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的1971年3月,中国乒乓球队在离开世界乒乓球赛场六年后,首次参加了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也正是在那次比赛中,美国运动员科恩误车登上了中国乒乓球队的校车,从而开启了中美乒乓球队之间的民间交流,进而推动了中美外交关系的发展,后来被誉为"球促大球"。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华。1972年4月,中国乒乓球队返回美国。
今年恰逢中美关系50周年。《乒乓外交》,这段历史作为好故事传承的背景是什么?庄泽东为什么上来和科恩说话?《国球的摇篮,上海乒乓球必来》一书,李芙蓉、张玉林、姚振旭、郑敏芝等诸多幕后亲身经历揭晓,为我们找回过去50年前。
不经意间,小事变成了大事
李芙蓉,1942年出生,曾是第26届、第27届、第28届和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队成员,曾获得男单亚军、混合双打亚军和男子双打亚军。自1974年以来,他一直执教国家乒乓球队。曾任国家体育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亚洲乒乓球联合会主席。他目前是亚洲乒乓球联合会的终身名誉主席。】
李芙蓉:著名的"乒乓外交"活动发生在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期间。庄泽东是党,我是见证人和受益者。那天,我们要去赛道,车子已经启动了,离开订单的美国运动员科恩跳进我们的车里。这时车上人想对彼此的思念,什么都只是正常乘坐,或者看是美国人,言语举止要注意的点,等等,不像庄志东后来说:突然跳出来一个美国人,谁不敢不理他。当时,庄哲东带了翻译,上去和科恩说话,送了锦缎作为礼物。

1972年,中国乒乓球队代表团访问美国,在白宫玫瑰园受到尼克松总统的接见。(李芙蓉,左三)
做新闻嗅觉的人是精神,我们的车停了下来,一群子记者围了起来。庄泽东、科恩两个人突然成为焦点,科恩给大家看的锦缎照片还剩下。其实之所以如此大谈特谈,一方面是因为庄某是三届世锦赛冠军,另一方面,他的性格喜欢从脑子里出来,也敢出来,就上来了。至于后来传言说他一定有外交头脑,考虑到中美关系的大局,这是不可能的。只是不经意间,小事变成了大事。
对于其他人来说,这个东西"油炸"起来了
1940年出生的张玉林,曾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男子单打和男子双打冠军季军,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混合双打冠军。1972年至1995年,任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主教练、主教练。曾任国家体育委员会乒乓球羽毛球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会长。】
张玉林:在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庄泽东与美国运动员科恩的交往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当这件事发生时,我在那里,这在我看来是巧合,或者说是天赐之物,而且事先没有安排。
我们没有开公共汽车去体育场,其他公共汽车都在运行,科恩一看到我们的门仍然开着就跳了起来。起初,我们坐在各自的位置上,说话和大笑,这很容易。科恩一上来,就转身面对着门,裙子的背面印着美国。刹那间,大家看着我,我看到你,车停了一会儿。这时庄哲东跟他一起,小庄问翻译,你带了纪念品吗?翻译说有一件来自杭州的丝绸面料。
1972年4月13日,中国乒乓球队代表团飞往底特律回访美国。图为,团队成员正在走出机舱,迎接欢迎人群。(第二排正对张玉林)
至于庄泽东为什么上去跟科恩开着这辆车说话?一个原因是他喜欢说话,更重要的是,据他说,我们在访问之前就知道了,包括毛主席关于美国政府和美国人需要与众不同的声明。这不是假的,庄哲东确实应该理解得更好一点。同时,庄浙东作为世界冠军,影响力也很大;
科恩进上海吃红肉
姚振旭,1947年生。自1962年以来,他一直是上海,解放军和国家队的运动员。1985年以来,历任国家乒乓球队副队长、领队、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会长、秘书长等职务。
姚振旭: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开启了"乒乓外交",加拿大、英国、哥伦比亚、澳大利亚、美国等乒乓球队纷纷来到上海。通常有欢迎宴会和游戏,然后陪同参观上海。我还参加了美国乒乓球队的招待会和比赛。我看到URC在美国乒乓球队大快朵颐的红头文件,标准是每人三元五美分,除了酒,应该说当时还不错。赛前陪同美国乒乓球队参观马鲁公社,赛后参观彭浦新村。在比赛中,代表们给我的指示是尽可能接近比分,但最终我必须赢。
1971年,姚振旭与美国科恩在上海江湾体育场同场竞技
我上场时场上总比分是2-2,对手是和庄泽东握手的科恩,他是美国队的头号球员。现在领袖已经说过他想赢,我一直保持着4-8的领先优势,以21比12,21比14获胜。"非常感谢你和我一起进行了一场严肃的比赛,"科恩说。
告别美国乒乓球队。场上是对手,场上是朋友。(前排是美国运动员科恩,右二是姚振旭,右三是上海运动员吴新民,右四是美国运动员雷塞克)
赛后,我陪科恩去了彭浦新村。美国人认为这些访问是预先安排好的。这一天由美国人自己决定,任何一栋楼哪一层哪一层的窗户都可以上去参观。科恩点了一扇窗户,我和他一起上去,一家人准备吃午饭和红肉。科恩问,你能吃吗?师傅高兴地回答,是的!科恩还真的吃了一块红肉,同时吃的也说"很香,很香"。我甚至不认为它参与"乒乓外交"作为世界重大历史事件的一部分。
以美国或周总理命名
郑敏芝,1945年生。是第28届世界乒乓球女子团体冠军,并赢得女子双打冠军。自1974年以来,他一直执教国家乒乓球女子队,副队长和副主教练。曾任国家体育委员会训练比赛二部副主任、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会长。】
郑敏芝:在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庄锽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以为庄哲东所说的,其实是总理教育的结果。请记住,在离开之前,总理告诉我们,人民是善良的,他们应该从人民的角度来看待政府。什么是民间外交?民间外交是人民的外交,人民的外交就是朋友外交。我们运动员做人民的工作。所以,庄泽东要这样做,应该很自然,不是很刻意。
1972年,郑敏芝参加中国乒乓球队代表团访美。
不久,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各部门外事会议,通知我们,乒乓球队的主要成员已经走了。我们坐在后排,听总理谈论外交局势。
记得总理说过:美国乒乓球队来中国访问,我们中国乒乓球队也可以去!庄泽东、李芙蓉、林艾米丽、郑敏芝也可以去!这次美国之行不是姬鹏飞走,是我们运动员要去的。其实,说去美国,我们都想去,但没人敢说我想去。因为总理是在会议上被任命的,没错,否则我不一定会被围捕。
访问美国的第一站是汽车城底特律,这里是美国乒乓球协会主席Stinghoven的所在地。我们对飞机还是有点紧张,美国也非常重视,因为害怕哪些方面的问题。代表团在机场举行新闻发布会,美国翻译菅直人告诉我,因为过去二十年过去常说"中华民国",现在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怕漏掉了"人民"这个词。不过,越是不想要什么,而是偏向于什么,这个菅女士在翻译中真的一度漏掉了"人"这个词。因为我们是完全包容的心态,作为口误也是通过的。这也是一个小插曲。
1972年,中国乒乓球队访问美国代表团,在联合国总部会议厅进行表演比赛。(桌子右边是郑敏芝和林艾米丽)
(编者按:《国球的摇篮》:上海乒乓球会专访》由上海同志堂和中国乒乓球研究院4年后,上海老中青年三代乒乓球将口头收集数据,金大陆吴四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主编:陈华 文字 编辑:秦东英 标题: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博物馆 中国乒乓球博物馆
来源: 作者: 秦东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