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原來是它!全國第一個征收過橋費的地方公路橋梁在東莞,要拍成電影了

作者:南方plus用戶端

5月22日,微電影《橋》在高埗鎮舉行隆重的開機儀式。微電影《橋》是高埗鎮政府2018年重點打造文藝精品項目,以全國首座農民集資修建的地方公路橋梁——高埗大橋為主線,通過講述東莞高埗老人根生與高埗大橋之間一系列故事,連接配接起現在和過去,展現高埗人在改革開放初期集資建橋敢為人先的精神及改革開放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變化。

東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趙國營、東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書記潘朝明、高埗鎮黨委委員鐘浩華、中國新聞網廣東總編輯、中國新聞社東莞支社社長李映民、唯美集團常務副總裁、馬可波羅瓷磚總經理謝悅增、東莞市昌興茶葉有限公司總監張耀滔、微電影《橋》導演陳嘉等上司嘉賓及電影主創團隊和高埗鎮社會各界人士近一百多人出席開機儀式,共同見證這一文藝精品的開機。

原來是它!全國第一個征收過橋費的地方公路橋梁在東莞,要拍成電影了

微電影《橋》講述改革開放大主題

作為全國第一座征收過橋費的地方公路橋梁,高埗大橋首創了“集資建橋,過橋收費還貸”模式。在改革開放之初,這種創新精神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微電影《橋》主題圍繞高埗鎮高埗大橋為主線,通過曆史與現在的時間線條,緊貼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大背景,融入高埗鎮孝賢文化、紅色文化等元素,在微電影中将人的情感與橋進行深度融合,反映個人家庭社會情感,關系大小層層遞進,使影片情節真實而動人,進而展現高埗鎮改革開放40年的建設發展。

《橋》主要講述高埗老人陳根生與高埗大橋過去與現在的故事。陳根生每天堅持做一件事,就是在大馬路上撿小石頭和樹枝。兒子不放心他在路邊走,勸阻父親不要去做這件事。父親很生氣而且不聽兒子勸阻。兒子沒辦法每天跟在父親後面。老人由于年紀大,已經記不得很多現在的事情,有時候甚至不認識兒子與孫子,但是對于高埗大橋,根生卻有着特别牢固的記憶,他經常帶着孫子去眺望高埗大橋,一直念叨着一句話:路很重要……他回憶起1981年,在熊氏祠堂,村民們籌資建橋,祠堂邊榕樹下歡聲笑語,那時候根生年輕力壯,他與大家在1984年時候把高埗大橋建成,而就是從那時候起,生活一天天變好了……

微電影《橋》時長為20至30分鐘,其制作由高埗鎮政府主導,并與中央級媒體合作策劃,投入較大制作,内容為王,微電影的拍攝班底從導演、演員、攝影到後期制作、宣傳都将由專業人士打造,由專業演員擔任主演。

據該微電影導演陳嘉介紹,《橋》中老年根生一角将由演員鄭小毛出演,其曾參演過《餘罪》、《小情人》、《頭号前妻》、《月嫂先生》、《夫妻同志》、《白夜追兇》,《凡人的品格》等電視劇和《記憶大師》、《雙手洪拳》、《武林孤星》等院線電影,是演出過200多部影,視,網大,網劇,微電影的“老戲骨”。為了讓《橋》的劇情能夠真實動人,在他的主導下,他們組成一個3人的編劇團隊,包括知名編劇葉實民、歐德新,一起不斷打磨故事。“我們為了能夠更加真實反映當年高埗人集資建橋的細節,走訪了很多參與過集資建橋的老人,通過他們的講述不斷去完善電影的細節,我們希望出來的故事,不是空洞的喊口号,而通過小人物的生活,真實的情感,去打造一部有情懷、有藝術水準的微電影。《橋》将從小處入手,展現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變化的大主題。”

原來是它!全國第一個征收過橋費的地方公路橋梁在東莞,要拍成電影了

微電影《橋》融入高埗人情與義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全國都将掀起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活動。全國第一個三來一補工廠——太平手袋廠,全國第一座農民集資修建的橋梁——高埗大橋……東莞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地,在改革開放初期,湧現了許多的全國第一的創新舉措。40年過去了,得益于改革開放的發展,東莞的城市面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高埗大橋是唯一一個還儲存完好的改革開放見證物,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高埗鎮通過拍攝一部以高埗大橋為創作主線的微電影,緊貼改革開放40周年的大背景,擦亮高埗曆史文化品牌,具有特殊的意義。

高埗大橋本身已不僅僅是一座具體的橋梁,在橋之外,更凝聚着東莞人們敢于創新的改革精神,是聯系起高埗過去與現在的一個精神橋梁。

近年來,高埗鎮加速融入城區片區,不僅城市品質快速提速,城市文化内涵也不斷彰顯。微電影《橋》作為高埗鎮政府2018年重點打造的文藝精品項目,除了微電影本身的拍攝外,還将舉辦微電影群演“海選”等系列相關活動,讓更多人參與到微電影的拍攝中,進一步提升高埗鎮曆史文化底蘊,活躍高埗文化氛圍。通過微電影将人的情感與橋進行深度融合,展現高埗鎮情與義,個人家庭社會的人文情感。

微電影《橋》的拍攝有着特殊的意義,它能夠喚起我們許多人對改革開放初期的火熱的回憶,也會讓很多年輕人能夠了解父輩的那段火熱歲月。

作為微電影《橋》的冠名贊助機關,唯美集團常務副總裁、馬可波羅瓷磚總經理謝悅增說,他們将不遺餘力地支援這一文藝精品的拍攝和制作,期望借由鏡頭記錄下高埗大橋的“昨天”與“今天”,能夠為新時代下東莞的未來城市發展弘揚正能量。

【記者】龔名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