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蜀國滅亡後,關羽後人是否真的被龐會殺害?對比這兩點不難判斷龐德決戰死之前後,其家屬地位變化的考辨。投降之後,亂殺似乎不可,但是報仇似乎沒有禁止。

蜀國滅亡後,關羽後人是否真的被龐會殺害?對比這兩點不難判斷龐德決戰死之前後,其家屬地位變化的考辨。投降之後,亂殺似乎不可,但是報仇似乎沒有禁止。

背景,公元263年,鄧艾在綿竹大破諸葛瞻之後,“鐘會乃進軍涪城,遣胡烈、田續、龐會等追維”。這個維就是姜維,而這個龐會正是龐德之子。王隐《蜀記》曰:龐德子會,随鐘、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其家。這裡面的關氏其家,就是指關羽全家,在成都居住的全部家屬親戚。

針“對三國龐德之子龐會為了報私仇,在滅蜀國的時候,殺了關羽全家”一說,在網上引發了深刻的讨論。有一種觀點認為,《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沒有記載,這個事情可能就沒有,就當不存在,因為關家被滅是大事,他在那個時候,也就不可能不進行記載。

蜀國滅亡後,關羽後人是否真的被龐會殺害?對比這兩點不難判斷龐德決戰死之前後,其家屬地位變化的考辨。投降之後,亂殺似乎不可,但是報仇似乎沒有禁止。

另一種說法是,有後來的裴松之的記載,這也是一種比較确切的說法,即龐會殺了關羽全家。那個時候,即裴松之寫這個文章的時候,蜀國被滅180多年。畢竟,關羽是一個極其重要的人物,他家的事,在社會上流傳,不可能空穴來風的。因而在三國封建亂殺的社會,發生這種事情也有可能。

考證這個事情,也可以從《三國演義》有關章節裡面來分析,加以剖析。龐德擡棺決戰之前,曾經與妻兒話别。當時,龐德對親友說,不是他殺關羽,就是關羽殺他,即使戰敗後,關羽不殺他,他自己也要自殺。

蜀國滅亡後,關羽後人是否真的被龐會殺害?對比這兩點不難判斷龐德決戰死之前後,其家屬地位變化的考辨。投降之後,亂殺似乎不可,但是報仇似乎沒有禁止。

這個時候,必須提到的是,龐德之子不在現場。此後,才是與他們母子作出一個交代,就是說,倘若他死了,就要好好教養好他的兒子。據說,那個時候的龐會也就是8歲的樣子,不過,他有兄弟4個人。

從上面這一段的叙說來看,龐德與關羽似乎就是死對頭,不是他死,就是關羽被亡。在這麼一種主觀沖突的設定之下,似乎可以看出一點,那就是關羽的存在,早就注定了龐德之死這個宿命悲劇必然會發生。也就是說,他們之前,因為龐德過于愚忠,他與關羽也就前世有仇。在如此境遇之下,龐會在家風不正、心結未打開之前,必然會報複。

蜀國滅亡後,關羽後人是否真的被龐會殺害?對比這兩點不難判斷龐德決戰死之前後,其家屬地位變化的考辨。投降之後,亂殺似乎不可,但是報仇似乎沒有禁止。

另一方面,龐德被擒之時,他的兄長就在蜀國漢中任職,也算是個人物,還有他的故主馬超。從這些方面來看,關羽殺龐德至少是操之過激,應該給一給馬超以及他兄長親自去勸降的機會,不能自作主張殺了。這個匆忙之間,作出一個決定,即使是經過了一番勸降之後而不改,作為他的兒子龐會,也就有一個怨言的念頭,畢竟他大伯在蜀國。

第三個方面是龐德死後,曹操厚葬之。不僅如此,還對龐會加以封賞,說是關内侯吧。在這麼一個禮遇之下,這個龐會當然會更加思念父親。總想報這個殺父之仇,因為這個關内侯的位置正是龐德用命換來的。據說,龐會滅關羽全家之時,是龐德死後48年了,那麼,他這時有56歲。

蜀國滅亡後,關羽後人是否真的被龐會殺害?對比這兩點不難判斷龐德決戰死之前後,其家屬地位變化的考辨。投降之後,亂殺似乎不可,但是報仇似乎沒有禁止。

56歲,殺氣騰騰,老奸巨猾,尤其是他這樣的人物緊跟在鄧艾、鐘會之後去剿滅蜀國。加上,鄧艾數千人偶然通過陰平小道進入成都吧,也算是曆經生死艱險,這個時候,趁亂殺了仇人一家,也是一種心結吧。

再從後來姜維與鐘會聯手想複國來看,這種蜀國亂道被殺案,也就是一種強權政治,即當時地位的發生變化,也就決定了關羽一家的命運了。或許有人會說,有軍法軍紀,龐會不應該有如此作為。但是人物的悲劇與性格,甚至是曆史的情結,也就決定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蜀國滅亡後,關羽後人是否真的被龐會殺害?對比這兩點不難判斷龐德決戰死之前後,其家屬地位變化的考辨。投降之後,亂殺似乎不可,但是報仇似乎沒有禁止。

為什麼龐會不會滅其他的人家呢?他沒有這個必要,也沒有這個理由的,因為一是無冤無仇,二是蜀國已經投降,亂殺很容易失信變成嘩變。有人辯解,這些人為什麼不會殺張飛或者是劉婵呢?說這裡面有原因,就是張飛的女兒是皇後,他們的母親也是曹操的親戚夏侯家。在一個推測是,在蜀國被滅之後,要依靠殺來立威,其實,這不是理由。

再看《三國演義》當中對龐會這個人物的評價:其勇烈,有先父之風。官至中尉将軍,封列侯,被曹操以及其子曹丕崇尚。這種禮遇很厚,他豈能不思報仇。可以說,他這個官位從開始也就是用其父換來的。

蜀國滅亡後,關羽後人是否真的被龐會殺害?對比這兩點不難判斷龐德決戰死之前後,其家屬地位變化的考辨。投降之後,亂殺似乎不可,但是報仇似乎沒有禁止。

小結:關羽的後代為何這麼輕易被滅,一個是在關羽被擒命喪東吳之時,即在後來劉備為報仇大力伐吳之時,把關羽的家屬遷到成都定居養老。關羽後代集中,一旦被仇家所滅,也就幾乎沒有逃脫這個虎口的。另一方面,加上三國時代,是一個報仇的時代,劉備興兵伐吳也是這樣。

是以,在蜀國被滅之時,龐會趁亂剿滅仇人,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所謂忠孝,正是如此。一旦立志,認了這個死理,也就不容易改的。《三國演義》,俗稱三國殺。其中的殺伐之道,莫過于奸雄曹操,他為了報複殺父之仇,真的是怒氣沖天。何況是一個龐會報仇?在亂世當中,慘遭滅門之禍,乃是常見之事。

不過真的是冤冤相報何時了呀。在看到三國殺的同時,要看到一種仁德、人性之光,不能到處搞亂殺的。人性是什麼,也就是要學會寬容,當然這個前提是對方要做讓步的。道德高尚與社會的險惡相對應,自己也在正個宇宙之内,看到自己的缺陷,解決好自己的偏激,才是正道。法治,也就是一種人心人理,沒有一定的道德規範,沒有一定的制度限制,就會亂套。

你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曆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