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夜讀 |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夜讀 |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書籍介紹

書名:《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作者:遲子建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是遲子建的短篇小說,曾獲2007年第四屆魯迅文學獎,作者遲子建是以成為中國首位三奪魯迅文學獎的小說家。小說講述原本生活在甜蜜愛巢中的女主人公,卻突遭不幸,丈夫在一次車禍中喪生。無限哀痛的她掙紮着走出去,想去追尋丈夫的靈魂。不料,卻跌進了無邊哀傷的海洋,一個盛産煤炭和寡婦的污濁的小鎮———烏塘。這裡密布着死亡的陰雲:鬧市中充斥着無數的鬼故事;深巷裡回蕩着人間最凄涼的悲歌;男礦工家裡渾然不知地供養着專程來“嫁死”的老婆;冰櫃裡藏匿着不能入土為安的丈夫的死屍。這些駭人聽聞的悲慘世事,令女主人公打着寒戰逃到三山湖。在那裡,她遇到了失去母愛、遍體哀傷的男孩雲領。女主人公在目睹了人間的種種不幸之後,突然覺得自己的生活變故是那樣的微不足道,而弱化了的哀傷又在大自然月光和清風的撫慰中滌蕩而去。于是,她終于走出了哀傷的牢籠。

夜讀 |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推薦理由

小說講述了一個未亡人為排解喪夫之痛而作的一次旅行活動,特别是講述了旅行見聞,表達了“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的哀傷。但深入研究,就不難發現除此之外它還充斥着對“人性的醜陋與邪惡”的展示與哀歎,再一次深深發出對“芳草”、對美好人性複歸的真切呼喚。如果每個人都能夠革除自私、貪婪、欺騙、報複等醜陋的人性,都能夠尊重生命、珍視生命、遵守公共規則和道德,那麼,悲劇就是可以避免的。換言之,人身上的弱點、人性的醜陋,是摧殘生命的一種力量,是造成人生悲劇的一種原因。作者以第一人稱叙述,讓讀者近距離地感受芸芸衆生中種種徹骨哀痛,進而表達了作者對底層平民生存困境一往情深的關注和悲天憫人的情懷。

夜讀 |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如今獨自去三山湖,我隻想把臉塗上厚厚的泥巴,不讓人看到我的哀傷。我還想在三山湖附近的村鎮走一走,做一些民俗學的調查,收集民歌和鬼故事。如果能見到巫師就更好了。我希望自己能在民歌聲中燃起生存的火焰,希望在鬼故事中找到已逝人靈魂的居所。當然,如果有一個巫師真的會施招魂術,我願意與魔術師的靈魂相遇一刻——哪怕隻是閃電的刹那間。

“夜晚”是對存在狀态的隐喻,在小說中具有定性的作用,傳達出作者對生活及人生的了解。蔣百嫂反複地吟詠:“這世上的夜晚啊—— ”這是對現實宿命般的認識和在此基礎上所具有的無奈與鄙視。她的丈夫已經進入萬劫不複的夜晚,永遠沒有了白天,更别奢望葬禮,别奢望墓地,而她今後的所有日子,甚至漫漫一生,也将在暗無邊際的夜晚中延宕。在此,處于黑夜的蔣百嫂和夜晚這兩個意象互相隐喻,發生關聯,成了整篇小說的核心。而“夜晚”對于叙述者“我”來說,更是目擊人生真相和生命限度的必備場景:魔術師丈夫死于夜晚的一場車禍,蔣百蹲坐于永是夜晚的冰櫃變成沉默的冰山,陳紹純在夜晚被一幅豔俗的牡丹圖砸死⋯⋯痛苦的記憶如同世界上所有的黑夜一樣籠罩在人們心頭,無法釋懷,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得不承受的“夜晚”之痛。

夜讀 |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在一個物欲橫流的現實社會面前,當芸芸衆生都沉迷于“夜晚”和“沼澤”中時,尤其需要有人發出“靈魂”的呼告,以自己靈魂的痛苦和獻身的精神來承擔人類的眼淚、不幸和苦難,“幫助人把自己從獸性的桎梏和野蠻的深淵中解放出來,教會人們懂得優雅、得體、高貴和尊嚴的意義,而不蠱惑、縱容人沉溺于極度自私的道德放縱和精神堕落。”

延伸閱讀

遲子建,1964年生于中國北極村——漠河。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副院長主席。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樹下》《晨鐘響徹黃昏》《焦滿洲國》《越過雲層的晴朗》《額爾古納河右岸》,中短篇小說集《北極村童話》,散文随筆集《傷懷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等。作品曾獲魯迅文學獎、澳洲“懸念句子文學獎”等獎項,并被譯成英、法、日、意等文學在國外出版。

雲浮融媒中心

圖檔來自網絡

音頻:賴秀梅

責編:潘偉

值班主任:趙軍鳗

值班總編:盧利文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