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入藏40年,與松贊幹布生活9年,文成公主寡居31年也沒回唐朝松贊幹布:我就是想娶個中原的公主唐太宗:看你如此堅持,我就随了你的願文成公主:嫁雞随雞,嫁狗随狗

文|飛魚說史

入藏40年,與松贊幹布生活9年,文成公主寡居31年也沒回唐朝松贊幹布:我就是想娶個中原的公主唐太宗:看你如此堅持,我就随了你的願文成公主:嫁雞随雞,嫁狗随狗

中國古代中原的王朝和周邊少數民族建立起的勢力,總是處于一種時而敵對時而和睦的複雜關系。

而這種關系是随着雙方力量對比而變化的,中原王朝強勢,周邊勢力就會老實,而中原王朝弱勢,周邊勢力則會趁機進攻中原王朝,撈取些好處。

不過當中原王朝弱勢的時候,通常還會采取比較見效的辦法,來謀求周邊的穩定,即和親,也就是中原王朝的帝王将公主許配給少數民族勢力的首領,來換取和平。

當然,這個公主通常情況下,也并不是皇帝的女兒,畢竟邊塞那麼遠,又怎麼會讓她們去外地受罪呢,這些去和親的公主,一般都是宮女或者旁支宗室裡的女子,把她們封為公主,再去和親。

曆史上最為有名的和親事件有兩次,一次是漢朝時期的昭君出塞,另一次唐朝時期的文成公主入藏。

對于昭君出塞,我們比較容易了解,因為當時匈奴強大,是漢朝做出了妥協,那麼文成公主入藏,發生在唐太宗李世民時期,此時唐朝的國力強盛,為何還會發生和親的事情呢?

入藏40年,與松贊幹布生活9年,文成公主寡居31年也沒回唐朝松贊幹布:我就是想娶個中原的公主唐太宗:看你如此堅持,我就随了你的願文成公主:嫁雞随雞,嫁狗随狗

此外,對于文成公主入藏,我們也總是看到了文成公主為國家和平作出的貢獻,很少人知曉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幹布之後過得究竟怎麼樣。

其實文成公主入藏之後,在當地生活了40年,但是與松贊幹布隻一起生活了9年,因為松贊幹布在文成公主嫁給他九年後便去世了,之後文成公主在藏地一直寡居了31年,為何她沒有再次回到唐朝去呢?

我們一起來看。

貞觀八年,吐蕃贊普的松贊幹布向唐朝派出了特使,瞻仰到了中原先進的文明,為了雙方友好,唐太宗李世民也派遣馮德遐出使吐蕃,雙方締結了友誼。

松贊幹布見到唐朝那麼客氣,自己自然就不能再客氣了,于是就再次向唐朝派出使者,表示想娶個唐朝的公主,李世民聽聞這個請求,當即就嚴詞拒絕了,心想着,我大唐盛世,公主豈是你想娶就娶的,你想當女婿,還得先看我這個老丈人願意不願意呢。

入藏40年,與松贊幹布生活9年,文成公主寡居31年也沒回唐朝松贊幹布:我就是想娶個中原的公主唐太宗:看你如此堅持,我就随了你的願文成公主:嫁雞随雞,嫁狗随狗

松贊幹布被拒絕了,很是受傷,于是決定幹一票大的,給李世民一些顔色看看,也就是想用武力迫使李世民屈服,進而達到自己娶中原公主的目的。

說做就做,松贊幹布借口吐谷渾不老實,随即出兵擊敗了吐谷渾、黨項等少數民族的勢力,進而進逼唐朝的松州,并且揚言若不和親,就别怪自己不客氣了。

李世民倒也不懼怕,指令牛進達率領唐軍先鋒部隊打擊吐蕃軍隊,一場小仗下來,松贊幹布丢盔棄甲,後來唐朝大将侯君集又率領主力到達,松贊幹布很慌,于是急忙退出吐谷渾、黨項等地,并且派遣使者向李世民謝罪。

李世民倒也很好說話,見到松贊幹布如此好說話,便不再追究他的狂妄,可是松贊幹布還是不死心,做了夢都想娶個唐朝的公主。

不過這次松贊幹布學乖了,他讓薛祿東贊帶着黃金五千兩和其它數不清的珍寶再次向李世民請求和親,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李世民見狀,自然也不好意思再次拒絕,于是就把一個旁支宗室的女子封為公主,讓她入藏嫁給松贊幹布,這位女子便是文成公主。

入藏40年,與松贊幹布生活9年,文成公主寡居31年也沒回唐朝松贊幹布:我就是想娶個中原的公主唐太宗:看你如此堅持,我就随了你的願文成公主:嫁雞随雞,嫁狗随狗

唐太宗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正月十五,李世民正式将文成公主下嫁給了吐蕃的松贊幹布,并且下诏讓江夏王李道宗持節親自護送,在吐蕃迎親專使祿東贊的伴随下,文成公主踏上了西行之路。

文成公主一行從長安出發,途經西甯,翻過日月山,經過長途跋涉最終到達了吐蕃,松贊幹布親自率領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迎接,谒見李宗道,并且行了子婿之禮,之後松贊幹布與文成公主共同傳回拉薩,并且為文成公主修築宮殿。

西藏有名的布達拉宮最初就是松贊幹布為文成公主修築的。

松贊幹布非常寵愛文成公主,堅持秉承三個方針,文成公主的話要聽,文成公主的人要疼,文成公主不喜歡的事不做,就好比文成公主不喜歡吐蕃國的赭面(把紅色顔色塗在臉上)習俗,松贊幹布就廢除了這一習俗。

入藏40年,與松贊幹布生活9年,文成公主寡居31年也沒回唐朝松贊幹布:我就是想娶個中原的公主唐太宗:看你如此堅持,我就随了你的願文成公主:嫁雞随雞,嫁狗随狗

當然單單隻有這些是不夠的,松贊幹布還給了文成公主很高的地位,正如《賢者喜宴》記載:

松贊幹布登臨歡慶的寶座,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後。

有了松贊幹布這樣的老公,文成公主雖然遠嫁異地但也是極為幸福的,可是好日子總是短暫的,因為僅僅9年之後,即公元650年,30多歲的松贊幹布就英年早逝了。

文成公主16歲入藏,在松贊幹布去世的時候,也僅僅隻有25歲,如此大好青春,文成公主的人生可以說是剛開始,不過她并沒有回唐朝,反而一直在吐蕃寡居了31年,直到公元680年,因為染上了天花而去世。

文成公主去世時,吐蕃王朝為她舉行隆重的葬禮,唐朝還遣使臣親赴吐蕃進行吊祭,文成公主就這麼結束了她傳奇的一生。

那麼她為何不在松贊幹布去世後傳回唐朝呢,其實這正應了那句老話——嫁雞随雞嫁狗随狗,松贊幹布對文成公主很好,即便是他去世了,文成公主也沒想着背叛他。

入藏40年,與松贊幹布生活9年,文成公主寡居31年也沒回唐朝松贊幹布:我就是想娶個中原的公主唐太宗:看你如此堅持,我就随了你的願文成公主:嫁雞随雞,嫁狗随狗

文成公主在吐蕃當地很受尊敬,即便是松贊幹布不在了,當地群眾對她的尊敬也沒有減退,與其回到大唐默默無聞度過餘生,還不如在吐蕃當地備受尊敬的孤獨終老。

此外,文成公主的身份特殊,從她踏上入藏征途的那一刻起,她身上就肩負起了“和平大使”的身份,她又怎能為了自己而回到大唐呢,是以于公于私,深明大義的文成公主,都隻有孤獨終老這一條道路可走。

文成公主知書達禮,不避艱險,遠嫁吐蕃,為促進唐蕃間經濟文化的交流,增進漢藏兩族人民親密、友好、合作的關系,做出了曆史性的貢獻,是以她注定被銘記在曆史之中。

對此,您怎麼看?

參考文獻:《舊唐書》、《新唐書》、《賢者喜宴》、《吐蕃王朝世襲明鑒》等。

(本文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end】

繼續閱讀