中的那位“孩子”。事實上,隻有了解傅雷之死背後的故事,才能真正讀懂《傅雷家書》,才能真正了解傅雷對孩子的愛和教育、傅雷偉岸的人格以及傅雷對國家的忠誠。

傅雷夫婦自盡前稱兒子傅聰為“叛徒”,傅聰到底做了啥?

傅聰生于1934年,四、五歲的時候就流露出了對音樂的興趣。傅雷注意到了這一點,心想:不管他将來學哪一科,能有一個藝術園地耕種,他一輩子受用不盡。是以,在傅聰7歲多的時候,傅雷就開始讓傅聰學鋼琴。一年後,傅雷将傅聰從學校接回,讓他在家中接受教育。

傅雷夫婦自盡前稱兒子傅聰為“叛徒”,傅聰到底做了啥?

當時的傅雷其實并未決定讓傅聰專學音樂,隻是認為國小的課程和鋼琴學習在家中會結合得更好。事實上,傅聰成年前花在文史和别的學科上的時間,比花在鋼琴上的要多。英語、數學、鋼琴,是請老師給傅聰上課。

國文課則是傅雷親自給傅聰上的,從先秦諸子、國策、左傳、晏子春秋、史記、漢書、世說新語等等名著中選材料,以故事、寓言、史實為主,以古典詩歌與純文藝的散文,将國文知識、道德觀念和文藝熏陶結合在一起,使傅聰受到了很好的國語教育。毫不誇張地說,傅聰當時使用的教材、習題、考卷都是世界上唯一的,而這背後則是傅雷付出的心血。

傅雷夫婦自盡前稱兒子傅聰為“叛徒”,傅聰到底做了啥?

真正使傅聰走上音樂道路的是1953的一次出國演出的機會,經過選拔,傅聰得以去到羅馬尼亞參加“第四屆國際青年與學生和平友好聯歡節”的鋼琴比賽。1954年8月,傅聰被派往波蘭,由波蘭的老教授傑維茨基親自指導。第二年,傅聰獲得了“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的第三名。此後,傅聰便繼續留在波蘭留學。

傅雷夫婦自盡前稱兒子傅聰為“叛徒”,傅聰到底做了啥?

身在波蘭的傅聰并不知道,因為局勢的變化,他的父親傅雷猶如一葉飄在風雨中的葉子,處境堪憂。當時,很多人勸傅雷承認“錯誤”,自我批評檢讨一下,肯定就能過關。但是,傅雷說自己根本沒有錯,隻是一些話被歪曲了解了。此時的傅雷,展現出了一個知識分子偉岸的人格,甯折不彎、堅持本心。

1958年,傅雷遭受到了一次非常嚴重的打擊。當時,傅雷一度想過自殺。有一次他出去後,直到半夜才回家。回到家後,他對妻子朱梅馥說:要不是因為還有兩個孩子,我就……

傅雷夫婦自盡前稱兒子傅聰為“叛徒”,傅聰到底做了啥?

兩個多月後,遠在波蘭的傅聰知道了父親的遭遇,而此時國内又叫他回國。傅聰知道,如果自己回國,那麼很可能要面對“兒子揭發老子,老子揭發兒子”的局面。要麼就是深入生活參加活動,那樣自己的手指頭就廢了,再也彈不好鋼琴。于是,傅聰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從波蘭出走到英國。波蘭和我們同屬一個陣營,英國則屬于另一陣營。這在當時是非常嚴重的事情,大使館還派人去阻止傅聰,但沒攔住。

傅聰出走英國的事情,是上海作協委托周煦良告訴傅雷的。周煦良是傅雷的好友,但到傅雷家中後卻始終開不了口,他不知道傅雷會不會直接崩潰。直到傅雷主動提到傅聰,他才把一份《參考消息》拿出來給傅雷看,上面印着一行觸目驚心的字:傅聰出走英國。

傅雷夫婦自盡前稱兒子傅聰為“叛徒”,傅聰到底做了啥?

傅雷一看到這行字,當時整個人就呆了,呆了很久很久,形同槁木。傅雷怎麼也想不明白,這個自己傾注大量心血教育而成的兒子,為何竟然跑到了“敵國”?家與國,親情倫理與國家倫理之間形成了緊張的對抗。整整兩天兩夜,傅雷不吃不喝米粒未進,就那樣氣若遊絲地躺着。這是傅聰對傅雷的第一次重大打擊。

我們看《傅雷家書》也可以發現,從1958年到1959年,傅聰與父母之間的通信中斷了一年多。直到1959年10月1日,朱梅馥才寫信給傅聰道:接到此信,趕快寫信來,隻有你的信,是我同你爸爸唯一的安慰。據說,這還是夏衍幫忙将傅雷家的情況轉達給上司人,他們才得以恢複通信。傅雷在信中這樣告誡傅聰:

你既沒有忘懷祖國,祖國也沒有忘了你,始終給你留着餘地,等你醒悟。我相信:祖國的大門是永遠向你開着的。好多話,媽媽已說了,我不想再重複……你如今每次登台都與國家面子有關;個人的榮辱得失事小,國家的榮辱得失事大!你既熱愛祖國,這一點尤其不能忘了。為了身體,為了精神,為了藝術,為了國家的榮譽,你都不能不大大減少你的演出。為這件事,我從接信以來未能安睡,往往為此一夜數驚!

傅雷夫婦自盡前稱兒子傅聰為“叛徒”,傅聰到底做了啥?

傅雷的意思很明确,藝術沒有國界,但藝術家有祖國。在傅雷的教導之下,傅聰定下了自己的“三大原則”:不入英國國籍;不去台;不說不利于祖國的話,不做不利于祖國的事。結合傅雷在國内的遭遇以及傅聰在英國的處境,傅聰能定下這些原則是非常可貴的,而這離不開傅雷對傅聰的教育。

傅雷當時因為帶着帽子,他的作品必須要改名才能出版,但傅雷甯願沒有收入、餓肚子也不願改名,這倒不是為了名,而是因為改名就等于承認了自己有錯。不難看出,盡管生活在凄風苦雨之中,但傅雷仍是那位傲岸不屈的铮铮男兒!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在給傅聰的信中,傅雷絲毫沒有抱怨自己所遭受的不公正對待,絲毫沒有發洩自己心中的抑郁和憤懑,他隻是平靜地跟兒子聊音樂聊藝術,告誡兒子“個人的榮辱得失事小,國家的榮辱得失事大”,“首先要做人,才能做音樂家”。為了使傅聰能讀到他的最新譯著《藝術哲學》,傅雷還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将書中對傅聰有幫助的部分端端正正地抄好,寄去了英國。

傅雷夫婦自盡前稱兒子傅聰為“叛徒”,傅聰到底做了啥?

傅聰堅守着自己的“三大原則”,和英國姑娘彌拉(著名小提琴家梅紐因之女)成婚了。彌拉懷孕之後,傅雷和朱梅馥去城隍廟為母子祈福,正巧看到淩霄花開得非常茂盛,于是給還未出世的孫子取名為“淩霄”。傅雷漸漸老去了,身上的毛病也越來越多,很多時候連給傅聰寫信的精力都沒有。他曾這樣對傅聰說道:

人老了當然要百病叢生,衰老隻有早晚之别,決無不來之理,你千萬别為我擔憂。我素來對生死看得極淡,隻是鞠躬盡瘁,活一天做一天工作,到有一天死神來叫我放下筆杆的時候才休息。

傅雷夫婦自盡前稱兒子傅聰為“叛徒”,傅聰到底做了啥?

緊接着,傅雷又教育傅聰不要沾染國外的不良習氣,要把漢國文章寫好。傅雷說,身在國外靠藝術謀生而能不奔走于權貴之門,一定要堅持下去,這點兒傲氣也是中國藝術家最優美的傳統之一,值得給西方做個榜樣。歲寒而後知松柏之後調;你還沒經過“歲寒”的考驗,還得對自己提高警惕才好!

前面我們說到過,在傅雷的教育之下傅聰立下了“三大原則”。但到了1964年,為了得以繼續留在英國,傅聰最終還是加入了英國國籍。這對傅雷來說,無疑是傅聰給他的第二次打擊。得知這個消息的傅雷,近乎絕望,倒不是害怕自己被怎樣,而是意識到傅聰可能永遠回不來了。傅雷和傅聰之間的通信又中斷了,好幾個月後,傅雷在給傅聰的信中這樣寫道:

再徹底的諒解也減除不了我們沉重的心情。民族自尊心受了傷害,非短時期内所能平複……我們知道一切官方的檔案隻是一種形式,任何法律手續限制不了一個人的心——在這一點上我們始終相信你;我們也知道,檔案可以單方面的取消,隻是這樣的一天遙遠得望不見罷了。

傅雷夫婦自盡前稱兒子傅聰為“叛徒”,傅聰到底做了啥?

對于傅雷來說,這樣的一天确實遙遠得望不見。1966年8月,在災難産生之初,上海音樂學院的人便因為傅聰出走英國又加入英國國籍而找上了傅雷。他們沖入傅雷家中,翻箱倒櫃拼命尋找傅雷的“罪證”。他們找到了傅雷與傅聰之間信,卻發現字裡行間盡是對國家和民族的赤子之心。但狂熱的他們并沒有就此作罷,而是讓傅雷罰跪,變着花樣的辱罵毆打傅雷。

1966年9月2日深夜,保姆周菊娣睡去之後。朱梅馥平靜地為傅雷在書桌上攤開稿紙,傅雷則提筆開始了此生最後的寫作——給朱梅馥各個朱人秀的一封信,同時也是傅雷的遺書。在遺書中,傅雷交代了十三件事。包括九月份的房租55029元,替别人修的一隻手表,給保姆過渡時期用的生活費600元,姑母的存單600元,53.30元火葬費……

傅雷夫婦自盡前稱兒子傅聰為“叛徒”,傅聰到底做了啥?

臨終時還能考慮到保姆過渡時期的生活,由此可見傅雷夫婦是如何的善良。但是,臨終時的傅雷并不平靜,他想到了遠在英國的傅聰。在遺書中,他這樣寫道:光是教育出一個叛徒傅聰來,在人民面前已經死有餘辜了!

作為讀者的我們,很難了解傅雷為何要說這樣一句話。或許是不甘吧,他花了如此多的心血教育傅聰,但他卻又因為自己而有家不能回,很可能永遠都回不來了。或許是無奈吧,他這樣始終堅守心中淨土、懷有赤子之心的人,結局竟然是自絕于人民。或許是憤怒吧,為何他們要說傅聰是叛徒,要說自己死有餘辜?

傅雷夫婦自盡前稱兒子傅聰為“叛徒”,傅聰到底做了啥?

遠在英國的傅聰,知道了雙親的遭遇後痛不欲生。外國記者知道消息後,都别有用心地想讓傅聰發表談話。但是,傅聰并沒有因悲痛而憤怒,沒有因憤怒而失去理智,沒有做任何不利于祖國的事。他始終銘記着父親在1963年6月給他的信中所說的話:

曆史上受莫名其妙的指摘的人不知有多少,連伽利略、伏爾泰、巴爾紮克輩都不免,何況區區我輩!主要還是以君子之心度人,作為借鑒之助,對自己隻有好處。老話說得好:是非自有公論,日子久了自然會黑白分明!

是啊,是非自有公論!在傅雷逝世13年後,傅雷夫婦終于沉冤得雪恢複名譽。傅聰第一時間回到了祖國,站在了傅雷夫婦的墓碑前,此時的他已闊别祖國20年。他看到墓碑正面镌刻着傅雷家書名言: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背面則刻着對他父母的評價:傅雷,赤子之心,剛正不阿;朱梅馥,寬厚仁義,賢良淑德,與傅雷生則相伴,死亦相随。

傅雷夫婦自盡前稱兒子傅聰為“叛徒”,傅聰到底做了啥?

又三年後,傅聰受聘擔任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兼職教授,此後多次在國内舉辦音樂會,成就卓越,被譽為“肖邦作品真正的诠釋者”、“鋼琴詩人”、“當今世界樂壇最受歡迎和最有洞察力的莫紮特作品的演奏家”。

傅聰說,父親是我最好的老師。此言不虛,一切都寫在《傅雷家書》中。事實上,傅雷不僅是傅聰最好的老師,也是廣大孩子們的好老師,廣大家長們的好老師,廣大老師們的好老師。因為《傅雷家書》感情純真、質樸,令人動容,對讀者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養有着非常深遠的啟迪作用。如果讓小新推薦一部可讀性強、又有深遠意義的教育書,那非《傅雷家書》莫屬。現在價格也非常實惠。

《 傅雷家書》 ¥49 購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