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澳洲前總理阿博特聲稱:簽中澳自貿協定給全世界“敲響警鐘”,中國未兌現承諾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2014年,作為時任澳洲總理的托尼·阿博特(tony abbott)與中國簽署了中澳自由貿易協定(chafta),并将此作為其政府執政期間所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

多年過去,時值中澳兩國關系近期墜入低谷之際,當地時間7月27日,這位澳洲前總理在英國參加一場智庫活動時卻聲稱,如果換做是現在,他如今絕對不會與中國簽署這一貿易協定。

他宣稱,澳洲的經曆給全世界“敲響了警鐘”,中國并未兌現當初許下的“政治承諾”,而且澳方很難去相信中國,中國“用虛假借口封鎖我們的出口,以懲罰其不喜歡的政策立場”。

但實際上,阿博特的此番言論純屬是“得了便宜還賣乖”,澳洲多年來因中澳自貿協定受益是不争的事實。如今,中澳關系惡化,同時波及貿易等領域,完全是由澳方所導緻,澳方須對此負責。

澳洲前總理阿博特聲稱:簽中澳自貿協定給全世界“敲響警鐘”,中國未兌現承諾

《悉尼先驅晨報》報道截圖

據澳媒《悉尼先驅晨報》當地時間7月28日報道,卸任澳總理一職的阿博特,如今已成為英國貿易委員會顧問委員。當地時間7月27日,他在英國倫敦參加了智庫機構“政策交流”(policy exchange)的一場活動,這一智庫機構和英國執政黨保守黨關系頗近。

談及對華貿易和chafta時,阿博特如今的論調已和多年前大不相同。

“我無法想象中澳之間如今會考慮達成一項貿易協定,盡管我的政府曾在2014年達成過一項協定,這确實讓他們對我們的出口大幅增加,但我們對他們的出口增加得更多。”

阿博特宣稱,“因為我們很難去相信這樣一個國家,用虛假借口封鎖掉我們的出口,以懲罰其不喜歡的政策立場”,而他當初達成協定時,其政府對中國持“非常友好的态度”。

阿博特聲稱,如果換做是現在,他絕對不會與中國簽署貿易協定,澳洲當初“一廂情願地認為”(wishful thinking),随着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序的加深,中國人會變得“更像我們一樣”。他宣稱,中方當時在“政治層面”的承諾已被證明是“空洞的”。

“也許在某些方面,實際上我們變得更像他們了。”阿博特甚至還這樣笑着說道。他說:“我當然認為這是一記敲響的警鐘(a hell of a wake-up call),我不認為是我們變了,我認為是中國政府及其行動已經改變了。”

澳洲前總理阿博特聲稱:簽中澳自貿協定給全世界“敲響警鐘”,中國未兌現承諾

阿博特發表演講 視訊截圖

《悉尼先驅晨報》指出,由于阿博特目前已在英國貿易委員會任職,是以他的這番言論受到了英國的密切關注,他的職位是由著名“脫歐派”人士、英國貿易大臣莉茲·特拉斯(liz truss)所任命的。

報道稱,衆所周知,特拉斯在對華政策上持“鷹派立場”,但當被問及中國的超大規模經濟投資是否類似于“特洛伊木馬屠城”時,她的論調還是顯得非常謹慎。

特拉斯在當天的智庫活動上說:“我認為重要的是,我們與志同道合的盟友合作,挑戰這種不公平做法。我認為目前正進行的一些做法,特别是在全球貿易中,需要受到挑戰,我們應從實際層面解決這個問題。”

澳洲前總理阿博特聲稱:簽中澳自貿協定給全世界“敲響警鐘”,中國未兌現承諾

特拉斯參加智庫活動 視訊截圖

中澳自由貿易協定(chafta),簡稱中澳自貿協定,于2005年4月啟動談判,2014年11月雙方共同宣布談判實質性結束,2015年6月17日正式簽署,2015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

值得注意的是,阿博特如今對于中澳自貿協定的這番表态,純屬“得了便宜還賣乖”。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今年3月就曾指出,澳洲其實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對中國出口大于進口的發達國家。

然而,随着近年來中澳兩國關系持續惡化,特别是自疫情暴發之後,中國已在兩國貿易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産品涉及葡萄酒、大麥、牛肉、龍蝦、煤炭、原木等多個領域。

對此,澳媒自己也心知肚明。澳洲廣播公司(abc)就曾指出,在這其中,澳洲葡萄酒行業成為了受傷最嚴重的行業之一。中國是澳洲最大的葡萄酒出口市場,約占澳葡萄酒出口的37%,而這一占比在中澳自貿協定簽署前,隻有28%。

《悉尼先驅晨報》則介紹稱,2015年至2020年,澳洲對華葡萄酒出口翻了一番。但今年3月,這一切都戛然而止。

今年3月26日,中國商務部公布對澳産葡萄酒反傾銷調查的最終裁定,即原産于澳洲的進口相關葡萄酒存在傾銷,國内相關葡萄酒産業受到實質損害,而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是以決定自2021年3月28日起,對其征收5年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達218.4%。

報道援引一份最新報告稱,由于受中國反傾銷稅的影響,澳洲瓶裝葡萄酒預計将停止向中國出口。這份報告稱,這些影響在短期内就将顯現,且程度很深,因為開發全新的市場需要時間,但即便是到2025年,原本運往中國的葡萄酒中,也隻有六成左右能在新的市場銷售。

是以,到2025年,澳洲新南威爾士州濱海沿岸、維多利亞州西北部和南澳洲州東南部的葡萄種植業者,将遭受到6700萬美元的損失。

澳洲前總理阿博特聲稱:簽中澳自貿協定給全世界“敲響警鐘”,中國未兌現承諾

2020年11月7日,澳洲葡萄酒品牌參加2020年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圖自澎湃影像

由于葡萄酒業損失慘重,澳洲此前頻繁就中國征收澳葡萄酒反傾銷關稅問題向世貿組織提起申訴。

當地時間6月19日,澳洲貿易部長丹·特漢(dan tehan)宣布,将就中國征收澳葡萄酒反傾銷關稅問題向世貿組織提起申訴,并揚言澳政府會“積極捍衛本國葡萄酒行業的利益”。

這是澳洲政府六個月來第二次就向世貿組織“告狀”。澳前貿易部長伯明翰曾于去年12月就大麥貿易争端一事向世貿組織提出申訴,時隔近半年後,才終于獲得受理。

不過,澳洲酒業巨頭美譽酒業(accolade wines)并不支援申訴,理由是擔心遭到進一步關稅打擊。部分澳媒也對澳政府“告狀”一事并不樂觀,澳媒abc稱,未來幾年内,世貿組織不太可能就葡萄酒關稅問題達成決議。

其實,中國外交部、商務部已經多次點破,澳洲政府應對中澳關系惡化負責。

“古話說得好,解鈴還須系鈴人”,今年4月中國駐澳大使成競業出席澳洲中國工商業委員會簡報會談及中澳貿易問題時表示:“一些人認為雙邊貿易關系中的問題是中國對澳洲的經濟脅迫造成的。這是多麼荒謬和不相幹的論調。”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