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在公園在廣場時常可以看到一些,精神蓬勃,用鞭子抽打陀螺的陀螺愛好者。每當我見到這種情況,便不由自主想抽上幾鞭,一下就把我帶回到了童年。

陀螺是一種木質旋出的,像個漏鬥上圓下尖樣的一個錐形體,在尖頭上安有一個小鋼珠。為了轉起來好看,亦可在陀螺上着幾圈環形色彩,轉起來就非常好看,另外還需制作一個鞭子,即用約二尺長的一小木棍,在棍的一頭系上一根繩。
木制的陀螺形狀像彈頭,用繩子從尖腳繞向上部,再以尖腳向地抛下,快速抽拉繩子,陀螺就會直立旋轉。當然,轉轉就要停下的。要用鞭子不斷地去抽打,那東西就會越轉越快,越轉越歡。在我們的童年,隻要用一段木頭,一把菜刀,就可以自己削成一個陀螺,将尖腳的尖頂削去,打進一個廢鋼珠,一隻陀螺就制作好了。沒有今天的精緻,平衡不太好,轉起來搖搖晃晃,但都是自己動手做的。那時以自己動手為榮,有的同學在垃圾堆撿一個廢棄的形狀像蘑菇的鐵件,将圓柱部分用布纏住,硬塞進空墨水瓶的瓶口裡,倒過來也是一個陀螺,自己的陀螺自己作,形狀各有差異,轉動的形狀千奇百怪,好不熱鬧。課間休息時,教室的周圍,學校的操場上,常常是笑聲一片。放學回家的路上,大家一起追着打,在小巷的街道上,那時的汽車很少。玩陀螺的基本功是鞭子的使用,鞭抽有力,技巧就是要加給旋轉的力矩,樂趣就在陀螺繼續轉動永不倒。
小時候我們打陀螺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水準打法,而第二種則是垂直打法。一般孩子們玩陀螺有兩種比賽方式。
第一叫做分邊法是将參加的人分成兩組,然後大家一起打陀螺,看看那一組的陀螺先倒在地。倒在地上的陀螺,就稱為“死陀螺”,隻有任由對方劈擊宰割了。赢的這一方,用自己的陀螺,高舉過頭,對準目标,向下猛擊。
第二是畫圈法,在地上畫一個圓圈,圓圈的中央,再畫一個小圓圈,各人輪流将自己的陀螺往圈子裡打,使陀螺能旋轉出來。如陀螺已固定在一點上旋轉,這時,可用繩子将它圈出來,隻要到達圈外還在旋轉,都不算它“死”。如果陀螺停止在圈内,或一抽下去就不動了,都算死了,要放在當中小圓圈内,任别人處罰。若處罰别人的陀螺也停在圈内,照樣要放在小圓圈内,任人處罰。如果很幸運的沒有被擊到,或是被擊到而沒有被分解,可以拿出一個陀螺,用水準打法,将自己那個小圓圈内待死的陀螺擊出圈外。
童心天真無邪,童心活潑可愛,童年趣事裡伴着遐想,童年趣事裡伴着歡樂。打陀螺,我們童年的趣事,今天竟然也搬到課堂上,成為體育課的一個項目,成為老人們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廣場健身課,感慨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生活情趣豐富多彩!
此文轉自搜狐自媒體【創意小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