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麗心靈》:和天才相愛,甘苦自知

作者:莊悅欣A
《美麗心靈》:和天才相愛,甘苦自知

閑來無事,翻出老電影《美麗心靈》來看。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天才的故事,同時也是一個瘋子的故事。是不是超高智商的人都生活在常人所不能了解的空間裡?納什和所有的天才一樣古怪孤僻,他自高自大自戀可能也自卑,他攻擊着别人也折磨着自己。普林斯頓這所頂尖大學見證了他一生從輝煌到瘋狂再複歸平靜的曆程。

從年輕時代起,納什就出現了幻覺。在他的幻聽幻覺裡,有三個人物一直在他身邊:一個是他的浪子室友;一個是室友的外甥女——可愛的小女孩;一個是國防部軍方人員。電影中的三個人那麼真實的存在,以至于影片到了後來,我和納什一樣很難接受他們是虛假的。

《美麗心靈》:和天才相愛,甘苦自知

我在猜測,這三個在納什生命中虛幻出來的人物應該是他現實心靈世界的一種投射。他孤獨又壓抑,是以需要一個狂放不羁放縱自我又個性真誠的浪子室友的陪伴;他拒絕長大,在成人的世界裡他活得艱難,一個純真可愛的小女孩代表着童年的溫暖;至于那個國防部軍方人員,很顯然是納什渴望價值被認可的展現,他想成為一個很重要的人物。

一瘋三十年。從英俊帥氣到白發蒼蒼,納什行走在精神癫狂的荒野裡。幸運的是,天才與瘋子的身邊有一個天使一樣的女人艾麗西亞,在她的幫助與陪伴下,納什回歸了理性。雖然沒有完全治愈精神病,雖然那三個人的幻覺依然存在,但他已經能夠和這些虛幻人物和平共處了,并與1994年因為博弈論獲得諾貝爾獎。

電影看完了。打動我的不是納什的成就,而是妻子艾利西亞對他的不離不棄。

然而,見多了婚姻裡的狗血,我總喜歡帶着一顆八卦的心,撩開傳奇的面紗,去看看真實人生。

然後,查到了兩段比較有影響力的文字,一段來自百科,我摘錄如下:

1955年,他與一個他自己的漂亮學生,來自南美在麻省理工學院實體系讀書的艾裡西亞(alicia larde)約會。1957年,他們結婚了。 婚後,1958年的納什好像是脫胎換骨,精神失常的症狀顯露出來了。他一身嬰兒打扮,出現在新年晚會上。後來他們的兒子john charles martin nash出生,他因為幻聽幻覺被确診為嚴重的精神分裂症,然後是接二連三的診治,短暫的恢複,和新的複發。 1960年夏天,他目光呆滞,蓬頭垢面,長發披肩,胡子猶如叢生的雜草,在princeton的街頭上光着腳丫子晃晃悠悠,人們見了他都盡量躲着他。 幾年後,因為艾裡西亞無法忍受在納什的陰影下生活,他們離婚了,但是她并沒有放棄納什。離婚以後,艾裡西亞再也沒有結婚,她依靠自己作為電腦程式員的微薄收入和親友的接濟,繼續照料前夫和他們唯一的兒子。她堅持納什應該留在普林斯頓,因為如果一個人行為古怪,在别的地方會被當作瘋子,而在普林斯頓這個廣納天才的地方,人們會充滿愛心地想,他可能是一個天才。 在2001年,經過幾十年風風雨雨的艾裡西亞與約翰·納什複婚了。事實上,在漫長的歲月裡,艾裡西亞在心靈上從來沒有離開過納什。 當地時間2015年5月23日,約翰·納什夫婦遇車禍,在美國紐澤西州逝世,終年86歲。他82歲的夫人艾麗西亞也在車禍中去世。

從1955——2015年,兩個人一起走過了六十年的歲月。這六十年,和風細雨、疾風暴雨、凄風冷雨、狂風驟雨……其間的什麼滋味,誰知道呢?

他們曾經離婚,這是人性的真實展現。誰能長久地忍受和一個神經病在一起呢?哪怕這個神經病披着天才的光環,現實的人生是不能依賴光環生活的,那種心靈和肉體的雙重折磨不是常人所能體會的。

影片中有一個細節讓我很受觸動。一個深夜裡,艾利西亞的欲望如潮水奔流,納什卻不能給予一個男人的關懷,壓抑中的艾麗西亞躲到洗手間中砸碎了玻璃,碎片一點點裂開,如同破碎的人生令人驚心。

身為正常女性,有愛與被愛的需要,艾麗西亞選擇離婚是正常的。不離婚,就會把自己置于萬劫不複之地,不是瘋狂就是死亡。斷舍離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保護的過程。如果能夠徹底告别過去,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大概還會有新的人生。

可是,諸君請注意,艾麗西亞選擇的是疏離,而不是離開。她從來沒有離開過他們一起生活的地方,也沒有丢下他不管不顧。如果說疏離是一種自我保護,而不離開則完全是一種無私的愛與奉獻。她在用自己的存在告訴對方:我在這裡。“我在這裡”有時真的是很重要,特别是對于納什這樣沒有生存能力的人而言。

可以肯定的是,沒有艾麗西亞的陪伴,納什是很難恢複的,納什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漸漸回歸理性,這一切,皆源自這個女性的偉大。

在網上,我又看到了另外一篇影響力很大的文章:《我所認識的約翰納什》,作者是曾經在普林斯頓讀書的高材生沈誕琦,這篇文章甚至還被選入中學閱讀了解考試題。

作者文筆很好,我節選開頭一段:

我入學那年他已經八十歲了,不常在校園裡走動了。我是在大一的尾聲才第一次見到了約翰·納什。大一末的某天偶爾在路上走,迎面走過來兩個老人,男的高大而幹枯,女的矮胖而臃腫,他們穿着正裝,大約要參加什麼儀式。我認出了男人是納什,很興奮地推推邊上同行的朋友。他說,“早看到啦。”我又問邊上的女人是誰,“還有誰?當然是他老婆。”我心裡又吃了一驚,這形象與詹妮弗·康納利飾演的美麗妻子實在相差太大。朋友看我怔怔的,便半是勸慰半是嘲諷,“年輕的時候大約挺漂亮的,現在老了嘛。說起來,《美麗心靈》裡講得他們如何神仙眷侶,其實他瘋了不久後她就要求離婚,直到2001年拍了電影,他們才又複婚。”兩位老人從我們身邊走過,步履蹒跚,一聲不吭,他們間是那麼疏離,既像是陌生人的疏離,又像是熟識無睹太多年的疏離。《美麗心靈》在我心中營造的那個關于愛的奇迹的泡沫就這麼被戳破了,我隻是看到一個尋常老人的卑瑣晚境。

看完這篇文字之後,我初步判定,作者可能才高八鬥,卻缺少對婚姻的閱曆。

首先,艾麗西亞是八十歲的老人了,用矮胖而臃腫這個詞去形容一個暮年老太太,是不是多少帶有歧視的情緒呢?就好像十幾歲的少女往往看到三十多歲的女人就覺得受不了,稱之“老女人”。殊不知每個女人都會老的,每個女人也都年輕過,看看艾麗西亞年輕時的照片,确實是美女。時光會給每個人面容都留下痕迹,但是也總會留下些更多超越容顔的東西。

《美麗心靈》:和天才相愛,甘苦自知

現實中的納什和妻子艾麗西亞

《美麗心靈》:和天才相愛,甘苦自知

他們也曾經年輕過

其次,作者提到了兩個人的疏離——既像是陌生人的疏離,又像是熟識無睹太多年的疏離。顯然,和影片裡的默契、親密無間是不一樣的感受。可是,對于艾麗西亞和納什而言,即使沒有默契沒有交流,僅僅能夠相伴就是偉大的愛了。我甚至想不出是什麼動力支撐着艾麗西亞勇敢地堅持了這麼多年,如果是我,做不到。

另外,從這篇文章後面的文字中知道,艾麗西亞和納什的兒子和父親一樣天分極高,又一樣罹患精神分裂症,這對于一個女人而言,是多麼殘酷的事情啊,我相信她甯願要一個健康平凡的兒子,甯願要一個健康普通的丈夫,都勝過和天才們在一起溫暖。然而,生活給予她的,她全咬着牙硬生生地接下來了,這難道還不是一種偉大嗎?

命運無常,心靈永遠美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