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的1971年3月,中國乒乓球隊在離開世界乒乓球賽場六年後,首次參加了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的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标賽。也正是在那次比賽中,美國運動員科恩誤車登上了中國乒乓球隊的校車,進而開啟了中美乒乓球隊之間的民間交流,進而推動了中美外交關系的發展,後來被譽為"球促大球"。1971年4月,美國乒乓球隊應邀訪華。1972年4月,中國乒乓球隊傳回美國。
今年恰逢中美關系50周年。《乒乓外交》,這段曆史作為好故事傳承的背景是什麼?莊澤東為什麼上來和科恩說話?《國球的搖籃,上海乒乓球必來》一書,李芙蓉、張玉林、姚振旭、鄭敏芝等諸多幕後親身經曆揭曉,為我們找回過去50年前。
不經意間,小事變成了大事
李芙蓉,1942年出生,曾是第26屆、第27屆、第28屆和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标賽男子團體冠軍隊成員,曾獲得男單亞軍、混合雙打亞軍和男子雙打亞軍。自1974年以來,他一直執教國家乒乓球隊。曾任國家體育局副局長、中國奧委會副主席、亞洲乒乓球聯合會主席。他目前是亞洲乒乓球聯合會的終身名譽主席。】
李芙蓉:著名的"乒乓外交"活動發生在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标賽期間。莊澤東是黨,我是見證人和受益者。那天,我們要去賽道,車子已經啟動了,離開訂單的美國運動員科恩跳進我們的車裡。這時車上人想對彼此的思念,什麼都隻是正常乘坐,或者看是美國人,言語舉止要注意的點,等等,不像莊志東後來說:突然跳出來一個美國人,誰不敢不理他。當時,莊哲東帶了翻譯,上去和科恩說話,送了錦緞作為禮物。

1972年,中國乒乓球隊代表團通路美國,在白宮玫瑰園受到尼克松總統的接見。(李芙蓉,左三)
做新聞嗅覺的人是精神,我們的車停了下來,一群子記者圍了起來。莊澤東、科恩兩個人突然成為焦點,科恩給大家看的錦緞照片還剩下。其實之是以如此大談特談,一方面是因為莊某是三屆世錦賽冠軍,另一方面,他的性格喜歡從腦子裡出來,也敢出來,就上來了。至于後來傳言說他一定有外交頭腦,考慮到中美關系的大局,這是不可能的。隻是不經意間,小事變成了大事。
對于其他人來說,這個東西"油炸"起來了
1940年出生的張玉林,曾獲得男子團體冠軍、男子單打和男子雙打冠軍季軍,世界乒乓球錦标賽混合雙打冠軍。1972年至1995年,任中國女子乒乓球隊主教練、主教練。曾任國家體育委員會乒乓球羽毛球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國乒乓球協會副會長。】
張玉林:在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标賽上,莊澤東與美國運動員科恩的交往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當這件事發生時,我在那裡,這在我看來是巧合,或者說是天賜之物,而且事先沒有安排。
我們沒有開公共汽車去體育場,其他公共汽車都在運作,科恩一看到我們的門仍然開着就跳了起來。起初,我們坐在各自的位置上,說話和大笑,這很容易。科恩一上來,就轉身面對着門,裙子的背面印着美國。刹那間,大家看着我,我看到你,車停了一會兒。這時莊哲東跟他一起,小莊問翻譯,你帶了紀念品嗎?翻譯說有一件來自杭州的絲綢面料。
1972年4月13日,中國乒乓球隊代表團飛往底特律回訪美國。圖為,團隊成員正在走出機艙,迎接歡迎人群。(第二排正對張玉林)
至于莊澤東為什麼上去跟科恩開着這輛車說話?一個原因是他喜歡說話,更重要的是,據他說,我們在通路之前就知道了,包括毛主席關于美國政府和美國人需要與衆不同的聲明。這不是假的,莊哲東确實應該了解得更好一點。同時,莊浙東作為世界冠軍,影響力也很大;
科恩進上海吃紅肉
姚振旭,1947年生。自1962年以來,他一直是上海,解放軍和國家隊的運動員。1985年以來,曆任國家乒乓球隊副隊長、領隊、國家體育總局乒乓球羽毛球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國乒乓球協會副會長、秘書長等職務。
姚振旭: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标賽開啟了"乒乓外交",加拿大、英國、哥倫比亞、澳洲、美國等乒乓球隊紛紛來到上海。通常有歡迎宴會和遊戲,然後陪同參觀上海。我還參加了美國乒乓球隊的招待會和比賽。我看到URC在美國乒乓球隊大快朵頤的紅頭檔案,标準是每人三元五美分,除了酒,應該說當時還不錯。賽前陪同美國乒乓球隊參觀馬魯公社,賽後參觀彭浦新村。在比賽中,代表們給我的訓示是盡可能接近比分,但最終我必須赢。
1971年,姚振旭與美國科恩在上海江灣體育場同場競技
我上場時場上總比分是2-2,對手是和莊澤東握手的科恩,他是美國隊的頭号球員。現在領袖已經說過他想赢,我一直保持着4-8的領先優勢,以21比12,21比14獲勝。"非常感謝你和我一起進行了一場嚴肅的比賽,"科恩說。
告别美國乒乓球隊。場上是對手,場上是朋友。(前排是美國運動員科恩,右二是姚振旭,右三是上海運動員吳新民,右四是美國運動員雷塞克)
賽後,我陪科恩去了彭浦新村。美國人認為這些通路是預先安排好的。這一天由美國人自己決定,任何一棟樓哪一層哪一層的窗戶都可以上去參觀。科恩點了一扇窗戶,我和他一起上去,一家人準備吃午飯和紅肉。科恩問,你能吃嗎?師傅高興地回答,是的!科恩還真的吃了一塊紅肉,同時吃的也說"很香,很香"。我甚至不認為它參與"乒乓外交"作為世界重大曆史事件的一部分。
以美國或周總理命名
鄭敏芝,1945年生。是第28屆世界乒乓球女子團體冠軍,并赢得女子雙打冠軍。自1974年以來,他一直執教國家乒乓球女子隊,副隊長和副主教練。曾任國家體育委員會訓練比賽二部副主任、中國乒乓球協會副會長。】
鄭敏芝:在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标賽上,莊锽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以為莊哲東所說的,其實是總理教育的結果。請記住,在離開之前,總理告訴我們,人民是善良的,他們應該從人民的角度來看待政府。什麼是民間外交?民間外交是人民的外交,人民的外交就是朋友外交。我們運動員做人民的工作。是以,莊澤東要這樣做,應該很自然,不是很刻意。
1972年,鄭敏芝參加中國乒乓球隊代表團訪美。
不久,總理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了各部門外事會議,通知我們,乒乓球隊的主要成員已經走了。我們坐在後排,聽總理談論外交局勢。
記得總理說過:美國乒乓球隊來中國通路,我們中國乒乓球隊也可以去!莊澤東、李芙蓉、林艾米麗、鄭敏芝也可以去!這次美國之行不是姬鵬飛走,是我們運動員要去的。其實,說去美國,我們都想去,但沒人敢說我想去。因為總理是在會議上被任命的,沒錯,否則我不一定會被圍捕。
通路美國的第一站是汽車城底特律,這裡是美國乒乓球協會主席Stinghoven的所在地。我們對飛機還是有點緊張,美國也非常重視,因為害怕哪些方面的問題。代表團在機場舉行新聞釋出會,美國翻譯菅直人告訴我,因為過去二十年過去常說"中華民國",現在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怕漏掉了"人民"這個詞。不過,越是不想要什麼,而是偏向于什麼,這個菅女士在翻譯中真的一度漏掉了"人"這個詞。因為我們是完全包容的心态,作為口誤也是通過的。這也是一個小插曲。
1972年,中國乒乓球隊通路美國代表團,在聯合國總部會議廳進行表演比賽。(桌子右邊是鄭敏芝和林艾米麗)
(編者按:《國球的搖籃》:上海乒乓球會專訪》由上海同志堂和中國乒乓球研究院4年後,上海老中青年三代乒乓球将口頭收集資料,金大陸吳四海,複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主編:陳華 文字 編輯:秦東英 标題:國際乒乓球聯合會博物館 中國乒乓球博物館
來源: 作者: 秦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