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統十四年,朱祁鎮帶領全國精銳禦駕親征,卻在土木堡被也先俘虜,成了明朝的俘虜皇帝。對待俘虜最好的方式是囚禁、狙殺。然而也先都沒有這樣做,還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他,最後還讓他回到了明朝,難道也先就不想殺了朱祁鎮嗎?
如果這次俘虜的是一個小國的皇帝,可能也先想都不想,直接就把朱祁鎮給剁了,但他俘虜的是大明朝的皇帝,是經曆了永樂、仁宣盛世後的大明,此時的大明國力強盛,也先想殺,但是他不敢。他為何不敢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也先為何不敢殺朱祁鎮,他又為什麼要放朱祁鎮回去。

土木堡之變發生後,大明朝廷一片嘩然,這是開國以來最大的一次戰争失利,他們這次損失的不隻是幾十萬精兵強将,還有他們至高無上的皇帝。大明的士氣一下子低到了谷底,這時朝中,有兩種聲音,一種是遷都避難,一種是力主和瓦剌決一死戰,決不退縮。
而瓦剌呢,他們肯定不敢殺朱祁鎮,至于不敢殺的理由,下面會講,這裡先講一下,瓦剌留着朱祁鎮他們準備怎麼用。
有肉票在手,要點贖金。大明錢皇後得知自己老公被綁後,第一時間送上贖金,當然這點小錢對于也先來講不算什麼,而且這個也不是他的目的。但也先也是來者不拒,他先收下了錢皇後送來的錢,以為後面大明還會源源不斷地送錢來,畢竟皇帝在他手上呢。
利用朱祁鎮當敲門磚,試圖打下大同、宣府。也先帶着朱祁鎮分明在大明、宣府叫門都沒有開後,為什麼也先沒有強攻,打下這兩座軍事重鎮呢,這其實就是一個成本問題,打仗是需要花錢、花資源的。瓦剌在永樂五次北伐後,經過20多年的修養,已經成了草原一霸,但這些地盤圈裡并不都服他。
大明的心态
朱祁鎮被俘虜後,孫太後和于謙迅速選擇了立朱祁钰為帝,讓朱祁鎮當上太上皇,這一招表現上看是放棄,而實際上卻是救朱祁鎮的關鍵一步。
首先:朱祁鎮不是皇帝了,對于瓦剌而言,他就失去價值了,但同樣瓦剌也不敢殺他,因為殺了朱祁鎮就是公開與大明為敵。雖然瓦剌在土木堡赢了,但明朝在江山還在的,全國除了土木堡被包餃子的軍隊外,還有其他駐軍可以調動,是以對于明朝而言,并不算輸,瓦剌也沒有絕對優勢。
瓦剌的心态
瓦剌俘虜朱祁鎮對他們來講,本身也是一個燙手山芋,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瓦剌并不具備和大明一戰的實力,或者說瓦剌對明朝沒有壓倒性優勢,輕易殺了明朝前皇帝,那就是公開為敵了。
而也先此時是瓦剌的太師,脫脫不花才是瓦剌的大汗,盡管實權掌握在也先手中。但若也先私自殺了朱祁鎮,那麼這個鍋脫脫不花肯定是不背的,明朝問責起來,正好将也先交給大明處理,反而是幫了脫脫不花,而且此時,脫脫不花也在與明朝暗中聯系,試圖求和,實力上來講,脫脫不花與阿噶多爾濟的兵力加起來和也先勢均力敵。
其次,瓦剌雖然收拾了草原上的小汗國,像兀良哈、哈密等,雖然表現上是瓦剌的藩屬國,但并沒有忠誠度的,一旦大明和也先開戰,這些小國随時都能乘勢而起,來個前後夾擊,最後被玩完的可能就是也先了。
是以也先拿着朱祁鎮還真不好處理,不敢殺他,也不虐待他,還得養着他,這就是一個虧本生意。而如果放朱祁鎮回去,對瓦剌肯定是有好處的。
土木堡是怎麼打起來的,最初的沖突就是朝貢問題,這也是瓦剌不敢動朱祁鎮的原因之一。草原上畢竟資料有限,如果沒有了朝貢關系,最難受的其實還是草原民族。是以瓦剌将朱祁鎮放回去,也是希望能夠繼續建立朝貢關系。
除了這一層外,瓦剌還有一種坐山觀虎鬥的心态。
畢竟一山不容二虎,此時明朝的主人已經換成了朱祁钰,而朱祁鎮回去肯定是當不了皇帝的,是以放朱祁鎮回去,必然是一場兄弟内鬥的好戲。但沒想到的是,朱祁鎮一回去就直接被囚禁了,内讧的戲也先是沒有看到了,反而自己上演了一場瓦剌内鬥的大戲。
是以很多書裡都說,朱祁鎮沒有被殺,是因為他能言善道,是天生的外交家,他憑着自己的實力救了自己,而其實将整個事件放到戰略上來講,即使朱祁鎮 不說一句話,他也不死了,兩方的狀态就已經決定了結果,盡管瓦剌赢了土木堡之戰,但在戰略上瓦剌一直處于被動狀态。也先想不想殺朱祁鎮,我覺得他是想的,隻是他不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