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土木堡之變的影響有多大?為何明朝經此一戰,開始由盛轉衰?

土木堡之變究竟有多恥辱,堂堂皇帝禦駕親征結果反被俘虜。60多名大臣全部被殺,軍中精銳幾乎全滅,隻剩下幾萬老弱士卒。這樣的戰果,究竟給明朝帶來了多大的影響?

公元1449年7月,也先率領瓦剌軍隊入侵大明邊境。收到消息後,明英宗朱祁鎮便決定不顧一衆大臣反對,北伐親征。至于京城,他留下自己2歲的兒子為太子,然後讓郕王朱祁钰監國。

土木堡之變的影響有多大?為何明朝經此一戰,開始由盛轉衰?

七月16日,20萬軍隊從北京出發。而雖然說是皇帝親征,但是掌管一切軍政事務的卻是太監王振,随行的大将軍成國公和尚書王佐,都鬥不過他。就這樣,文武大臣無法幹預軍政,反而是這個太監作威作福,軍中士氣一開始就降了下來。

到了大同,瓦剌軍隊為了誘敵深入,主動撤退。而王振見此,則完全是了理智,竟直接下令北進,結果前軍慘敗,王振隻能慌忙撤退。面對敵方的追擊,王振帶領着軍隊多次變動行軍路線,士兵是以疲憊不堪。

土木堡之變的影響有多大?為何明朝經此一戰,開始由盛轉衰?

8月13日,大軍狼狽的逃到了土木堡,而後方的瓦剌軍也愈來愈近。兵部尚書邝埜要求繼續走進入居庸關,以保證安全,但是王振卻不肯,堅持留在土木堡。土木堡地勢高、缺水,雖然土木堡附近有河,但是被瓦剌軍占領。四周幾乎被瓦剌軍包圍,明軍一下子陷入了進退不得、缺少補給的境地。

這時,瓦剌軍派遣使者假裝要求和,還主動撤軍麻痹明軍。明英宗也是沒想太多就相信了,還下令起草诏書,王振則率軍移營去河邊喝水。饑渴難耐的士兵一擁而起,向河邊奔去,場面十分混亂。而這時候,埋伏的瓦剌軍隊則趁機發起了進攻,明軍倉促之間根本不是對手,就連随行的大部分大臣也都被殺死。而朱祁鎮也意識到沒法突圍,隻能無奈的坐在地上。

土木堡之變的影響有多大?為何明朝經此一戰,開始由盛轉衰?

結果不出意外,朱祁鎮被俘。面對這樣的局面,很多人都說是太監王振造成的,它獨攬軍權一意孤行。但這種說法其實是有失偏頗的,土木堡之變的原因并沒有這麼簡單。

對于土木堡之變王振确實有無法推卸的責任。王振從小就和其他人不同,很多太監都是因為窮,想要吃飽飯才進的宮。但王振卻比較奇葩,他進宮是自願的,走流程的時候都是自己動手,據說是為了“心中的抱負“。

土木堡之變的影響有多大?為何明朝經此一戰,開始由盛轉衰?

進宮之後,機靈的他先是獲得了朱棣的賞識,當上了朱祁鎮的進侍。朱祁鎮登基後,他就掌管了司禮監,這是太監的最高權力機構。自此王振權勢滔天作威作福,一直到慫恿朱祁鎮北征,終于釀成大禍。

同時朱祁鎮也應該要為這次慘敗負責,當時的明朝廢宰相,權歸六部,正是皇權空前強大的時期。但朱祁鎮卻不善朝政,在外敵來犯的時候輕易的被慫恿,完全不接受一衆大臣的建議,還一味的縱容王振,甚至以為可以輕易獲勝。而且在最後被包圍時,居然還相信對方的說和,實在是讓人無法了解。

土木堡之變的影響有多大?為何明朝經此一戰,開始由盛轉衰?

此外明朝對于瓦剌的實力也有着錯誤的預估,瓦剌部是蒙古最強勢力。後來憑借着強大的部隊,在也先的上司下,蒙古草原再一次完成了統一,也是空前強大。而面對瓦剌的來襲,明軍戰線拉得太長,軍需補給成了大問題。王振又不懂軍事,這樣一來雖然明軍派出了20萬的大軍,還有一衆文武大臣,卻反而顯得勢弱了。

一直到被追擊到土木堡,朱祁鎮和王振都沒有想過,要把指揮權交給真正懂軍事的将領,最終也是害人害己。而皇帝被俘給明朝造成的影響是深遠的,或許朱祁鎮被俘的那一刻也沒有想到會有怎樣的後果。

土木堡之變的影響有多大?為何明朝經此一戰,開始由盛轉衰?

北征時,朱祁鎮幾乎帶着所有的精銳部隊,包括火器營、神機營等等。經過土木堡之變,這些精銳幾乎全滅,損失慘重。雖然後面都有重建,但也遠比不上之前的了,軍事實力一落千丈,明朝的國防也受到嚴重影響,隻能轉攻為守。而南方的倭寇後來也趁機前來襲擾,同時在土木堡慘死的大臣非常多。一衆勳貴武将,包括英國公、成國公、甯國公等等,全部被殺,明王朝的政治格局也随之發生了變動。

土木堡之變的影響有多大?為何明朝經此一戰,開始由盛轉衰?

原本明朝是處于一個皇權、文官、勳貴武官,三者互相制衡的狀态的。但是經此一役,皇帝成為人質,皇權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原本能與文官抗衡的武官集團,也就此瓦解。

從此文官勢力大肆擴張,到了中後期,文官已經達到了架空皇權的地步,朝政幾乎被他們壟斷。所有與權力有關的,他們都有所涉足。後來英宗複辟,為了限制文官發展,竟然大力扶植宦官勢力,明王朝的宦官專政也從此開始興起黨派之争。

就這樣,一代又一代,明朝的政治愈發黑暗,是以遭殃的百姓過得也愈發艱難,統治基礎受到了嚴重影響。以至于到了最後,各地起事,一代王朝也落得個覆滅的下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