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是|傳承十四世紀的圓明瓷器展覽

作者:青虹之鶴
這是|傳承十四世紀的圓明瓷器展覽

"這個探索性和實用性的展覽,呈現了整個14世紀的中國陶瓷,呈現了轉型期的學術視角,是明軒收藏的首次嘗試。我們希望在本次展覽中,觀衆能夠感受到元朝人依然白藍的陶瓷美學,也能看到伊斯蘭文化對中國瓷器的影響,以及元明時期,漢文化與異國文化的融合和發展。"

- 策展人明軒收藏小靜

這是|傳承十四世紀的圓明瓷器展覽
這是|傳承十四世紀的圓明瓷器展覽

展覽序言

十四世紀是一個令人眼花缭亂的世紀。從那時起,歐洲的文藝複興運動悄然出現,以城市為中心的公民階級開始發展,從物質生活到精神生活有了巨大的飛躍。歐洲人逐漸擺脫了神權統治,開始發現人本身的價值。創作了大量充滿人性和生活氛圍的藝術傑作。

在亞洲大陸,蒙古帝國統治的國家從繁榮走向蕭條。快速擴張和不平等的種族政策為帝國的滅亡埋下了風險。到14世紀下半葉,以朱元璇為首的起義軍打亂了各地的孟元軍和分裂政權,建立了宏偉的大明王朝。

這是|傳承十四世紀的圓明瓷器展覽
這是|傳承十四世紀的圓明瓷器展覽
這是|傳承十四世紀的圓明瓷器展覽

十四世紀是東西方思想和秩序發生巨大變化的時代。14世紀上半葉,受蒙古帝國多元文化的影響,外國文化滲透到中國傳統漢族地區,使漢族傳統藝術與異國藝術的融合更加緊密。各種顔色的釉面瓷器、藍色瓷器、釉面紅瓷器在這種文化與技藝的碰撞中與世人相得益彰。

到1352年,元朝政府失去了對景德鎮的控制,瓷器的生産、生産和使用回到了以漢為中心的中心。這些本身都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在元代,瓷器品種的創造,經過漢文化的沉澱,最後在1368年明朝建立之後,逐漸成為中國藝術美學的主流,并影響了600年後的中國瓷器文化。

這是|傳承十四世紀的圓明瓷器展覽
這是|傳承十四世紀的圓明瓷器展覽

我們總是想知道為什麼14世紀成為中國舊窯瓷與明清瓷之間的分水嶺。一種安靜典雅,一種溫馨而繁華,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審美,也是在十四世紀的時候蛻變的。這種疑惑,不禁讓我們開始探索十四世紀生産的所有中國陶瓷。在探索過程中,我們逐漸關注1352年至1369年的過渡期。

這是|傳承十四世紀的圓明瓷器展覽
這是|傳承十四世紀的圓明瓷器展覽

這17年是中國瓷器生産吸收蒙古元和伊斯蘭藝術并将其本地化的重要時期。清華瓷器,曾經極具異國情調的美學,經過這一時期的融合和轉型,已成為中國傳統瓷器的代表。以藍瓷和釉面紅瓷為代表的瓷器品種迅速取代了唐宋時期存在的其他單色釉瓷品種,成為此後中國瓷器生産的主流。

這是|傳承十四世紀的圓明瓷器展覽
這是|傳承十四世紀的圓明瓷器展覽

中國瓷器的主流美學,從魏晉開始到宋代,都是優雅的單色。這種欣賞的習慣與千禧年接近,在十四世紀中葉發生了巨大變化。幾乎在同一時間,文藝複興運動開始了,因為歐洲人從中世紀宗教藝術的枷鎖中走出來。在世界中部,14世紀成為中西藝術和文化發生巨大變革的時期。

明軒收藏館本次展覽将14世紀中國瓷器的基本面貌呈現給大衆,跨越元明時期,讓我們探索這種蛻變的風格,輝煌的遺産。

- 明軒收藏于青

這是|傳承十四世紀的圓明瓷器展覽
這是|傳承十四世紀的圓明瓷器展覽
這是|傳承十四世紀的圓明瓷器展覽
這是|傳承十四世紀的圓明瓷器展覽

謝謝:

我們希望這種公益展示和學術探索,能夠服務于每一位喜歡元明瓷的朋友。本次展覽也得到了景德鎮資深圓明瓷器收藏家、南京城坤學會的大力支援,在景德鎮的黃雲鵬老師的學術指導下,以及一些知名陶瓷學者的指導。我們對此深表感謝。

在展覽中,許多年輕人前來參觀,并在展廳停下來拍照。也有一些學術前輩、文物收藏家,也使本次展覽達到學術交流的目的,以文化交流為初衷。

對于這次展覽,我們精心制作了一個展覽地圖集,其中包含四篇散文,以及本次展覽中展出的40件圓明文物的詳細文字描述,以及照片。歡迎來展現場收藏,展會延期至10月27日(星期三)閉館

- 明軒收藏館 朱斌

這是|傳承十四世紀的圓明瓷器展覽
這是|傳承十四世紀的圓明瓷器展覽

袁明的預約邀請您前來

關鍵字

元明瓷器、藝術鑒賞、展覽、研究與交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