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原来是它!全国第一个征收过桥费的地方公路桥梁在东莞,要拍成电影了

作者:南方plus客户端

5月22日,微电影《桥》在高埗镇举行隆重的开机仪式。微电影《桥》是高埗镇政府2018年重点打造文艺精品项目,以全国首座农民集资修建的地方公路桥梁——高埗大桥为主线,通过讲述东莞高埗老人根生与高埗大桥之间一系列故事,连接起现在和过去,展现高埗人在改革开放初期集资建桥敢为人先的精神及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东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国营、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潘朝明、高埗镇党委委员钟浩华、中国新闻网广东总编辑、中国新闻社东莞支社社长李映民、唯美集团常务副总裁、马可波罗瓷砖总经理谢悦增、东莞市昌兴茶叶有限公司总监张耀滔、微电影《桥》导演陈嘉等领导嘉宾及电影主创团队和高埗镇社会各界人士近一百多人出席开机仪式,共同见证这一文艺精品的开机。

原来是它!全国第一个征收过桥费的地方公路桥梁在东莞,要拍成电影了

微电影《桥》讲述改革开放大主题

作为全国第一座征收过桥费的地方公路桥梁,高埗大桥首创了“集资建桥,过桥收费还贷”模式。在改革开放之初,这种创新精神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微电影《桥》主题围绕高埗镇高埗大桥为主线,通过历史与现在的时间线条,紧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背景,融入高埗镇孝贤文化、红色文化等元素,在微电影中将人的情感与桥进行深度融合,反映个人家庭社会情感,关系大小层层递进,使影片情节真实而动人,从而展现高埗镇改革开放40年的建设发展。

《桥》主要讲述高埗老人陈根生与高埗大桥过去与现在的故事。陈根生每天坚持做一件事,就是在大马路上捡小石头和树枝。儿子不放心他在路边走,劝阻父亲不要去做这件事。父亲很生气而且不听儿子劝阻。儿子没办法每天跟在父亲后面。老人由于年纪大,已经记不得很多现在的事情,有时候甚至不认识儿子与孙子,但是对于高埗大桥,根生却有着特别牢固的记忆,他经常带着孙子去眺望高埗大桥,一直念叨着一句话:路很重要……他回忆起1981年,在熊氏祠堂,村民们筹资建桥,祠堂边榕树下欢声笑语,那时候根生年轻力壮,他与大家在1984年时候把高埗大桥建成,而就是从那时候起,生活一天天变好了……

微电影《桥》时长为20至30分钟,其制作由高埗镇政府主导,并与中央级媒体合作策划,投入较大制作,内容为王,微电影的拍摄班底从导演、演员、摄影到后期制作、宣传都将由专业人士打造,由专业演员担任主演。

据该微电影导演陈嘉介绍,《桥》中老年根生一角将由演员郑小毛出演,其曾参演过《余罪》、《小情人》、《头号前妻》、《月嫂先生》、《爱人同志》、《白夜追凶》,《凡人的品格》等电视剧和《记忆大师》、《双手洪拳》、《武林孤星》等院线电影,是演出过200多部影,视,网大,网剧,微电影的“老戏骨”。为了让《桥》的剧情能够真实动人,在他的主导下,他们组成一个3人的编剧团队,包括知名编剧叶实民、欧德新,一起不断打磨故事。“我们为了能够更加真实反映当年高埗人集资建桥的细节,走访了很多参与过集资建桥的老人,通过他们的讲述不断去完善电影的细节,我们希望出来的故事,不是空洞的喊口号,而通过小人物的生活,真实的情感,去打造一部有情怀、有艺术水准的微电影。《桥》将从小处入手,展现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变化的大主题。”

原来是它!全国第一个征收过桥费的地方公路桥梁在东莞,要拍成电影了

微电影《桥》融入高埗人情与义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都将掀起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活动。全国第一个三来一补工厂——太平手袋厂,全国第一座农民集资修建的桥梁——高埗大桥……东莞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在改革开放初期,涌现了许多的全国第一的创新举措。40年过去了,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发展,东莞的城市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高埗大桥是唯一一个还保存完好的改革开放见证物,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高埗镇通过拍摄一部以高埗大桥为创作主线的微电影,紧贴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背景,擦亮高埗历史文化品牌,具有特殊的意义。

高埗大桥本身已不仅仅是一座具体的桥梁,在桥之外,更凝聚着东莞人们敢于创新的改革精神,是联系起高埗过去与现在的一个精神桥梁。

近年来,高埗镇加速融入城区片区,不仅城市品质快速提速,城市文化内涵也不断彰显。微电影《桥》作为高埗镇政府2018年重点打造的文艺精品项目,除了微电影本身的拍摄外,还将举办微电影群演“海选”等系列相关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到微电影的拍摄中,进一步提升高埗镇历史文化底蕴,活跃高埗文化氛围。通过微电影将人的情感与桥进行深度融合,展现高埗镇情与义,个人家庭社会的人文情感。

微电影《桥》的拍摄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能够唤起我们许多人对改革开放初期的火热的回忆,也会让很多年轻人能够了解父辈的那段火热岁月。

作为微电影《桥》的冠名赞助单位,唯美集团常务副总裁、马可波罗瓷砖总经理谢悦增说,他们将不遗余力地支持这一文艺精品的拍摄和制作,期望借由镜头记录下高埗大桥的“昨天”与“今天”,能够为新时代下东莞的未来城市发展弘扬正能量。

【记者】龚名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