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色經典|我們的青春之歌——讀《青春之歌》有感

作者:齊魯壹點

“青春”二字,是古今千百年來之向往,多少文人墨客在自诩風流,詩酒趁年華之際,也盼望青春易留,韶華難逝。回看過眼年華,何止古代豪傑,其實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少年英雄。近現代以來,尤以為盛,有多少先驅,為中國未來之黎明,獻出了自己最美的青春,他們在風華正茂的年紀做着意義非凡的事,用青春之自我譜寫着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高歌着那一曲青春之歌。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要說起唱響青春,楊沫以親身經曆為素材創作的半自傳體小說《青春之歌》,更顯真實不凡。她将主人公林道靜個人命運變化和思想性格發展的深入刻畫,而不僅着眼于女性抗争,楊沫把格局擴充得更大,生動再現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一波瀾壯闊的時代大潮中,青年知識分子為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所進行的頑強鬥争。

在其作品中,包含着一大批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人物形象:有為民族解放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有投機鑽營以求平步青雲的野心家,也有叛徒、特務以及自甘堕落的青年。角色具有時代性,在那個艱難困苦的年代,形形色色人物的精神面貌在本書中展示得淋漓盡緻。雖然衆多學生走上堅定的革命道路的緣由是不同的:如林道靜,是因為自身坎坷的經曆;如盧嘉川,是因為信仰堅定;如李槐英,是因為自己的切身之痛;如王曉燕,是受身邊的革命人士影響……但他們道不同,志卻合。這又使得小說包含了廣闊、豐富的時代内涵,着力叙述了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成長史”。起點不同的他們最終卻凝聚在一起,都走向了一條終點相同的路,一條為了中華民族、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路。在他們身上,我們既可看到讀書人的傲氣,又可讀出青年人的朝氣,正應了毛主席的名句“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要找個人的出路,先找民族的出路。”正如楊沫在書中寫到,青年人隻有将個人的發展與國家民族相結合,将青春融入時代的洪流,方能燃起自己情感與思想上的溫暖篝火。青春如歌似詩,最有激情,也最有創造力。寶貴的青春不應該碌碌無為,而是要随着時代的進步而進步,要向着壯麗的未來而進步,要竭盡全力地為社會作貢獻。惟有少年心,夢想青春語,我們讀經典,除了掌握曆史、明辨是非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對當下有所啟發,以史為鑒。《青春之歌》教給我們的便是如此,永葆少年赤子之心,哪怕十年飲冰,仍要熱血難涼,在一切的尾章,終會有歲月皆成詩。

莫道韶華竟白頭,莫把光陰空虛擲。從戰火紛飛的歲月,到如今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青年也正大步向前走!并且,我們繼承先輩光榮傳統,把這條羊腸小路越走越寬,不斷修繕,讓更多人踏上了這條無數先驅者為我們開辟出來的康莊大道。而青年人的力量早以在社會各個方面展現的濃墨重彩,5g、網際網路、新能源、人工智能……在友善大衆生活和探索前進的方方面面,青年早就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

逐夢太空,遨遊海底,最亮的中國色彩是“青春”。從古時萬戶飛天,到楊利偉乘坐神舟五号飛向太空,再到如今的築夢天宮,還有太空“出差三人組”,中國人探索宇宙的腳步從未停歇。這背後,是一代代擁抱科研夢想的中國人,悄然将青春容顔變成了皚皚白發。有這樣一組資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平均年齡約為42歲,一線科研人員平均年齡35歲。北鬥團隊平均年齡35歲;月宮團隊平均年齡35歲;墨子号量子衛星、神舟載人航天和嫦娥探月團隊平均年齡33歲;長征5号成功發射時他的科研團隊平均年齡僅32歲;天問一号控制團隊平均年齡更是隻有30歲。與之相比,中國自行設計、自主內建研制的載人潛水器蛟龍号團隊的平均年齡也不過32歲。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鼈。在這組資料中,折射出來的不僅是中國科技的崛起,更是我國新一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他們秉承先輩志願,投身于偉大的科研事業中,用科學技術和青春思想,推動着大國未來。百年華誕憶初心,科技繪就新征程,一代代科研人人筚路藍縷,将中國科技之路從無到有的開辟出來。我們相信,在老一輩科學家的指引和上司下,中國新一代青年必會将中國科研之路上升到新的高度,将探索出更光輝的未來。

風可以把一切都沉澱不見,卻永遠不能磨滅青春追夢的心。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從生活到學習,從工作到科研,從政治到國防,面對空前廣闊的建功立業舞台,我們都在不同的時空,高歌着我們的青春:面對風險,青年志願沖向疫情防控第一線;面對洪水,青年抵在防汛救災最前沿;面對脫貧,青年助力鄉村振興謀發展;面對難題,青年攻關技術難題敢為先……這一樁樁,一件件,無不是當代青年在用青春書寫着我們的青春之歌,盡力将這場呼嘯而過的青春化為時代最強音,留作千年傳唱之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作為新時代青年人,我們萬不能,忘了青春,誤了青春。今日青春之歌,猶待我輩奏響。

青春歲月倉促,然而青春的理想卻不會是以而消褪,對于逐夢未來,我們一直都不曾停止腳步。青年人,既要不斷開闊自己的心胸和眼界,讓青春發出絢爛的光彩,又要堅定樹立“願得此身長報國”的志氣,鍛造“千磨萬擊還堅勁”的骨氣,增強“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底氣,始終積極進取、擔當奉獻,始終鬥志昂揚、激情滿懷,在實作民族複興偉業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譜寫新時代我們的青春之歌。(<b>19漢教李澤惠</b>)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紅色經典|我們的青春之歌——讀《青春之歌》有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