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羊片形吸蟲病,人畜共患寄生蟲病

作者:牛羊叫獸

羊片形吸蟲病是由肝片形吸蟲或大片形吸蟲寄生于終末宿主羊肝膽管内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寄生蟲病。

【常見症狀】

夏秋季節,常見羊群中有些羊精神沉郁,體溫升高,食欲減退甚至廢絕,嚴重貧血,腹脹,腹圍增大,叩診肝區疼痛、羊躲閃;偶爾表現腹瀉;常在3〜5天發生死亡。解剖病死羊可見急性肝炎,肝髒腫大、有出血斑點,膽管内有大量未成熟蟲體;有些病例腹膜發炎,腹腔内有大量血色液體。冬春季節,羊漸進性消瘦,貧血,眼結膜、口黏膜蒼白,被毛粗亂無光澤,下頒及胸腹部水腫,頑固性拉稀,最後因極度衰竭而死亡。該類病情持續時間可達二十多天甚至數月。剖檢病死羊可見慢性增生性肝炎病變,肝髒硬化、萎縮變小,膽管擴張或呈繩索狀突出于肝表面,膽管壁增厚,内膜粗糙,管腔變窄,内含血性黏液和蟲體;嚴重病例可見肝髒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囊腫,切開後内有滞留的膽汁和蟲體。

【病因解析】

羊發生片形吸蟲病是由于肝片形吸蟲或大片形吸蟲寄生于羊的肝膽管内所緻。肝片形吸蟲呈背腹扁平的葉片狀,棕紅色,頭椎和肩部明顯,蟲體長20〜35毫米,寬5〜13毫米;蟲卵呈長卵圓形,黃褐色,窄端有卵蓋,卵内充滿卵黃細胞和1個胚細胞,蟲卵長116〜132微米,寬66〜82微米。大片形吸蟲呈長葉狀,兩側較平行,肩部不明顯,蟲體長33〜76毫米,寬5〜12毫米;蟲卵長150〜190微米,寬75〜90微米。

該病多發于多雨年份和沼澤低窪地區。各種品種、性别、年齡的羊均可感染和發生本病。春末和夏季氣候溫暖、多雨,溝塘低窪處積水,有利于蟲體發育和繁殖,羊易感染和發病,而且多為片性吸蟲童蟲在肝内移行引起的急性病例,嚴重者可成群發病和死亡。秋季和冬春季節,多為成蟲寄生于肝膽管内引起的慢性增生性肝膽管發炎病例,羊常呈零星發病。慢性病例或隐性感染病例,在環境條件突然改變如長途運輸、異地圈養等條件下,均可導緻病羊突然發病和死亡。

生前診斷用沉澱法檢查糞便發現蟲卵或死後剖檢發現典型肝髒病變和童蟲、成蟲,即可确診。羊每克糞便中的蟲卵數達到300〜600個時即為感染比較嚴重,應及時用藥驅蟲。

【預防和控制】

片形吸蟲病是羊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和老病,臨床上常以漸進性消瘦、貧血等為特征,養殖者由于缺乏對羊片形吸蟲病的認識,多以營養不良看待,因誤診誤治而導緻損失,養羊實踐中應予重視。

1.預防

(1)定期驅蟲至少應在每年春季和秋末冬初各進行1次預防性驅蟲,也可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及羊群狀況确定驅蟲次數和驅蟲時間。最好釆用水洗沉澱法或直接塗片法定期檢查糞中蟲卵,依據感染強度确定驅蟲時機,尤其放牧羊群應在放牧前對帶蟲羊進行驅蟲。将驅蟲後的糞便堆積發酵做無害處理,以防止蟲卵散播、環境污染及全群感染。

(2)防止感染避免在沼澤、低窪地放牧,以免感染片形吸蟲的囊蝴。保證飲水水源清潔,最好用自來水、井水或流動的河水,避免飲用淺塘水或低窪地積水。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輪牧方式,以減少感染機會。

(3)消滅中間宿主可結合水土改造,消除淡水螺滋生條件。本病流行地區可應用藥物滅螺,也可飼養水禽以滅螺。

2.治療

可使用“三農羊倌app”的特效藥:氯氰碘柳胺鈉注射液,每1kg體重,羊0.1—0.2ml,一次皮下或肌内注射。

應用市場搜尋【三農羊倌】即可安裝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