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首創文字、統一度量衡的松贊幹布

“蕃”是藏族人對自己地區的稱呼,這個“蕃”的稱号據說來自于遠古。因為在遠古時期人類從事狩獵活動,而人類稀少散居,倘若有了自然災害或是野獸侵襲,需要團結起來一起對抗,是以要加強聯系。于是自然而然人們用呼喊作為一種聯系方式,“蕃”的語音就來自于這種聯系間的呼喊。

首創文字、統一度量衡的松贊幹布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高原以畜牧為主的地區稱為“牧區”,低谷林業為主的地區稱為“農區”,而介于兩者之間溫寒相宜的地區,以農業為主的地方就稱為“蕃”。

随着社會發展進步,蕃域也漸漸形成了小邦林立,割據勢力各霸一方的情形。有個傳說,說潑沃地區有個叫恰姆增的婦女生下餓鬼九兄弟,其中的幼子名叫烏貝惹,生得眉清目秀而趾間有蹼。因為烏貝惹有很大的法力,是以被鄉人驅逐,他到了雅隆地區。

首創文字、統一度量衡的松贊幹布

尋找蕃王的蕃人與烏貝惹相遇,經過一番考察,覺得烏貝惹就是他們要找的蕃王,上尊号為“聶墀贊普”,從此确立了悉補野王統。《新唐書*吐蕃傳》對“贊普”的解釋是,“其俗謂雄強曰贊,丈夫曰普,故号君長曰贊普。”後來的藏學觀點認為,在雍仲本教信仰中,“贊”是一種十分獰厲可怖、兇猛暴戾的神靈,既有靈異,又蕃域的崇祀對象,具有保護神地位。

悉補野王統傳到第三十一代贊普囊日松贊的時候已經徏居雅魯藏布江北岸,并逐漸統一蕃域。但是囊日松贊統一的達波、工布、娘布等地區還沒有完全被納入悉補野王朝的統治,而偏遠的象雄、牦牛蘇毗等邦域也沒有完全歸服。在悉補野王朝内部,也有反叛的勢力。最後囊日松贊被毒死。

首創文字、統一度量衡的松贊幹布

被毒死的囊日松贊就是松贊幹布的父親。這時十三歲的松贊幹布被扶上了王位。松贊幹布對吐蕃中部地區的地形地貌進行了詳細考察選擇了拉薩河下遊,達孜至曲水沿河一帶的中心卧塘湖邊,在中心的紅山修建了布達拉宮。然後将這裡建成了統治全蕃的核心。《敦煌本吐蕃曆史文書》說松贊幹布“賞賜善者,懲治惡者,以法律抑制諸高者,以友善保護低賤者。”

松贊幹布統一了吐蕃,建立起吐蕃社會的管理體制和法律條文,合稱為“吐蕃基礎三十六制”。這其中包括:六大法典,六大政治制度,六級褒獎,六種标志,六種诰身,六種勇飾。

六大法典中包括度量衡标準法。松贊幹布時期吐蕃已經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出于政治、經濟需要,統一度量衡成為一件很重要的事。松贊幹布時期度量衡的法定機關有:升、兩、普、掬、錢、分、厘、豆。這些機關分門别類衡量糧食、酥油、金、銀等。度量衡的統一對于當時農牧産品交換以及商業經濟發展的順利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首創文字、統一度量衡的松贊幹布

松贊幹布時期還創制了現代藏文。贊普松贊幹布派遣十六名相臣之子去印度學習。這其中有人畏懼艱難險阻半途而返,有人在印度中暑身亡,有人因為不懂梵語而傳回吐蕃,都沒有能夠真正地學習印度文字。于是松贊幹布又派遣吞彌桑布紮去印度留學,并攜帶了一升沙金和給印度貝金協布納拉欽王的禮物。

吞彌桑布紮在印度專心修習七年,成為一名非常有影響力的學者,然後帶着經典和禮品傳回了吐蕃。吞彌桑布紮以梵語楞劄字和迦濕彌羅字為元輔音的藍本,在贊普松贊幹布曾經隐居的瑪茹宮創造了藏文字形。

藏文是一種拼音文字,有元輔音三十四個,從創立至今使用一千三百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