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色經典|從青春的蛻變到革命的圖騰——讀《青春之歌》有感

作者:齊魯壹點

“我們不相信世界會永遠的黑暗,昏夜将成過去,頃刻就會天明。” ——題記

“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青春之歌》則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學生運動,塑造革命知識分子形象的優秀長篇小說,和以往男性作家以啟蒙姿态對女性解放道路的探尋不同,這是一部女性自己的自我探索與總結,也是一部革命成長的圖騰。小說以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35年“一二九”運動這一曆史時期為背景,記錄了林道靜等一批有着不同追求和不同命運的青年學生的成長曆程,以林道靜的個人啟蒙蛻變為中心,揭示了30年代中國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共同特點,表現了我黨對中國革命的上司作用。

書中的主人公林道靜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她不想和自己母親的命運一樣被擺弄,抱着這個念頭她開始掙紮并尋求自己的自由之路。而尋求出路實作青春蛻變的過程是艱難而痛苦的,在當時男權社會的背景下,女性的任何反抗無異于以卵擊石,“花瓶”,後母的“搖錢樹”,胡夢祥的“玩物”,依附于男人,在婚姻和家庭中尋求生命的意義,這是當時封建資本主義女性的必然歸宿,但林道靜就是要打破這種必然,為了擺脫這種命運,她逃到了楊莊,在那裡結識了她的第一位伴侶餘永澤。餘永澤是一個典型的小資産階級代表,他與林道靜的身份是一緻的,他與林道靜相知相愛,這時候的林道靜無論是反抗還是對于愛情的追求都處在一種“本我”的狀态。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法中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三個概念,并将其看作人格發展結構,“本我”則是人格發展結構中最基礎的層面,它處于心靈最底層,是一種動物與生俱來的本能沖動。這時候的林道靜由于原生家庭的缺憾導緻她自幼缺乏關愛,幼年的她無力反抗,而随着年齡的增長的本我意識覺醒于是逃離原生家庭作為反抗,這時候她的反抗都是無意識的,也就是沒有目标沒有規劃,隻是一味遵循内心本能的沖動。譬如“當她到了楊莊,發現表兄已經離開了,她變得驚慌失措”“感到生活沒有希望,企圖投海自盡”這一系列的行為都表現了此時的她對未來沒有任何規劃,隻知道逃離但從未想過逃去哪裡。而這也恰恰映射了資産階級的盲目性,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清政府,結束了封建帝制,然而資産階級在革命前并未做好真正的規劃,并未去深入群衆了解中國社會真正的情況,而是想當然的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是以在民國成立後出現了袁世凱複辟。這種像林道靜一樣沒有确切規劃與目标的盲目反抗,勢必會失敗。

林道靜與餘永澤的生活最初是美好的,但林道靜的自我意識在不斷覺醒,而這時候餘永澤揭開了他虛僞的面紗,露出了小資産階級自私懦弱的面孔,他對林道靜找工作的事百般阻撓,不停的對她洗腦讓她做一位能夠滿足他虛榮心的“花瓶太太”,面對前來求助的魏老伯他更是露出了地主醜惡的嘴臉,一毛不拔。此時的林道靜逐漸看清了眼前這個男人的真實面目,并且内心産生了動搖,她開始質疑餘永澤的“鴕鳥”行為——整天埋在“故紙堆”中隻會喊口号而不去實踐。同時她對餘永澤的控制産生了厭惡,她從一開始的“你是大學生,有書讀,有事做,可是,我,我算是個什麼呢?”到“要獨立的生活,要到社會上去做個自由人。”這個時候的她已經開始理性的思考,有了擁有自尊和自由的想法,逐漸開始擺脫本能的控制,而這時候盧嘉川的出現無疑是林道靜生命中的那束光,把她的生命照亮,帶她走向了革命的道路。

盧嘉川的出現與餘永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有理想、有擔當、有着一顆勇敢熾熱的心,是成熟男性的代表,同樣也是我黨初期形象的映射。而與之相對的餘永澤,則是一個懦弱、自私自利、追名逐利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同樣也映射了資産階級軟弱性、妥協性的形象特點。盧嘉川的出現,使得林道靜的觀念和想法發生了改變,找到了方向,一步步向無産階級靠攏。在盧嘉川的指引下,她閱讀進步書籍接受先進思想,并放棄了與餘永澤“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感情,同時逐漸找到了實作自我價值的方式,她積極參加革命活動,宣傳革命道路,散發傳單,鼓動青年參加愛國革命運動。她從之前“和家庭鬥争,不滿黑暗的社會”到為了滿足自己的英雄主義幻想而去革命,想去戰場,到最後積極投身于革命浪潮中,她在盧嘉川的引導下找到了自我,一個重新審視自我的機會,一個真正追逐自我的機會,這隐喻了資産階級必須由無産階級來上司、改造才能走上真正革命的道路,反觀餘永澤等人的行為舉措,表明了資産階級的道路是行不通的,隻有無産階級才能救中國。

如果說盧嘉川是林道靜革命道路上的領路人,那麼江華則是她革命道路上的導師與戰友,江華的出現讓林道靜看到了人格結構發展中的最高層面——超我。江華無疑是一個完美人格的存在,再定縣時他已對林道靜産生了愛慕,但彼時林道靜心裡惦念的隻有盧嘉川,江華沒有趁人之危而是亦師亦友帶領着林道靜在革命道路上不斷前進,同時在江華的介紹下她加入了共産黨成為了一名真正的共産黨員。而在林道靜最艱難的時期,江華來到了她身邊,幫她生火做飯,将自己的錢都留給她,後來向她吐露心迹,這讓林道靜深受感動愈發向江華靠攏,并在不自覺中向“超我”飛躍。将青春的蛻變融入進了革命的圖騰。

在林道靜身上,我們看到了無産階級戰士的進步曆程,也看到了共産黨對革命的正确引領,同樣也明白了為什麼隻有共産黨才能救中國。如今的中國已不是過去的中國,在中國共産黨的上司下,我們打赢了“脫貧攻堅戰”,實作了全面小康,邁入了社會主義新台階。然而,我們不能忘卻在革命路上那些革命戰士的犧牲,那些像盧嘉川、林紅一樣為了革命事業的延續甯死不屈的鬥士。新時代的我們要時刻審視自己,将自我與社會緊密結合,讓青春的蛻變融入時代的發展、曆史的潮流、民族的複興。

我們應銘記,銘記中國近代史字字藏着英雄血。<b>( 董司承)</b>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紅色經典|從青春的蛻變到革命的圖騰——讀《青春之歌》有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