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名天才的经历:美丽心灵,痛苦人生

作者:TY兔闪泡

01 前缘

17日,有一篇杭州日报的自述故事广为流传:原标题《我们的天才儿子》,公众号标题《杭州男子从殡仪馆打来电话:能不能写写我们的天才儿子》。

可能是看了太多标题党文章,对于此类一看就是博眼球的文章,本来我是不大想看的。但,神差鬼使,在不少公号都跟进评论的时候,我还是点进去看了。

深夜,这么煽情的故事,我却没有潸然落泪。这并不代表我没有被感动到,而是,看到这一段充满爱与磨难的旅程,我选择用微笑代替眼泪,默默祝福他们:往后余生,只剩欢颜。

这个故事有4个人物:

爸爸金性勇,85岁,上海化工学院毕业,高知

妈妈曹美藻,已在2021年11月11日离世,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高知

哥哥金晓天,1967年出生,考进复旦大学,后来考托福去了澳大利亚

弟弟金晓宇,1972年出生,翻译家,也是文章的主角

两位高知的结合,按照一般想象是这样的:强强联合,幸福美满,功成名就。但现实的剧本却是:清贫、混乱、绝望、提心吊胆。

大儿子按照正常路线发展了,小儿子却不按常理出牌了:6岁被玩伴射瞎一只眼睛,高中成绩优异却突然厌学,几方奔波确诊“躁狂抑郁症”,也就是“双相情感障碍”,病人会抑郁和躁狂交替发作,无法根治。用文中的话表述就是:

“小宇不上学,情绪低落,晚上不睡觉,甚至自杀,这些都是在抑郁期;无端猜疑指责别人,狂躁不安,有破坏行为,是转入了躁狂期。”

02 魔鬼交换

美国一名精神病医师写了本书叫做《躁狂抑郁多才俊》,里面列举了25位历史名人:贝多芬、梵高、牛顿、海明威……这些人都患有与金晓宇一样的病,一生都在一边被病痛折磨,一边创作出伟大的天才作品交替中渡过,痛苦又璀璨。

上帝说,要想成为天才,必须先与魔鬼进行交易。2次自S未遂,N次砸遍家里电器、家具,N次发疯打伤他人。魔鬼很开心,给了他耀眼技能:

翻译。

六年时间金晓宇自学了德语、日语,顺便把英语也巩固了。2010年起,在妈妈的大学校友的邀请下,金晓宇开始在家进行翻译工作。

这是这一家人最幸福的10年,这段时间里,他以每年2本书的翻译速度,完成了22本近700万字的外文著作的翻译。他所涉及的译本,不单单是日、英、德,领域跨度也非常大,从音乐到文学,似乎就没有他搞不定的。

03 高光后的再一次悲剧

金晓宇没有朋友,家里妈妈缝制全家衣服用的缝纫机、爸爸送给他学习翻译的电脑,是唯一没有被砸过的物品。这两样,是他潜意识里的精神支柱,一个代表妈妈,一个代表翻译。

缝纫机生锈了,因为妈妈确诊了阿尔茨海默症,也就是老年痴呆症,再也踩不动缝纫机了。

电脑也不能再用了,因为金晓宇又被送去住院了。他最近一本足足53万字的德国作家本雅明的《书信集》的译著,等了4年都未出版。

他不知道在这段时间,他亲爱的妈妈已经去世,他的爸爸是多么惶恐又无助地在那昏暗破旧的房子里处理完后事。他的哥哥因疫情缘故,这2年多都没法回来。金晓宇只剩下一个老父亲了。

04 后续

文章一出来,立马就全网爆红了。许多人从物质到精神上,都表达了热烈的想要帮助的意愿,但,都被金性勇婉拒了。他们父子最需要的是,不被打扰的安静,和细水长流的关注。

好消息是,金晓宇已经出院了,不知道是不是出版社看到了这文章,他的最新译著出版了。他也看到了这篇文章,接受了妈妈去世的事实。浙江省翻译协会邀他入会,他也将继续下一本书的翻译工作,一切似乎都将重回正轨。

但,如果爸爸走了,金晓宇会怎么样?没有朋友、没有伴侣、没有父母,这是我不敢想的结尾。这也是他爸爸要向报社讲述这个故事的原因,希望在他百年之后,他最放不下的儿子,能有一个让他安心的结局。

05 所想

看完了整篇文章,我深表震惊和敬佩,从金晓宇父母的身上,我看到:

父母的爱是无价的。面对这样的情形,可能很多父母都被折腾得心力交瘁而放弃。作为那个年代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本应有更好的生活,但他们为了儿子,付出了所有的心血,操劳至老,无怨无悔。

从金晓宇身上,我看到了:

一、天才也不是随便就能成功的。为学翻译,他是这么干的:

  1. 先看带中文字幕的外语电影,看懂后,做一个纸条挡住字幕再看,直到完全听懂。
  2. 浙江图书馆里所有的外语小说,他都看完了。

二、对待工作是如何认真负责的:

  1. 为了提升翻译的准确度,他在网络上查询小说有关的所有背景,遇到难以翻译的电影时,会看完作者导演的所有作品
  2. 他的译著,大家都抢着做责任编辑,因为全书没有错字、错句、错译,每本书都好卖,读者反响很好。

三、酒香也怕巷子深

除了南京大学,翻译界没人知道金晓宇是谁,更不知道这么多质量上乘、口碑好的作品居然是由一名自学成才的躁郁症患者完成的。如果不是因为这篇文章,可能金晓宇此生都不大可能被同行知晓。

对比起金晓宇的困境,我突然觉得自己目前所面临的问题,都不是大事。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自律、刻苦、坚持、方法,以及“一万小时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而我,正在第一年再次起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