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薩琪瑪:真正的滿洲饽饽,入口即化、甜而不膩

狗奶子蘸糖是什麼美食?很多人不知道,不過略微了解滿族人飲食生活的人,就知道這指的是什麼。

滿族的許多民俗節日都與吃密不可分。尤其是春節、元宵節、二月二、端午節和中秋節。

薩琪瑪:真正的滿洲饽饽,入口即化、甜而不膩

特别地,在農曆臘月初八,要吃臘八粥。

除夕夜,有吃餃子的習慣。

薩琪瑪:真正的滿洲饽饽,入口即化、甜而不膩

滿族主食主要是高粱米、玉米和小米,現在稻米和面粉也成為其主食内容。

滿族每家每戶都有制作勃勃、點心和腌制酸菜的習慣。在飲事生活中也有自己的偏好。滿族喜愛喝乳茶,即奶茶。也喜歡喝酸茶。味道似酸湯子。

薩琪瑪:真正的滿洲饽饽,入口即化、甜而不膩

酸茶用稷子米或小米泡了發酵後煮熟,隻用米東加茶再煮開,然後放些糖,酸甜爽口,解渴提神。滿族人尚義好飲,酒量頗大,尤喜烈性白酒。

如《甯古塔紀略》記載:“滿洲人家喜筵宴,客飲至半酣時,婦女俱出敬酒,以大碗滿斟,跪于地奉勸,俟飲盡乃起。”親人聚會、婚宴、孩子滿月,都會舉行酒宴。滿族烹調技藝以燒、烤為主,擅用生醬(大醬),在不斷的勞動實踐中,發現了曬、腌、漬、窖儲等儲存肉、菜的方法。延長了肉蔬使用時間和範圍。滿族先人好漁獵,喜吃肉食,尤其豬肉。豬肉多用白水煮,謂之“白煮肉”。

薩琪瑪:真正的滿洲饽饽,入口即化、甜而不膩

食用油以豆油為主。肉食以豬肉為主,部分地區滿族人禁食狗肉。滿族祭祖先和神靈時,要吃“背燈肉”,“小肉飯”和“大肉飯”。在傳統滿族祭祀活動中,豬和豬頭是主要祭品。這樣豐富的滿族飲食民俗生活,真是令人陶醉。

其中經典的一道風味糕點薩琪瑪,則是真正的滿洲饽饽,令人喜愛。“薩其瑪”是滿語,漢語叫金絲糕、蛋條糕。也被稱作“沙其馬”、“賽利馬”等等名字。

在《燕京歲時記》中寫道:“薩其馬乃滿洲饽饽,以冰糖、奶油合白面為之,形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爐烤熟,遂成方塊,甜膩可食。”薩其瑪最初的是作為滿族關外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原意是“狗奶子蘸糖”。薩琪瑪具有色澤米黃,口感酥松綿軟,香甜可口,甜而不膩,入口即化,桂花蜂蜜香味濃郁的特色。

薩琪瑪:真正的滿洲饽饽,入口即化、甜而不膩

具體在家裡怎麼制作呢?且聽下文:

①原料:精面粉、幹面、雞蛋花、蜂蜜、生油、白砂糖、金糕、饴糖、葡萄幹、青梅、瓜仁、芝麻仁、桂花。②雞蛋加水攪打均勻,加入面粉,揉成面團。面團靜置半小時後,用刀切成薄片,再切成小細條,篩掉浮面。③花生油燒至120℃,放入細條面,炸至黃白色時撈出瀝淨油。④将砂糖和水放入鍋中燒開,加入饴糖、蜂蜜和桂花熬制到117℃左右,可用手指拔出單絲即可。⑤将炸好的細條面拌上一層糖漿;框内鋪上一層芝麻仁,将面條倒入木框鋪平,撒上一些果料,然後用刀切成型,晾涼即成。⑥鍋内花生油用微火燒至八成熱,将卷圈下入油鍋中炸約1分鐘,待其呈金紅色時撈出即成。

薩琪瑪:真正的滿洲饽饽,入口即化、甜而不膩

by dr.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