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來南通,千萬别錯過的特色點心

來南通

賞完了美景嘗美食

吃完了海鮮吃名菜

更要嘗一嘗南通十佳名點

小花費,大味道

千萬不要錯過

蟹黃養湯燒賣

來南通,千萬别錯過的特色點心

燒賣多以呆面作皮,用糯米飯、肉丁、蝦米、香蔥炒和作餡。後又有用青菜、肉葺、豆沙等為餡,如翡翠燒賣、肉燒賣、洗沙燒賣等。燒賣因皮薄敞口,調制餡心一般不宜多放鹵汁,而南通市制作的蟹黃養湯燒賣,卻以皮凍為主,拌以蟹黃、肉葺為餡,成熟後湯多鹵足,不溢、不漏,其形不變,在燒賣制作上獨樹一幟。是以有詩選道:雛菊孕清流,黃金白玉兜。蘆姜香醋佐,舉世更無俦。

金錢蘿蔔餅

來南通,千萬别錯過的特色點心

金錢蘿蔔餅創制于清朝末年。七十年代南通點心師又根據《隋園食單》加以改進,将油酥皮改為稀水油面卷蘿蔔絲餡煎制,使成品色澤和諧悅目,形如金錢,紋路清晰,皮子酥松,餡心腴美鮮香。南通金錢蘿蔔餅已經載入《中國小吃》、《中國大百科全書》。

芙蓉藿香餃

來南通,千萬别錯過的特色點心

藿香味清涼芳香,是良好的中藥材。南通的點心師利用藿香葉作餃皮,桂花豆沙作餡心軟炸而成的藿香餃,猶如芙蓉花蕾含苞待放,入口清涼留香。此點已收入《中國小吃》、《中國大百科全書》,成為譽滿全國的名點。

翡翠文蛤餅

來南通,千萬别錯過的特色點心

《随園食單》中記有“捶爛蚌蛤作餅,如蝦餅樣煎吃”的文蛤餅做法;而“翡翠文蛤餅”則是用文蛤肉、豬肉、絲瓜、荸荠加面粉制成。制品色澤淡綠,形若古錢,入口軟嫩清香,肥美爽口,味鮮異常,既可單食,又可佐酒下飯,是一道鮮香至美的珍味,民諺有“吃了文蛤餅,百味都失靈”。

林梓潮糕

來南通,千萬别錯過的特色點心

林梓潮糕創于清雍正壬子年(公元1732年),至今已有200多年曆史。 為江蘇特産、蘇北名點,名傾大江南北,《江蘇名菜名點》一書曾作介紹。林梓潮糕選料講究,以當年産優質糯米、粳米舂成米粉,拌各綿白糖、金桂花、松仁及紅綠瓜絲,用荷葉墊底,制成圓形糕坯,精工刀切,水蒸而成。剛出籠時不粘手,彈性如海綿,米香、桂香、荷香,沁人心脾,香而不濁,甜而不膩,柔潤爽口,風味純正。

通派火餃

來南通,千萬别錯過的特色點心

火餃,是南通傳統的小吃,其制作比較簡單。因制作時要求用正燒着的沸水,炸時用旺火熱油,成品同餃子相似上海特色小吃,故稱火餃。餡心鮮嫩,一般都是鮮肉餡,但根據季節的變化也有所不同,如韭菜上市時,也有加入少量韭菜末的,吃在嘴裡脆而香,别具特色,另外還可以用五仁豆沙等甜餡包制,但不如鹹味火餃受大家的歡迎。火餃的特點是:外菜美觀,色澤金黃,外香脆,内軟糯,餡心鮮嫩,富有鹵汁,滋味鮮美。

缸爿和草鞋底

來南通,千萬别錯過的特色點心

“缸爿”又名“斜角兒”,屬燒餅一類;色澤金黃,外殼香脆,裡層棉軟,香鹹可口,最重要的是經濟實惠,在經濟不富裕的那些年裡,南通人總愛以此為早餐、墊飽的零嘴。因成熟工具是缸爐,且外表呈菱形,成品分兩片,是以南通的土話稱之為“缸爿”。缸爿的特點是:色澤金黃,外殼香脆,裡層綿軟,經濟實惠,香鹹可口。

來南通,千萬别錯過的特色點心

草鞋底比缸爿高一檔,但不是咱們紅軍前輩腳底穿的那東西,也是一種蔥花薄餅,因形狀象鞋底而得名,餅子薄脆,表面還是一層細細的芝麻,多年前還能在大商場的副食品櫃裡買到些,如今隻有在社群巷弄裡才能找到。

曹公面

來南通,千萬别錯過的特色點心

曹公面就是南通跳面,又叫“切面”或“小刀面”。由于加工工藝講究,外觀粗細均勻,條長爽滑,柔韌有筋,因而久煮不糊。食時,韌而不硬,耐嚼有味。湯頭尤為重要,常以肉湯為底湯,其中還加文蛤蝦皮等海鮮湯料調味。盛面的碗有小臉盆大小,是以有句話形容這曹公面為“吓煞人的碗,淹煞人的湯,餓煞人的面”,味道可口的讓人吃了還想吃。南通跳面,作為面點上品,載譽已久。

米粉餅

來南通,千萬别錯過的特色點心

說起海安米粉餅的曆史可追溯到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海安青墩出土的文物,證明青墩人已經掌握了用米發酵的技術。海安人喜歡把米粉餅當早餐。它是用秈米生粉團做成薄餅,貼在鐵鍋上加熱,漲發膨脹之後變得香松糯軟。米粉餅是價廉物美的平民食品,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做米粉餅的遍布南通大街小巷,如今已經很少見到了。

青蒿團

來南通,千萬别錯過的特色點心

如臯青蒿團是一道美味的時令食品。 多于清明節前後采青蒿嫩葉莖,搗爛和米粉制成,傳說可防病治病。 青蒿學名鼠曲草,俗稱清明香、清明艾、田艾、艾絨、黃花白艾等,菊科植物。中醫認為其味甘,性平,可化痰,止咳,祛風寒,并可治蠶豆病等,它不僅可入藥,其嫩莖葉也可供食。

(小清新慢生活指南,微信公衆号“橘子慢生活”或“jzmsh283998111”歡迎搜尋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