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正恐龍是不是《侏羅紀世界》裡的那樣的?

真正恐龍是不是《侏羅紀世界》裡的那樣的?

相信看過這部電影以後,很多不懂轉基因為何物、且對遠古世界沒概念的小孩都會對恐龍留下“吃人”、“兇殘”的印象。如果你家熊孩子看完了電影說“媽媽,我害怕恐龍半夜來吃我”,你要怎麼說服他,真正恐龍不是《侏羅紀世界》裡的那樣?

要破解電影世界給孩子帶來的誤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恐龍都是龐然大物嗎?第二,真正的恐龍掠食厮殺時到底是什麼樣子?第三,恐龍到底有多聰明?

不多說,先上圖。

真正恐龍是不是《侏羅紀世界》裡的那樣的?
真正恐龍是不是《侏羅紀世界》裡的那樣的?

這是古生物學家在新疆準噶爾盆地發掘出的一根石柱,其中從上到下一共有五隻恐龍的化石,是的,你沒看錯,是五隻。注意看圖左側的石柱高度:0.9米。

真正恐龍是不是《侏羅紀世界》裡的那樣的?

怎麼會有五隻恐龍從上到下地被埋在一起呢?而且隻有0.9米!确定埋的不是恐龍蛋?

真正恐龍是不是《侏羅紀世界》裡的那樣的?

大約在1.6億年前,這裡并不是如今的戈壁荒漠,而是一片沼澤,位于一片遍布火山口的小山脈的腳下。一次火山噴發後,厚厚的火山灰落到沼澤地上,形成了黏性很大的泥土。在大型蜥腳類恐龍笨重地踩過這片松軟地面之後,留下的腳印就成了小恐龍的死亡陷阱。

一隻恐龍路過此地時,或許是聽到了坑下困獸的哀鳴,或是聞到了腐肉的氣味,他縱身跳下想去飽餐一頓,卻沒想到自己已經深陷泥淖,無法自拔。它在爛泥中掙紮太久,陣陣哀鳴聲又吸引了其他的掠食者,令死亡陷阱的戲碼又一次循環上演。

這是古生物學家詹姆斯•克拉克和徐星在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資助下,挖掘出的震驚世人的故事。當然,類似的死亡之穴不止這一處。科考隊還發現了幾隻無頭恐龍的遺骸,很顯然他們是在沼澤中拼死掙紮時,頭部被掠食者咬掉了。另外一些恐龍化石則有頭部斷裂的痕迹,說明這些恐龍死于可怕的暴力。

還原一下五隻恐龍“疊羅漢”的樣子,大概是這樣:

真正恐龍是不是《侏羅紀世界》裡的那樣的?

上圖中“恐龍疊羅漢”的最頂部的兩隻恐龍被專家稱作冠龍,上方的成年冠龍可能是在捕食下方陷入泥潭的幼年冠龍時陷進去的。這隻成年冠龍體長僅為3.7米。

也許你會想,這些掉進沼澤無法逃脫的恐龍大概都是恐龍世界裡的小角色吧,沒聽說過強悍的霸王龍也有這麼悲劇的時候。

并非如此。

真正恐龍是不是《侏羅紀世界》裡的那樣的?

這麼一個小不點兒,和體長11.5---14.7米、平均高度5.1米、平均體重10噸霸王龍有什麼關系?

不要小看這些冠龍,他們是已知臭名昭著的暴龍家族最早的祖先,而暴龍家族演化出了最可怕的霸王龍。大多數人認為暴龍都是強大的捕食者,但那其實是暴龍進化晚期的事了。在暴龍家族史的大部分時間裡,它們恐怕隻相當于那時的胡狼。

這個故事充分解答了我們上面提出的第一個和第二個問題:恐龍并非都是龐然大物,或者說,巨型恐龍僅僅是恐龍世界的冰山一角。恐龍彼此厮殺的場面倒和電影中描述的别無二緻,不過導演很可能考慮到台下小朋友的接受能力,并沒有像考古發掘中發現的那樣,勾畫出“咬掉頭部”的場面,而僅僅是讓恐龍d-rex去咬斷其他恐龍的脖子。“疊羅漢”的最上方分别是一隻成年冠龍和一隻幼年冠龍,後者的脖頸已斷裂,這似乎在說冠龍——也就是霸王龍的祖先——也以自己的同類為食。這個聽起來倒比電影更血腥恐怖。

也許看到這裡你已經覺得第三個問題無需回答了:我看恐龍不是滅絕于小行星撞擊地球,而是蠢死的吧!他們怎麼會蠢到一個又一個地跳進沼澤去送死呢?

至少在電影《侏羅紀世界》和前面幾部《侏羅紀公園》系列裡,恐龍都是很聰明的(盡管本片裡的恐龍一開始就說了是基因變異的雜交恐龍,并非真正的恐龍)。比如暴虐龍d-rex從小被單獨圈養,但對植入追蹤器有記憶,用利爪在牆上刻出痕迹,迷惑衆人,然後偷跑,還把追蹤器從身體裡挖出來,躲避人類追捕。

恐龍的智商一直都是古生物學家争論不休的話題。恐龍文藝複興以來,人們對恐龍的認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恐龍不再被認為是一種慵懶的冷血動物,而是一群活躍的熱血動物,尤其是一些獸角類恐龍,盡管一直被認為并不聰慧,但其智力也得到不少肯定。由此引發了一系列通俗文學對恐龍智力的大肆渲染。目前,古生物學家們認為,恐龍在爬行動物裡智商是數一數二的,但并不沒有現代哺乳動物的智力。是以你可以放心大膽地告訴你家孩兒:恐龍不會半夜來吃你的,他找到你之前,一定會先在錯綜複雜的城市街道裡暈頭轉向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