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美丽心灵》:和天才相爱,甘苦自知

作者:庄悦欣A
《美丽心灵》:和天才相爱,甘苦自知

闲来无事,翻出老电影《美丽心灵》来看。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天才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疯子的故事。是不是超高智商的人都生活在常人所不能理解的空间里?纳什和所有的天才一样古怪孤僻,他自高自大自恋可能也自卑,他攻击着别人也折磨着自己。普林斯顿这所顶尖大学见证了他一生从辉煌到疯狂再复归平静的历程。

从年轻时代起,纳什就出现了幻觉。在他的幻听幻觉里,有三个人物一直在他身边:一个是他的浪子室友;一个是室友的外甥女——可爱的小女孩;一个是国防部军方人员。电影中的三个人那么真实的存在,以至于影片到了后来,我和纳什一样很难接受他们是虚假的。

《美丽心灵》:和天才相爱,甘苦自知

我在猜测,这三个在纳什生命中虚幻出来的人物应该是他现实心灵世界的一种投射。他孤独又压抑,所以需要一个狂放不羁放纵自我又个性真诚的浪子室友的陪伴;他拒绝长大,在成人的世界里他活得艰难,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代表着童年的温暖;至于那个国防部军方人员,很显然是纳什渴望价值被认可的体现,他想成为一个很重要的人物。

一疯三十年。从英俊帅气到白发苍苍,纳什行走在精神癫狂的荒野里。幸运的是,天才与疯子的身边有一个天使一样的女人艾丽西亚,在她的帮助与陪伴下,纳什回归了理性。虽然没有完全治愈精神病,虽然那三个人的幻觉依然存在,但他已经能够和这些虚幻人物和平共处了,并与1994年因为博弈论获得诺贝尔奖。

电影看完了。打动我的不是纳什的成就,而是妻子艾利西亚对他的不离不弃。

然而,见多了婚姻里的狗血,我总喜欢带着一颗八卦的心,撩开传奇的面纱,去看看真实人生。

然后,查到了两段比较有影响力的文字,一段来自百科,我摘录如下:

1955年,他与一个他自己的漂亮学生,来自南美在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读书的艾里西亚(alicia larde)约会。1957年,他们结婚了。 婚后,1958年的纳什好像是脱胎换骨,精神失常的症状显露出来了。他一身婴儿打扮,出现在新年晚会上。后来他们的儿子john charles martin nash出生,他因为幻听幻觉被确诊为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然后是接二连三的诊治,短暂的恢复,和新的复发。 1960年夏天,他目光呆滞,蓬头垢面,长发披肩,胡子犹如丛生的杂草,在princeton的街头上光着脚丫子晃晃悠悠,人们见了他都尽量躲着他。 几年后,因为艾里西亚无法忍受在纳什的阴影下生活,他们离婚了,但是她并没有放弃纳什。离婚以后,艾里西亚再也没有结婚,她依靠自己作为电脑程序员的微薄收入和亲友的接济,继续照料前夫和他们唯一的儿子。她坚持纳什应该留在普林斯顿,因为如果一个人行为古怪,在别的地方会被当作疯子,而在普林斯顿这个广纳天才的地方,人们会充满爱心地想,他可能是一个天才。 在2001年,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艾里西亚与约翰·纳什复婚了。事实上,在漫长的岁月里,艾里西亚在心灵上从来没有离开过纳什。 当地时间2015年5月23日,约翰·纳什夫妇遇车祸,在美国新泽西州逝世,终年86岁。他82岁的夫人艾丽西亚也在车祸中去世。

从1955——2015年,两个人一起走过了六十年的岁月。这六十年,和风细雨、疾风暴雨、凄风冷雨、狂风骤雨……其间的什么滋味,谁知道呢?

他们曾经离婚,这是人性的真实体现。谁能长久地忍受和一个神经病在一起呢?哪怕这个神经病披着天才的光环,现实的人生是不能依赖光环生活的,那种心灵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不是常人所能体会的。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让我很受触动。一个深夜里,艾利西亚的欲望如潮水奔流,纳什却不能给予一个男人的关怀,压抑中的艾丽西亚躲到洗手间中砸碎了玻璃,碎片一点点裂开,如同破碎的人生令人惊心。

身为正常女性,有爱与被爱的需要,艾丽西亚选择离婚是正常的。不离婚,就会把自己置于万劫不复之地,不是疯狂就是死亡。断舍离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保护的过程。如果能够彻底告别过去,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大概还会有新的人生。

可是,诸君请注意,艾丽西亚选择的是疏离,而不是离开。她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们一起生活的地方,也没有丢下他不管不顾。如果说疏离是一种自我保护,而不离开则完全是一种无私的爱与奉献。她在用自己的存在告诉对方: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有时真的是很重要,特别是对于纳什这样没有生存能力的人而言。

可以肯定的是,没有艾丽西亚的陪伴,纳什是很难恢复的,纳什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渐渐回归理性,这一切,皆源自这个女性的伟大。

在网上,我又看到了另外一篇影响力很大的文章:《我所认识的约翰纳什》,作者是曾经在普林斯顿读书的高材生沈诞琦,这篇文章甚至还被选入中学阅读理解考试题。

作者文笔很好,我节选开头一段:

我入学那年他已经八十岁了,不常在校园里走动了。我是在大一的尾声才第一次见到了约翰·纳什。大一末的某天偶尔在路上走,迎面走过来两个老人,男的高大而干枯,女的矮胖而臃肿,他们穿着正装,大约要参加什么仪式。我认出了男人是纳什,很兴奋地推推边上同行的朋友。他说,“早看到啦。”我又问边上的女人是谁,“还有谁?当然是他老婆。”我心里又吃了一惊,这形象与詹妮弗·康纳利饰演的美丽妻子实在相差太大。朋友看我怔怔的,便半是劝慰半是嘲讽,“年轻的时候大约挺漂亮的,现在老了嘛。说起来,《美丽心灵》里讲得他们如何神仙眷侣,其实他疯了不久后她就要求离婚,直到2001年拍了电影,他们才又复婚。”两位老人从我们身边走过,步履蹒跚,一声不吭,他们间是那么疏离,既像是陌生人的疏离,又像是熟识无睹太多年的疏离。《美丽心灵》在我心中营造的那个关于爱的奇迹的泡沫就这么被戳破了,我只是看到一个寻常老人的卑琐晚境。

看完这篇文字之后,我初步判定,作者可能才高八斗,却缺少对婚姻的阅历。

首先,艾丽西亚是八十岁的老人了,用矮胖而臃肿这个词去形容一个暮年老太太,是不是多少带有歧视的情绪呢?就好像十几岁的少女往往看到三十多岁的女人就觉得受不了,称之“老女人”。殊不知每个女人都会老的,每个女人也都年轻过,看看艾丽西亚年轻时的照片,确实是美女。时光会给每个人面容都留下痕迹,但是也总会留下些更多超越容颜的东西。

《美丽心灵》:和天才相爱,甘苦自知

现实中的纳什和妻子艾丽西亚

《美丽心灵》:和天才相爱,甘苦自知

他们也曾经年轻过

其次,作者提到了两个人的疏离——既像是陌生人的疏离,又像是熟识无睹太多年的疏离。显然,和影片里的默契、亲密无间是不一样的感受。可是,对于艾丽西亚和纳什而言,即使没有默契没有交流,仅仅能够相伴就是伟大的爱了。我甚至想不出是什么动力支撑着艾丽西亚勇敢地坚持了这么多年,如果是我,做不到。

另外,从这篇文章后面的文字中知道,艾丽西亚和纳什的儿子和父亲一样天分极高,又一样罹患精神分裂症,这对于一个女人而言,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啊,我相信她宁愿要一个健康平凡的儿子,宁愿要一个健康普通的丈夫,都胜过和天才们在一起温暖。然而,生活给予她的,她全咬着牙硬生生地接下来了,这难道还不是一种伟大吗?

命运无常,心灵永远美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